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燕 《俄罗斯学刊》2021,11(2):5-23
俄罗斯智库与媒体肯定当前世界秩序处于重大变革时期,特朗普外交政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改变,同时俄罗斯自身还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周边国家关系等问题,需要以“新思维”来看待和解决。不过,俄罗斯官方不完全认可“新冷战”说法。俄罗斯智库与媒体看到,至少在中短期内,中美矛盾将是世界主要矛盾,俄罗斯可以利用中美竞争谋求发展。如果面临两极格局必须做出选择,对俄罗斯而言更优选择是与中国结盟。从美国民主党对俄罗斯的传统政策以及拜登对普京及俄罗斯的态度看,美国大选结果对俄罗斯不是很有利,但无论特朗普当选还是拜登当选,美国外交政策的总体方向都不会有原则性改变。对于世界格局,俄罗斯智库判断有多种发展趋向,俄力主多极世界,并将努力推动这一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韩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适应国际外交环境的变化,李明博政府确立了文化外交向公共外交转换的发展战略,并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开展公共外交的实践活动,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但是,近些年韩国与中国民间关系龃龉丛生的现实,却折射了韩国公共外交进一步发展的深层障碍。如何超越障碍是韩国公共外交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韩国十分重视智库在对外传播中的作用。以韩国开发研究院为代表的韩国智库在韩国外宣事业上具有明确的使命定位,这种定位体现在成立目的、发展目标、机构设置、业务方向等多个方面。韩国智库的对外传播功能具体体现于传播过程的三个阶段,即智库作为政策研究机构,在对外传播的起点生产传播内容,作为对外传播的平台渠道在外宣过程中传播内容,作为政策评价机构对传播实效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方案。韩国智库助力对外传播的经验值得我国研究借鉴。适应当前国际舆论环境的变化态势,充分发挥智库作用,是提升我国对外传播实效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4.
美国智库间接影响美国的南海政策。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长期关注南海问题,产出了大量研究成果,对美国南海政策的制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分析该中心2009年至2022年关于南海问题的成果可以发现,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解读中国的南海政策、分析中越和中菲南海争端、探讨美中东盟三角关系下的南海问题、为美国制定南海政策提供意见和建议。其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预测性及明显的矛盾性,呈现出微观与宏观并重、意识形态性与客观性并存的特点。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之所以能产生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得益于其在研究独立性、人员流动、研究方法和公众参与方面的制度设计,这些举措对中国国际事务类智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仇朝兵 《美国研究》2007,21(2):83-100
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让公共外交在美国对外政策议程中的重要性被再次凸现出来。在推行对印尼的公共外交时,美国既重视短期目标与长期效果的统一,也注意到传统外交与公共外交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美国加强对印尼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的公共外交,首先是出于九一一事件之后国际反恐的需要,意在消解印尼民众的反美情绪,尽可能降低极端主义和激进穆斯林的影响,改善美国的形象;但随着亚太地区形势的变化,美国对印尼的公共外交又被注入更多的地缘政治因素。由于存在各种复杂因素,评判美国对印尼的公共外交时,既要重视其对短期内改善美国形象所发挥的作用,更要关注其长期效果,特别是对形成印尼精英层稳定的美国观所发挥的作用。同时,还应注意传统外交与公共外交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国际非政府组织已然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为体。与此同时,各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利用国际非政府组织来为其外交政策服务,直接或间接地达成政府难以实现的战略目标。在缅甸这个过去较为封闭、西方世界难以直接介入的国家,各式各样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却活跃于此,并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其中,作为在缅甸开展活动最早和影响力最大的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对缅甸提供民主援助20余年,资助横跨几十个项目,通过将缅甸境内的组织、泰缅边境的流亡团体同国际社会捐赠者三者结合起来,统一协调和支持缅甸的民主运动,推动缅甸的民主转型。不仅如此,伴随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亚太,它在缅甸基层的活动,增加了美国同其他国家在缅甸进行博弈的砝码。  相似文献   

7.
1998年民主党成为第一在野党后,从提高政策制定能力和储备民主党政府政策的视角出发,智库被该党视为"向政权担当型政党进化"可利用的工具。1999年3月发表的"智库网络构想"成为该党智库建设的基本指针,"智库的网络化即创建智库网络"成为该党智库建设的基本方向。民主党要通过智库网络创建自己的政策体系、信息收集体系以及市民政策参与体系。经过"智库网络21研究所"和"智库网络中心21"的探索与实践,2005年建立冠以民主党智库之名的"公共政策平台"。文章旨在以民主党智库对民主党上台执政发挥的作用为研究视角,总结民主党智库建设的经验教训,为政党智库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典型案例。建设智库是意欲问鼎政权、政策资源不足的民主党的正确选择;政党智库必须坚持其为党派利益服务的政治性;除政策支持外,智库还发挥了补充民主党权力资源不足的作用;资金和人才同样是制约政党智库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政党智库的发展更容易被政党领袖的政治理念所左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1945年~1969年美国对冲绳问题的决策过程为例,研究其官僚机构如何应对非危机情势下的非重大外交问题。本文认为,美国国务院和军方的中层官员在协调美日立场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推动两国的高层逐渐认同他们的观点,缩小分歧;随着事态的发展,冲绳问题逐渐由边缘问题变为白宫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白宫开始在这一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韩中关系的评价与展望:以外交安保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首先回顾了自韩中建交16年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员交流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并指出了摆在两国之间的主要难题。作者分析了中国对韩半岛的政策展望,表明了中国希望与韩国进一步加强合作,对中韩关系持积极态度;同时也对韩国新政府的对话政策进行了分析,指出韩中在诸多方面都有加强合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美国思想库普遍认为,在美国实力下降的大趋势下,获得韩国的支持是维系美国霸权的必然之举。韩美同盟有助于遏制朝鲜,更有利于围堵中国,也有益于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总之,美国必须因应国际形势的变化来改造韩美同盟,劝服韩国为己所用。当然,也有个别思想库学者认为韩美同盟是个两败俱伤的同盟,理应放弃。  相似文献   

11.
开展国际援助首先要具备发达国家水准的经济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能成为受惠国楷模的制度健全性。近来,随着韩国有关国际援助预算的急剧增加,政策决策者和普通人都很关注国际援助,但似乎并没有入从韩国外交利益和外交战略的角度分析和考虑国际援助。现在,不仅要充分尊重国际援助意向的纯粹性,同时也要从外交战略角度,即从“与国家利益的结合”出发,认真思考国际援助。我们应以战略性的高度,把国际援助提高到与韩国的国家实质性和根本的国家利益相互依赖的层次上。  相似文献   

12.
刘丽 《德国研究》2013,(1):73-83,127
公共外交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凭借其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和海量传播性成为各国对华公共外交的热门平台。本文对德国驻华大使馆在新浪网站开通的微博进行检视,采用数据统计和文本分析的方法,考察微博的内容、形式和效果,探究新媒体环境下德国如何通过微博外交提升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熊志勇 《美国研究》2006,20(2):106-120
本文在史料的基础上,以近代美国在华活动为例,对美国崛起过程中的对外策略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近代美国的扩张方式与英国不同。为了增进和维护其在华利益,美国尽力与英国等列强合作,避免冲突;千方百计地推进自由贸易原则,扩大市场;运用软实力树立良好形象,扩大影响。这种策略使美国实现了其在华的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14.
盟国占领时期的日美关系处于一种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特殊状态,美国基于自身国家战略利益的考量,在应对所谓共产主义势力威胁之际,为确保对日占领的顺利实施,也推行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文化外交举措,并为其后日美关系的顺畅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巩固和确保美国在占领时期的改革成果,洛克菲勒三世在访问日本后撰写的《美日文化关系报告书》,在战后日美关系的文化交流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报告书中规划的长远目标为推动美国对日文化外交的深入开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美国政府行政和立法部门及非政府组织为推动印度尼西亚军政关系民主化改革都做出了努力.美国政府在双边高层交往中不断对印尼政府和军方施加外交压力,促其改革;包括国务院、国际开发署、国防部,司法部等在内的行政部门,实施了一系列项目,旨在推动印尼的军政关系制度建设,支持培育印尼民主的军政关系文化;国会以立法手段或向行政部门施压的方式约束美国对印尼的军事援助及两国军事关系,意在通过制裁和压力迫使印尼进行军政关系改革;美国的非政府组织也以各种方式参与了推动印尼军政关系改革、促进形成民主的军政关系文化的活动.这些部门和组织广泛而深刻的卷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印尼的军政关系民主化改革,也可以充分说明美国在对外扩展民主时投入之大、关注之广、手法之细腻.  相似文献   

16.
全球卫生安全被纳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上升为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的一项议程始于克林顿政府第二任期末;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对全球卫生的国家安全意义和应对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初步形成了政策框架;奥巴马执政后进一步加强了全球卫生安全在美国外交中的地位。美国把全球卫生安全融入对外政策议程的主要原因是:应对新型和复发传染病跨国流行和生物恐怖活动对美国国内和海外驻军构成的日趋增大的现实和潜在的卫生威胁;通过实施全球卫生外交和对发展中国家的卫生援助减少传染病的跨国传播,维护美国的经济和贸易利益,以及对美国战略上重要的地区的政治和社会稳定;通过持续、深入的全球卫生介入,宣传美国的人道价值观、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美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卫生介入是其全球卫生安全政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由权力变化所引发的国际体系变迁是国际政治研究的核心问题.然而既有研究主要关注崛起国改变国际规则及体系的意愿和行为,较少讨论主导国当面对崛起国权力增长时,其改变现有规则的动机和策略.文章引入经济学的风险态度理论,探索作为主导国的美国在应对中国技术崛起时,改变现有规则的倾向性(风险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文章首先以预期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为基础建立理论模型,试图解释中国技术能力的发展如何影响美国精英对中国风险态度.其次对美国主流智库从2000到2020年所出版的共计301份有关中国技术发展的完整报告进行系统编码,通过编码数据来检验该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美国智库对中国发展技术背后的意图、两国技术能力对比、中国技术所影响的领域三个方面的认知,会从现实主义权力逻辑的角度对美方的风险态度产生明确影响.然而,中国技术发展速度、自主程度以及政策优势,虽然对美方风险态度存在显著影响,但相关影响反而遵循自由主义的合作逻辑.上述发现较好地解释了美国对华科技竞争的政策逻辑,同时也拓展了现有有关权力转移与大国冲突理论,以及中国崛起对中美关系影响的相关理论.文章对于把握当前美国政府对华决策走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督教锡安主义的发展适时地弥补了冷战后期及后冷战时期犹太院外集团对美国的以色列政策乃至整个中东政策游说能力的弱化。美国犹太群体对基督教锡安主义的态度经历了从排斥到逐渐接受的过程,这与美国犹太群体内部的分化及日渐保守化的趋向密不可分。基督教锡安主义者对美国的以色列政策的影响在小布什政府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随着小布什政府后期新保守主义者的失势,基督教锡安主义对这一领域的影响也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深度访谈方法,访谈了居住在北京、天津的9位韩国已婚女性,考察了跨国移居后她们的劳动情况。移居后,她们作为儿媳妇的压力和家务劳动量减少,但增加了监督保姆的劳动,在夫妻间的情感劳动方面也面临新的压力,而且子女年龄小的女性仍承担较多的照顾和教育子女的劳动。她们中有不少女性中断自己的工作来到中国,主要从事家教、教师等工作,也有一些人成为个体经营者,也有不少没有3-作的女性学习汉语等课程,为未来做准备。移居后她们更加虔诚信仰宗教,通过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跨出私人家庭领域,促进了韩国人社会和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