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样叫做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回事。不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坚持马克思主义也谈不到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淡“发展”,只会从根本上背离马克思主义,绝不是什么发展;如果不顾世界状况,不顾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不顾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教条主义式的“坚持”马克思主义,那也绝不是真正的坚持,而只能损害马克思主义的威信。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那么如何发展呢?就社会科学战线的每个人来说,首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马克思主义诞生173周年。在庆祝党的诞辰之际,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更不能忘记由他们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不丢老祖宗,又讲新话,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一路走到今天。深  相似文献   

3.
发展科学技术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义的关系,是一个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研究它,显然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及其有关理论,我们既要从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学说和生产力学说方面去认识,更要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学说方面去理解;既要从经济建设方面去领会,更要从社会主义的整个现代化建设方面去把握。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学说的全新的论述。这个论述是对生产力诸要素进行分析对比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它向我们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重要地位,以成为第一生产力。在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状况下,生产力要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即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而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这是对科学技术的科学估价,更是对发现发明科学技术的人和科学技术主体的知识分子的高度肯定。对科学技术和人的因素在生产力中的作用,进一步的细化量化,这是一个重大突…  相似文献   

5.
王建国 《新东方》2008,(10):26-31
自从走上改革开放和建设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面对这伟大的成就,有的人怀疑是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取得的,甚至于还有人认为我们今天所走的路,就是资本主义的路;今天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补资本主义的课。产生怀疑的人的理论根据,就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一些片言只语,甚至于是一些强加在马克思主义头上的东西。面对这样一种情形,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能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就不能彻底消除人们的疑虑,更不能反击一些别有用心人的责难。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的发展,曾经在历史上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近半个世纪以来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意识形态、理论形态的变革,使马克思主义面临许多新的课题;还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促使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和探索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并要求马克思主义有新的发展和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新科技革命不仅没有扼杀马克思主义的生机与活力,而且更显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成为发展社会主义的强力助推器。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我们依然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1世纪将是高科技产业化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世纪。  相似文献   

7.
正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的科学技术素质的理论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科学技术观的重要内涵。“三个代表”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紧紧抓住科学技术与人的科学技术素质的内在联系,全面论述了提高人的科学技术素质对发展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利益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深入探索了如何提高人的科学技术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使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时俱进,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全国人民进一步深入学习“三个代表”思想的今天,对“三个代表”思想关于人的科技…  相似文献   

9.
前些年,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时期,马克思主义遭到了特别凶恶的攻击,什么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危机论”等等烂调甚嚣尘上。对此,我们必须进行坚决的驳斥,以捍卫马克思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不断取得胜利的。今后的建设与改革,开放,在国际风云变幻莫测的情况下,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且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一) 资产阶级自由化攻击马克思主义是十九世纪的东西,已经过时了、失灵了,解决不了新的现实问题。这能不能成立呢?完全不能。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现时代整个世界的发展总趋势仍然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由资本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新世纪人类文明之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本质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它的基本内容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它的核心是科学技术是历史的有力杠杆 ;它的落脚点是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研究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其结论是 :物质成果丰裕、精神成果丰硕、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共享、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 ,将是 2 1世纪人类文明演进的总趋向。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政府行政价值观的思想传承与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声 《理论月刊》2008,3(3):38-4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政府行政价值观思想.比如:政府行政的内在价值取向在于维护阶级统治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政府行政的绝对超越指向在于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效率和公平是政府行政的工具性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府行政价值观的思想传承对我们正确认识当代政府行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重要言论     
科学技术在21世纪必将更深入、更快速地向前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我们应该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在21世纪,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将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技领域,生物技术、新材料、先进制  相似文献   

13.
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制度的分析批判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道路的揭示,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始终在争论中不断凸显其价值和世界历史意义。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面对科学技术的新进步、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情况,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其时代性、民族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我们可以坚定地说,马克思仍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引领现时代的科学真理。  相似文献   

14.
石英 《湖湘论坛》2010,23(4):125-128
当我们在探讨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规律及方法的时候,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总体语境。我们应当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从更新的视角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样,也应当以更新的视角、更宽广的视野、更新的操作方法来理解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魏俊维 《传承》2011,(15):12-13
邓小平关于学习观的理论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对指导我们今天的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重大而积极的意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求共产党、共产党人、中国人民要坚持学习、善于学习,不仅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更要学习经济学、学习科学技术、学习管理等知识;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事,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习;要认真建立学习制度,确保学习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6.
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进行二维视界的理论探讨,主要是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的思想理论.宏观视界是以人的价值问题为主线,旨在从整体上、从更本原的视阈下理解人的本质、异化理论以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等思想,从而提炼出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微观视界则侧重于从人类实践——认识的活动出发,努力在实践哲学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价值概念和价值理论的认知.这样一种二维视界的全新探讨,不仅有利于我们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挖掘马克思主义对于价值理论的思考,它对于当代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建设更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户籍改革的方向不能仅仅定位于实现国家经济更快速的发展和政治环境的稳定,也应致力于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真正以人为导向的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户籍改革的目标应由传统的工具性目标向权利价值目标转变。正在进行的户籍改革,并不能被简单地视为公共治理手段的提升,而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3,(9):15-16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全部历史的根本观点。习近平同志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要求和时代内涵,坚持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相似文献   

19.
王清宪 《前进》2006,(7):12-16
一、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我们正处在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正处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必然带来人的思想的多样化。正因为如此,我们作为理论工作者就更需要提高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想的本领,提高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20.
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李君如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这对于我们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新世纪全面推进,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尊重新实践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