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作者1988年11月应邀在“全国首届青年研究基础理论暨当代中国青年价值取向的演变研讨会”上所做的专题报告。篇幅较长,分两期刊出。  相似文献   

2.
婚恋是人人都会涉足的领域。处在求偶、婚嫁期的青年人,对恋爱、婚姻以及性的问题尤为关注和敏感,他们在婚恋和性爱方面的观念变化不但比其他方面更为快速、显著,而且往往更能反映其价值取向的演变。为此,“十年来当代中国青年价值取向演变”课题组在1990年上半年的补充调查中,增设了有关婚恋的4道问答,请青年选择。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分析如下。一、婚姻自主性大大提高,反映了当代中国青年自我意识的增强。表1数据显示,绝大多数青年在婚姻问题上均倾向于“听自己的意见”,无论是不同年  相似文献   

3.
“青年文化”,作为具有与“成人文化”不同性质和独立地位的文化存在于现代社会里,这是战后时期才开始被逐渐认识到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都对青年文化开展研究,想搞清它的含义和内容,现在他们的分析探讨主要沿着下面四个方面进行:(1)作为反文化的青年文化;(2)对工业社会里的社会化问题持抱怨态度的青年文化;(3)作为成人文化变形的模仿的青年文化;(4)作为遮掩与自主的统一体的青年文化。一、作为反文化的青年文化反文化性质的赞成者认为,青年文化是青年对成人文化及围绕社会的“规范”、“价值  相似文献   

4.
1990年11月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当代中国青年价值取向”课题组主办,邀请了部分学者专家、新闻工作者以及从事青年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的同志共50余人,在京召开了“社会大变革中的中国青年价值取向演变的评价及其引导”理论研讨会。会上课题组组长楼静波同志首先概述了当代中国青年价值取向的演变和现状——这是基于课题组历经5年的系统研究和两次全国性的、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所得出的研究成果。楼静波同志指出,10年改革以来,中国青年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演变,这是有目共睹的,但课题组研究人员注意到,这种演变表现出某种不稳定的、起伏波动的特征,青年价值取向显现出一定程度的混乱和自相矛盾。这种矛盾性和不稳定性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青年现有价值观念具有包含传统因素和现代因素的两重性,另一个是当代青年的观念与行为之间出现了某种脱节,两者往往是不一致的甚至是对立的。在现代意识与传统意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物质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发生了深刻的嬗变。“自我设计”,就是近年来在部分青年中出现并流行的一句时髦口号,它是对个人理想追求、奋斗目标的一种婉转的解说,是青年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对自我价值的再认识,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部队青年作为社会青年的一部分,自然也会打上这一“烙印”,但由于部队青年所处环境和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在“自我设计”上有其不同于地方青年的特点。最近,我们采取问卷、座谈、个别谈心等方式,调查了不同兵种、不同军龄层次的青年战士447名,对当代青年战士的“自我设计”问题作了分析研究。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青年文化是青年独特价值评判、人格倾向、审美情趣及思考方法的概括。它深深影响着青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加上商业营销炒作,如今青年文化着力于物质消费。过度物质消费淡化了青年文化核心理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如何看待消费主义传播对青年文化的异化,须分析深层次原因,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引导机制,增强青年文化自觉、自信意识,明确文化立场,提高文化厚度,凸显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7.
《青年研究》2021,438(3):31-40
基于对38名青年的深度访谈,以价值观产生的个体性和社会性路径为分析框架,探讨青年群体理想取向工作价值观的产生机制。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理想取向的工作价值观产生于个体主观意愿和社会文化结构力量的协同作用,其本质是对工作的价值赋予。年轻人通过理想取向价值观对持续性的工作进行自我合理化;而社会文化通过二元符码的话语叙事创造出典型形象框定工作的"理想价值"。在此框架下,当年轻人能够认可社会文化赋予其工作的理想价值并感知到通过工作可以实现个人价值时,理想取向的工作价值观得以建立和维持,这为引导和保护年轻人的理想取向工作价值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露 《理论导刊》2024,(3):67-73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青年群体,在数字技术根本而广泛力量的变革下成为“数字青年”,而他们的道德建设深度关乎数字中国建设。区别于以往的青年群体,“数字青年”有着显著时代印记的不同生存画像,具体表征为认知方式过度注意、社会交往圈群聚合、实践活动时空规则新构,而这些更是为他们道德发展创设了新环境。然而,在“数字青年”的生活图景中却又存在着信息过度注意模糊道德认知、圈群价值取向误导道德判断、实践活动新时空规则滋生道德失范等道德隐忧。为此,应从提升个体数字素养、强化平台治理、加强数字空间法治实践方面共同发力,在纾解“数字青年”道德隐忧中推动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我国行政人员的人格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芳 《行政论坛》2006,(4):34-36
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依据职业要求和角色规范,通过行政活动展示自身价值尊严的身心结构的总和。由于历史、经济、教育和制度等原因,转型期我国行政人格存在着“依附性”、“权力性”、“自我强迫”、“情绪化”和“悖德”等缺陷。行政人格建构必须把行政人员置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去考察,并对其内在构成要素和外在行为表现进行综合把握和全面考察,以实现行政人格由“经济人”—“道德人”—“公仆人”的逻辑演进。  相似文献   

10.
今年十一,十二月,我就“上海农村青年的思想现状如何”达一问题,对十个郊县的农村青年作了抽样和重点调查,现根据调查情况,对上海农村青年的思想现状浅析如下: 一上海郊区有10个县,205个公社,3009个大队,社办企业有711个。14—18周岁的青年有779,963名,其中团员有130472名。农村青年队伍的组成成份:第一部分是“文革”中历届初(高)中毕业回乡的青年,约占30%。这部分人,一般都要参加文化补习,他们常常为过去的荒废而叹息,为今天的“压力”而埋怨;他们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青年自学成了才,有的考取了高等院校,有的充当了农技骨干,有的担任了一定的领导干部。第二部分是高考落选而回乡的青年,约占10%。这部分人一般都在勤学苦练,他们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他们当中自学的多,专攻技术专长的多,但他们都希望“跳农门”。第三部分是中途停学的青年,约占60%。这部分人有两类。  相似文献   

11.
据罗马尼亚《社会未来》杂志1981年第4期(7—8月号)报告,罗马尼亚青年问題研究中心和社会政治科学院与国际社会学协会下属的“青年社会学”研究委员会合作,于1981年6月3—5日在罗马尼亚的青年夏令营地科斯蒂內什蒂举办了題为《青年与当代社会》的国际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保加利亚共产主义民主青年联盟中央委员会附设青年问題研究中心的代表,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哲学和社会学研究所的代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中央青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传统的产品经济开始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转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年的价值观和人格呈多元化状态。从一般情况看,“协调型”人格已大大减少,“权威型”人格已经罕见,“进取型”人格开始出现,但是,更具普遍性的人格则是“实用型”人格。所谓“实用型”人格就是轻视规律、真理和原则的价值,把成功和效果看作一切,奉行“有用就是真理”信条的人格类型。“实用型”  相似文献   

13.
在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河北省邯郸市部分企业受市场疲软的影响,生产陷入了一定的生产困境。据对市纺织、机电、二轻、轻工、化工、塑料六个行业28家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企业的调查。 3400余青工中,46.6%没活干,属于“待业职工”,他们每月平均领取70%的基本工资。突出表现在:(1)听从指挥,坚守岗位。在没活干的情况下仍坚持按时上班、出满勤的青工占“待业青工”总数的83%。(2)关心企业,爱厂如家。据对纺织系统1740余名青工分析,主张离开企业到社会上从事个体经营的只占5%。有60%以上的青工表示愿意同企业同甘共苦,共度难关。(3)理解大体,顾全大局。广大青工对党的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表示理解;对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表示理解;对党中央提出的“过几年紧日子”的号召表示理解。在问卷调查中,认为治理整顿对企业发展有利的青工占95%。(4)齐心协力,勇做贡献。一些企业团组织,积极发挥突击队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各种活动深受党政领导和青年的欢迎。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化传播与当代青年政治价值观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亚宁 《理论导刊》2006,2(6):76-78
网络文化为当代青年的政治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对他们在思想意识、民族国家意识、政治价值评价标准、政治价值取向等价值观的确立和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对青年政治价值观进行构建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青年知识分子中流行一种说法:当官是走“红道”,经商是走“黄道”,做学问是走“黑道”.当官有权,经商有钱.做学问一无权,二无钱,只有青灯一盏.因此,有路子当官的都奔向仕途了,有办法经商的都当经理去了.人各有志.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上述三种价值取向都无可厚非.不过,我希望把做学问称之为“黑道”仅是知识分子的一种自嘲(中国知识分子很善于自嘲,如“文革”中自嘲为“老九”),不应当是一种自贬.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其能力大小是以其对社会影响大小而定.根据其对社会影响的范围和久远,可以分为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青年的道德意识中尤为突出的表现出一种进步与倒退相胶着的特殊状态,表现出一种改革开放背景下新旧道德观念的对抗,这是青年道德意识的退化和暧昧。当代青年意识的这种特殊表现,我们称之为暧昧的道德意识。 (一) 青年暧昧道德意识首先表现在他们遵从现行道德规范的程度大大下降,我们所大肆张扬的“螺丝钉”精神、“老黄牛”精神、讲奉献不讲索取的“老山英雄”精神等等道德观念在青年身上越来越少共鸣。他们完全不满足于过去风行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追求个性解放和实  相似文献   

17.
“红卫兵”是特殊历史阶段的特殊产物,是指“文革”初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初高中生。“红卫兵运动”的实际概念是短暂,基本上从1960年“文革”始到196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止。“红卫兵”已成为历史。作为那个特殊时期的青年,他们社会化的道路是独特的,在他们的社会政治舞台上,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心态和行为。笔者试图从中窥视这些青年成长的规律。 一、角色的剧变——人格的早熟与社会化的纷扰 红卫兵是“文革”的发动者——毛泽东主席的宠儿,从实际上看,是“文革”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18.
每当社会出现剧烈动荡或转型时期,人的人格常常会被扭曲,甚至分裂,表现出两面性特征。譬如,在价值取向上,一方面憎恶以权(职)谋私,痛斥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一方面轮到自己行事时,也时时用权用职为自己谋些“好处”;在理想信念上,有些党员还能想到自己当年的入党誓词,觉得为社会、为企业做些贡献确实充实,然而看到其他党员获取的私利比自己多时,又感到“理想理想有钱就想”比较实在;在遵纪守法上,于社会生活的公开场合比较注意,一般能按社会公德要求行事,一旦脱离了公众,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人本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以人为本”的新视角来重新审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可见其中所蕴涵的价值尺度、价值原则、价值目标、价值归宿都是以“现实的人”为轴心的,从而彰显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的地位与价值的确认,为人的独立、尊严与人格的维护与尊重、人的现实权利关系的建立、人的发展需要的满足等提供了可靠的现实基础,体现出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内在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2001年初,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陈明远著的《文化人与钱》,这本书融学术价值与文人生活情趣于一炉,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考证现代文人的生活条件和经济背景,运用统计、归纳、比较、分析文人的金钱收支和当时生活费用的实际状况,从而论证经济来源、生活方式,决定人的思想意识这一铁的规律。此书提到我国哲学家和逻辑学家金岳霖,在他青年(28岁)时,即1922年12月4—5日发表的《优秀分子与今日的社会》一文,他说: 第一、希望知识者能成为“独立进款”的人,也就是靠自已的本事吃饭,不依附于任何权贵势力,而实现自己的独立人格。第二、他希望知识者不要做官(笔者按:中国古代士即仕者,伙矣!像嵇康、蒲松龄那样无意做官的文人,实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