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4月3日,在位长达27年、84岁的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与世长辞。4月19日,来自德国的约瑟夫·拉青格在罗马教皇选举中当选第265任天主教罗马教皇。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仅相当于北京故宫五分之三大的梵蒂冈,坐落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的一座山丘上,是一个典型的城中之国。在这个全世界最小的国家,罗马教皇是“中心的中心”。作为天主教徒的精神领袖,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神权。“教皇”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爸爸”。初为对高级神职人员的一般性尊称,后成为天主教教阶体制中职位最高者的称谓,一般称作“罗马教皇”。教皇自称是…  相似文献   

2.
骷髅会揭秘     
<正> 约翰·克里已经获得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将在11月与布什角逐2004年总统竞选。这一次总统选举如果与往届选举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两个候选人都是耶鲁大学秘密社团骷髅会的成员。当初萨达姆称布什为“魔鬼”,可以说是歪打正着,一语道破天机,骷髅会就是因其坟墓与骷髅的形象而为人所知。从耶鲁起步 19世纪30年代初期,耶鲁大学一个叫威廉·H·罗素的学生曾在毕业之前到德国去学习了一年。罗素出生富豪,其家族拥有一个从事为人不齿行业的大型商业机构:号称鸦片帝国的罗素公司。他是耶鲁  相似文献   

3.
陈雅雯 《传承》2014,(3):122-123
自公元756年,罗马教廷在意大利中部建立了教皇国之后,教皇就不再只是一个精神的领袖。除了至高无上的神权外,教皇还拥有了实际的世俗统治权力,教权与王权之间的矛盾也渐渐显露出来。在王权与教权斗争的过程中,德意志表现得最为典型。随着社会的发展,10-13世纪德国王权与教权之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1296年,枢机主教盖塔尼凶为机敏过上人而被选为新任教皇,人们称之为卜尼法斯八世。上任后不久他就采用强硬措施统一了教皇诸国。欧洲强权纷纷妥协;德意志和奥地利甚至割让领土以求生存。教皇控制了一切。  相似文献   

5.
对《沉思录》和他的作者马可·奥勒留的解读有许多,罗素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他说:马可·奥勒留是一个悲怆的人,在一系列必须加以抗拒的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想要隐退去过一种宁静的乡村生活的  相似文献   

6.
克吕尼运动是西欧中世纪的一次重大改革。这场运动不仅着眼于修道院改革,而且宗教与政治狂热介入世俗事务,要求调整教会与国家的关系。克吕尼运动确立了教皇政体,使教皇权势不断攀升,并营造了浓厚的社会宗教气氛,加速了欧洲文化的认同,使中世纪盛期的西欧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残疾人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内涵丰富,一般指所有以残疾人事业为主题或以残疾人为主体,或者由残疾人创作和参与的文化作品和文化活动的总称。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百花园中一支瑰丽的奇葩。英国著名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素曾说:"参差百态,乃幸福之本源。"这也  相似文献   

8.
任丽丽 《前沿》2012,(9):176-177
《三种激情》是选自《伯特兰·罗素自传》的一篇优秀散文,是作者生命体验的总结。作者分析了人生中的三种激情,即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这篇散文充满激情,充满智慧,逻辑性和感染力极强。本文将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联结理论应用到英语散文名篇的欣赏中,用认知语法的理论分析罗素的名篇《三种激情》,为英语名篇的赏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剑桥大学.世界十大学府之一.英国最耀眼的一张名片:培养了牛顿、达尔文、罗素、培根、李约瑟、霍金等科学巨匠以及哈佛大学创始人哈佛,是81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母校,还是英国名校联盟“罗素集团”和欧洲大学联盟科英布拉集团的铁杆成员。这所闻名全球的公办大学,俨然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自由弥漫的学术空气、民主开放的管理体制.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考察剑桥大学的“去行政化”,令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0.
张明娜 《前沿》2012,(14):55-56
悖论在近几十年来已成为多学科所共同研究的课题,并且向不同的领域辐射.作为引发第三次数学危机的罗素悖论,在各类型悖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首先从悖论的含义入手对罗素悖论的内容、产生原因以及解决方案即逻辑类型论进行了论述,分析了罗素悖论及其逻辑类型论在数理逻辑发展史上的贡献及缺陷,对罗素悖论进行深刻的哲学反思.由于逻辑类型论具有一定的缺陷,因此介绍了一种弗协调逻辑的站在超形式逻辑视角对待和解释悖论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梵蒂冈是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高地上的城国 ,全称梵蒂冈城国 ,面积0.44平方千米 ,为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主要人口为意大利人 ,信奉天主教。公元6世纪时 ,罗马主教获得罗马城的实际统治权 ,称为“教皇”。1870年意大利王国消灭教皇国 ,教皇退居梵蒂冈宫中 ,其世俗权力宣告结束。1929年2月11日 ,意大利统治者墨索里尼承认梵蒂冈为属于教皇的主权国家。梵蒂冈教皇自称为“基督在世代表”。梵蒂冈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有“圣使”、“代表圣使”或“宗座代表”。梵蒂冈与中国无外交关系 ,而同台湾保持所谓的外交关系。“圣…  相似文献   

12.
译者按:当代著名的英国哲学大师勃特兰·罗素1872—1970年的《人类处于危险中》一文写于1954年底,公开发表于1956年。现在看来,文中的主要思想和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基本观点有不少相似之处。所谓新思维主要是谈在核时代对于战争与和平、战争与政治、全人类原则与阶级原则相互关系的新认识。戈尔巴乔夫认为:“核战争不可能成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及任何目的的手段。……在全球性的核冲突中,既没有胜利者,也没有失败者,但世界文明将不可避免地被摧毁”,因而“承认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改革与新思维》中文版,第177、184页)。而罗素早在五十年代中期就已提出类似的思想,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要问题。当人类进入核时代时,西欧一些享有盛名的学者和军事战略家最先理解研制核武器这一事件的真正意义,理解核战争的潜在威胁。他们对时代和战争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指出要学会按新的方式思维。罗素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些认识当时没有为这些国家的政府当局所接受,并且还受到不少权威人士的反对,但是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却为戈尔巴乔夫在提出新思维时有所吸收。  相似文献   

13.
本体论问题在蒯因与罗素的研究中都享有很高的地位。蒯因否认共相的存在 ,而罗素则承认共相的存在。但这种对立实质上可以达到基本统一。蒯因在本体论上区分了两种情形 ,即本体论事实和本体论承诺 ,同时又突出了语言对本体论承诺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4.
罗素起初反对中国走苏俄道路,离华前夕却建议中国效仿苏俄,离华后又提出了宪政方案和苏俄方案两种大相径庭的建议。罗素论说的演变,一方面受到教职员索薪运动、国是会议、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等新的现实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他不断发展两种冲动理论的结果。从哲学上看,两种冲动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对于古希腊以来手和脑的二元区分有着截然相反的看法,这使得二者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解具有本质不同。罗素与毛泽东的不谋而合显示,中国之出路既非美国道路或德国道路,也非步趋苏俄,而是基于中国革命实践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15.
<正> 对事实问题与价值问题的区分是现当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这个问题直到今天讨论得也还很热烈。常识的看法认为,事实问题涉及『是怎样』的判断,价值问题涉及『应当怎样』的选择。由此而引起的一个方面的问题是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哲学家的看法之间分歧是相当大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争论。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的特殊性在于它规定意义的界限,哲学讲明哪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以及哪些研究在原则上对于回答这些问题是有关还是无关。他认为哲学是澄清思想的活动,或者说是为了进一步理解语言而进行的努力。各门科学在性质上与哲学完全不同,而且研究他们的目的也完全不同,因此,科学与哲学毫不相干。与此相反,罗素把哲学当作最普遍的科学即理论构造的最高形式。按  相似文献   

16.
正罗素说:"生命是一条江,发源于远处,蜿蜒于大地上,上游是青年时代,中游是中年时代,下游是老年时代,上游明净而蜿蜒,中游狭窄而急,下游宽阔而平静。"人的生命之于江河的生命是白驹过隙,然生命的意义相同,都为自由和尊严而不停地求索。人类为满足膨胀的欲望空前掠夺,造成了江河的浩劫,江河不再流淌,尊严丧失、自由沦丧。江河无语,然沉默却透视危机。一条江之于一个人,是身边的一道风景;对于所有的人,则是生命的摇篮。江河  相似文献   

17.
车德仁的法医人生本刊记者艾明波我们的人生正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罗素车德仁,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安法医,一个在漫漫的征程中用无数次探索打扮着人生的风景,用无数次奉献写就着法医的忠诚的普通人民警察。他现任黑龙江省公安厅刑事技术处副处长、主...  相似文献   

18.
问:中国政府对梵蒂冈最近宣布任命龚品梅为红衣主教有何评论?答:梵蒂冈宣布教皇任命龚品梅为红衣主教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是不能接受的。这种做法只会对中梵关系的改善设置新的障碍。我们对此表示遗憾。问:中国对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帕塔雅会议有何期望?答:我们希望,在西哈努克亲王的主持下,与会者以柬民族大义为重,捐弃前嫌,本着民族和解精神,平等协商,共同努力,使会议取得成功,使柬问题早日获得全面、公正、合理  相似文献   

19.
一、伦理学(价值)与科学(真理)的对立 罗素在他早年的著作《伦理学基础》中主张:“伦理学研究并不是某种超出科学之外的东西,而是与之相同的,它仅仅是科学中的一种。”他批评那种把伦理学和科学说成是各自独立的王国的观点有两方面的不足。首先,它忽略了这一事实:伦理学的目的本身就是去发现有关道德或不道德行为的正确命题,而且这些命题同元素周期表一样是真理的一部分。其次,它过分地限制了伦理学的范围。但在他晚年的著作中,却反其道而行之,在伦理学与科学之间划了一条严格的界限。他说:“伦理学与科学的不同在于,它的基本材料不是知觉,而是情感和激情。……一个伦理判断却不是一个事实陈述;它表达了某种希望或恐惧,某种愿  相似文献   

20.
如河的人生     
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像河水一样———开始是细小的,被限制在狭窄的两岸之间。然后热烈地冲过巨石,滑下瀑布。渐渐地,河道变宽了,河岸扩展了,河水流得更平稳了。最后,河水流入了大海,不再有明显的间断和停顿,而后便毫无痛苦地摆脱了自身的存在。如河的人生!〔英〕@罗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