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事不对人”之说,称不上是什么格言、警句,但屡闻于一些领导干部的口头。一些单位领导在某个问题发生之后,往往以“对事不对人”作为开场白,发几句议论,说几声“吸取教训”之类的套话,就算问题解决、事情了结。这种“对事不对人”,常见的是为犯错误者护短的辩词。本来,出了问题,不但要“究事”,也应该“究人”,该负责任的要负责任,  相似文献   

2.
说“逞能”     
一位青年同志除对本职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外,还不时地“冒”出一些“点子”,提出一些事关全局的改革建议,虽然得到了领导的首肯和多数人的赞同,但也招来一些人的非议:“年轻人才工作几天,逞什么能。”  相似文献   

3.
有些人认为,领导干部要抓大事,做大事,谋大事,而对那些零星琐碎的小事,没必要耗心费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说得具体一些,就是要多干事关全局的事,少做局部的工作;多想全体老百姓的事,少管某一个、某几个老百姓的事;多出政策、出思路、出谋略,少做具体的事。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有的领导干部只做大事,不做小事;只做务虚的事,不做务实的事;只做动口的事,不做动手的事;只做宏观的事,不做微观的事。对群众来访这样的小事,以工作忙为借口,让秘书来打发;到农村指导工作,指指手、画画脚,来个“君子动口不动手”;有的连做饭、洗衣、打开水这些事也由秘书或他人代劳,还借用孔子的话说,这叫君子“远农桑”、“远庖厨”……领导干部要想大事、谋大事、做大事,这是对的。但这是不是说领导干部就不必想小事、做小事了呢?显然不是。焦裕禄、孔繁森、  相似文献   

4.
做老人很容易,不需要任何努力,只有岁月这~个因素就足够了,但做个明白老人,就不那么简单了。人老了,有时感到不舒心、不快乐,常常不是事情本身有什么不对,而是老年人对一些事还没看明白。  相似文献   

5.
在一些人看来,想去机关办点事情,总得找个熟人心里才踏实。看病、贷款、办执照、买车票等等,首先想到的是找熟人办。这种明明有制度,但不靠制度专找熟人的现象如此普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机关单位和职能部门服务态度差,办事效率低,有的还吃拿卡要,不找熟人就办不成事、不好办事。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多年了,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是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但遗憾的是,在一些人的思想深处,或多或少地还残存着旧时代的印记。一不留神,  相似文献   

7.
正管理者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对事不对人"的管理环境,让事情和人情分开:人是人,事是事。一次"赢在战略"课上,一个管理者问我:一个员工有一件事明明做错了,但他是公司的一个骨干员工,如果我说他,他受不了不干了怎么办?但如果我不说他,他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又怎么办?我怎么解决这个两难问题?一个企业的高层会议上,一个管理者问我:我交给一个骨干员工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没有按时完成。但我知道他很辛苦,在做这件事的同时还做很多其他事情,而且别人配合得也不好,这事不能全怪他。如果我不说,他自己心里也难受,毕竟交给他的事情没有做好。我应该如何办?是批评他还是不批评他?  相似文献   

8.
在蓟县,认识刘金保的人挺多,却不全是他的朋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干的是件得罪人的事。有的人怕我,因为我专挑毛病,常罚款,有人恨我,因为我不讲情面,断了一些人的财路;但更多的人喜欢我,因为我勤快,执法公正,为保护一方环境出了力,还帮过不少人的忙……但不管怎么说,组织上把这项工作交给我,我就把国家和百姓利益看得至高无上。让我出卖灵魂死也不干!  相似文献   

9.
一提起舆论监督,圈子里的人大多有些不情愿。不是不情愿批评错误的东西,而是不情愿得罪人。这“人”,自然包括被批评者及其相关的各种各样的人,甚至还包括主宰你发稿权的领导。为了主持正义,得罪人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但问题是有时你还真不敢得罪,因为有个冠冕堂皇的说法管着你:“舆论监督要与人为善!”应该说,“舆论监督要与人为善”这提法并没有什么不妥。善者,友好也。舆论监督说到底是新闻媒体通过合法程序对一些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人或事的披露,最终达到批评人、教育人、帮助人,及至治病救人、推动问题解决的目的。从其  相似文献   

10.
凌河 《新湘评论》2012,(21):46-46
“官者,管也。”但如今,我们一些官员的行事逻辑却是能不干事就不干事,能少干事就少干事,为的就是不招事。如此“为官之道”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就是一件事尽管对国家、对人民有益,但只要对自己没有好处,甚至还可能给自己招来事,  相似文献   

11.
张砥 《学习导报》2012,(21):46-47
“官者,管也。”但如今,我们一些官员的行事逻辑却是能不干事就不干事,能少干事就少干事,为的就是不招事。如此“为官之道”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就是一件事尽管对国家、对人民有益,但只要对自己没有好处,甚至还可能给自己招来事,  相似文献   

12.
<正>时下,听到一些人对吃点、喝点、收点等不以为意,总认为那"根本不是事",不必小题大做,但一些人恰恰在这"不是事"的问题上滑出了轨道、跌了跟头。俗话说:"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酒盅一端,政策靠边。"长此下去,必然会导致少数党员干部忘乎所以,走向违法犯罪道路,到头来落得个身败名裂。  相似文献   

13.
打假须重「锤」晓晨时下,假货在一些地方泛滥成灾,消费者深受其害,“正宗”生产厂家叫苦不迭。政府及有关部门不断地加大力度采取措施打假,但假货为什么还屡禁不止呢?究其原因,问题出在某些地区的基层干部和一些不法商人身上。一是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有些人认为:...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常说的一些为人处世原则,乍一听来容易做到,但其实很难。或者说,不少原则对君子可能有效,对常人则几乎无用。比如那句常挂嘴边的"对事不对人"。"对事不对人"这话有其特殊的语境。如果是夸赞一个人,就会找各种事实来证明,这时人和事是一致的,就算事说得不准确也无伤大雅。如果是批评一个人,那么为了不引起无谓的争论,一方就会提前声明:我这是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然而,事情总是人做出来的,你在批评一件  相似文献   

15.
过去村民反映一件事,跑了多少趟,花了不少钱,事还不一定办妥。现在村民不用出村就能把问题解决了。谈起沈阳市  相似文献   

16.
叶静 《党建文汇》2006,(10):36-36
前不久.东航空姐晨丽(化名)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本人今天在飞机上遇到的一件让人心酸的事(空姐日记)》,晨丽在帖子中说自己是一名普通空姐,工作数年来都是在端茶倒水的小事中度过,但6月7日这天发生的一件事却彻底改变了她对工作和人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去年,不少媒体都刊发了“温家宝总理为农民追工钱”的新闻,很吸引人,一些媒体还配发了评论,但细读后,仍觉得意犹未尽。未尽之意,主要是有人觉得这件事“不合常理”,多少让人感到意外。其中味道,颇不寻常,有必要再评说一番。意外之一是温家宝总理临时停车,随访民情,没有完全按照当地政府安排的行程走,因此听到了一些“出人意料”的话。这种情况在当今领导视察中颇为少见。意外之二是温总理面对农民的投诉,既没有交给当地领导“研究研  相似文献   

18.
现实生活中,“盛情难却”的事可谓屡见不鲜。面对五花八门的回扣之类,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盛情”面前,觉得不拿惋惜,拿了又怕烫手,最终还是收下了。中央三令五申不准大吃大喝,但因为有人“盛情” 邀请,一些人担心“却之不恭”,先是一再推托,后是心安前往。面对送上门的礼物、礼金,一些  相似文献   

19.
"撒切尔是20世纪最杰出的女性之一,她证明了女人不但可以做到男人做的事,还可以完成一些男人都无法做到的事。"这是很多国际媒体对撒切尔夫人的评价。但在英国人眼里,撒切尔夫人却令他们"爱恨交加"。2002年,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举办的"100名最伟大的英国人"评选中,撒切尔夫人名列第十六位。然而仅仅一年后,英国一家电视台进行了一次"你最痛恨的100个最坏的英国人"的民  相似文献   

20.
最近,经常有些媒体报道一些党政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要做到一、二、三、……承诺制度一经推出,百姓无不叫好,但在对承诺表示欢迎的同时,百姓还希望承诺者诚心诚意地兑现诺言,对承诺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