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作出一系列部署,充分体现了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政治态度和责任担当.伴随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国家全面推进健康中国2030 战略,中国康养的风口正逐渐形成.重庆市黔江区山水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具备发展康养产业的先天优势,应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力争把康养产业培育为黔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2.
黎中华 《重庆行政》2019,20(3):13-14
重庆市生态优势区县主要集中在渝东北、渝东南,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生态系统保留完备。全市14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集中在相同地区,具有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山区同质或相近特点。解决渝东北、渝东南贫困问题,重点在于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关键就是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对于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生态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委会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综合考虑,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五个功能区域。其中,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包括黔江区、武隆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共6个区县,约198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80万。全委会明确该区域重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生态产品,发展生态经济,实行“面上保护、点上开发”。这就要求各区县要重新调整经济结构,重新规划产业布局。如何根据生态保护发展要求科学选择山地产业,充分挖掘山地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和潜力,做到保护与发展双赢,做到产业跟着功能定位走,是渝东南“一区五县”目前研讨的重大课题,笔者也对此做了大量调研,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5.
渝东南地区是重庆市“一圈两翼”中较弱的一翼,城乡间呈现出的差距颇大。如何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发展进步,是大多有识之士正在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可以首先在人才资源上合理配置,实现城乡统筹,而干部轮岗制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本文试就渝东南地区干部轮岗的意义、困境及原因进行一定的剖析、并就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作一些初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何跃  王爽  黄宝莹 《前沿》2022,(5):109-121+136
本文依据组织生态学理论,探索性地构建了慈善组织生态位分析框架,以残疾人基金会为分析对象,阐述了我国慈善组织的演化机制。研究发现,我国慈善组织的发展处于由慈善生态系统、慈善组织种群、慈善组织个体等层次组成的演化结构中,慈善组织的演化机制是自上而下的决定机制与自下而上的自组织机制的统一:慈善生态系统决定慈善组织的基础生态位,而慈善组织通过种群的协同演化推动慈善事业的整体发展。基于以上发现,提出政府在慈善领域的治理建议:要以治理思想促进慈善生态系统的繁荣和稳健,放宽慈善组织的限制,促进慈善组织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实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庆市黔江区作为国家、市定位的武陵山片区重要经济中心和渝东南地区中心城市,作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中的重点开发区,是渝东南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的典型代表,也是渝东南科技创新工作的浓缩版。本文拟对黔江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行解  相似文献   

8.
白明跃 《重庆行政》2015,15(2):22-23
位于重庆市酉阳自治县酉水河镇的河湾山寨距离县城74公里,后溪古镇是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河湾山寨位于酉水河国家级湿地公园核心部位,境内还有“三峿奇观”、“老柏梯田”、“大江竹海”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秀丽宜人. 其中的河湾山寨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建寨,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共有342户,1392人,有木质结构房171幢,砖木结构房11幢,砖混结构房32幢.河湾山寨以土家吊脚楼为主,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土家族集居的典型作品,寨前临酉水河,寨中房屋多被大树隐蔽.山寨内步道共有4900多米,改造前为泥土地面,梯步用乱石砌成.圈舍零乱,部分房屋年久失修,造成少数建筑风格与山寨土家族民族整体风貌不协调.  相似文献   

9.
10.
生态脆弱区引发生态贫困产生,生态资本是生态贫困减少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生态脆弱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气候变化大;环境稳定性差;环境恢复功能低。四川藏区位于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生态资本水平偏低,促使生态贫困蔓延。为此,对类似四川藏区的生态脆弱区应加大生态资本投资,提高生态资本水平;同时积极提高生态资本经营水平,大力增加人们的收益,有效防范化解生态贫困。  相似文献   

11.
杨倩雯 《人民论坛》2012,(17):210-211
微型企业通常具有以家庭为单位经营,按照家族模式管理,人员少、规模小,产品或服务较为单一等特点。它与建立在依托地缘、亲缘、人缘而形成的社会网络之上的社会资本具有密切关系。文章根据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结果,归纳了当前微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尝试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多年来对中国旅游发展的测算,中国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和社会就业综合贡献均超过1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未来旅游拉动整体经济的贡献值值得期待。目前,旅游产业在产业业态和链条方面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从旅游产业链方面分析旅游发展模式对于全面把握旅游产业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本文以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万盛经开区)为例,探讨旅游产业链对旅游发展模式的  相似文献   

13.
渝东南地区是重庆市“一圈两翼”中较弱的一翼.城乡间呈现出的差距颇大。如何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发展进步,是许多有识之士正在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可以首先在人才资源上合理配置。实现城乡统筹.而干部轮岗制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本文试就渝东南地区干部轮岗的意义、困境及原因进行剖析,并就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作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14.
谭建军 《岭南学刊》2014,(6):104-107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需要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和深化生态体制改革。以粤北欠发达区域清远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为例,在探索生态发展和生态体制改革面临普遍性问题: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重困境,生态补偿不足,生态管理效率低等。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契机,深化体制改革:要完善生态补偿体制,改革生态补偿方式、方法,深化政绩考核方式等。  相似文献   

15.
谭英俊 《桂海论丛》2011,27(3):90-94
从建设"两型社会"的背景来考察,"长株潭"政府组织规模还没有达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理想程度。传统的区划经济观念、过高的公务员福利、尚未转变到位的政府职能、稍显滞后的区域合作、非合理性的权力增长以及强大的湖湘文化等都是影响"长株潭"地方政府规模的重要因素。要构建适度的政府组织规模,地方政府要坚持以发展区域经济为着力点,通过强化服务理念,合理定位政府角色,科学调整人员结构,严格规范公共权力,并通过构建电子政府、复合行政、生态政府等方式,不断探索政府组织规模优化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东南部的黔江区和酉阳、秀山、彭水、石柱自治县,是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里居住了210.3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人口6.5%)。其中少数民族较多的乡镇有45个,民族乡8个。该地区76%的面积是山地,有效灌溉面积不足30%。众多的原因导致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滞后,贫困面积较大,贫困程度较深,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胡军 《人民论坛》2010,(10):104-105
在体验经济时代,体验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最具开发潜力的部分。从体验的视角出发,探讨四川省发展体育旅游的资源条件,得出四川省以其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作底蕴,完全能够做大做强体育旅游产品,使体育旅游成为四川旅游的有力补充,为全方位发展其旅游产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近期乡村旅游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开发有力、高潮迭起的发展势头,结合中央的"精  相似文献   

19.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近期乡村旅游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开发有力、高潮迭起的发展势头,结合中央的“精准扶贫”精神,乡村旅游正在引领旅游产业的新时尚,乡村旅游可以帮助贫困地区低保家庭脱贫致富,创造就业机会,走上通往全面小康的“发家致富路”.  相似文献   

20.
党外干部是我国干部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相比中共干部,党外干部在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方面相对滞后。因此,优化党外干部成长路径势在必然,这就需要在科学把握党外干部的特点,正确认知党外干部成长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系统对党外干部成长路径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