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看不见的革命:养老金社会主义如何来到美国》一书中指出,由于美国雇员养老基金目前持有了该国资本市场普通股份额的30%以上,而雇员养老基金的最终持有人绝大多数又是美国各经济部门的普通雇员和社会公众,因而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描述,美国通过养老基金持股机制已经在事实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尽管养老基金投资会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影响,但基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分析表明,公众通过养老基金持股的行为并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的所有制性质,更不会发生所谓看不见的社会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2.
养老基金运营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霞 《理论探索》2004,(4):73-74
养老基金运营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伴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尤其是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深入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从理论上分析 ,解决养老基金运营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关键是建立一种激励机制 ,使委托人和托管人的利益最大化。在实践中 ,我们防范委托代理问题 ,要从托管人的选择、激励机制的建立和政府的有效监督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3.
由于越来越多的养老基金发起人相信基金管理人不可能取得优于证券市场的表现,再加上他们对指数化策略在解决委托-代理等问题上的企盼,运用指数化策略进行管理的养老基金越来越多。在我国当前养老社会保险基金正准备入市的情况下,对养老基金运用指数化策略的基本原理、运作机制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得出了指数化策略可以作为中国养老社会保险基金的一种投资策略的结论,也许可以为有关决策者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4.
万国华 《理论探索》2012,(2):127-131
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同公司一样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为此,必须构建公司治理的法律机制,以降低其代理风险及成本。构建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公司治理法律机制,决策机制是最重要的一环;在决策执行方面,应以有限合伙人与普通合伙人为共同执行主体;在监督方面,应构建内外监督并重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论公司治理     
朱光明 《学理论》2009,(31):132-133
公司治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我国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而来,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的时间也不长,所以我国公司内部的问题尤其多,考察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像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深入的比较,我们发现德国的公司治理模式更加合理而操作也更加有效,因此我们应吸取德国公司治理的先进经验,以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新制度经济学提出的企业契约理论,为我们认识和研究企业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企业契约到底是什么,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同时该理论的局限性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周其仁提出了企业契约的观点。根据企业契约的内容,可将其分为企业治理契约与管理契约。基于企业契约理论及建立在其上的委托代理理论的局限性,公司治理不仅要解决"代理问题",更要解决"企业家问题",进而改进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政府不断调整顶层制度设计,以期解决日趋复杂的养老问题。在制度设计中,养老服务政策成为一个重要议题。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政策领域呈现出"政策主体(治理主体)由一元走向多元,治理工具由单一走向复杂,治理结构由科层走向网络,治理机制由命令、管制走向信任与协商"的特征。然而,我国养老服务政策制定与实施仍存在"多元主体资源配置极度不平衡;利益诉求各自为政,缺乏信任机制;治理网络结构处于初建期,主体关系方向单一"等诸多不足。因此,政府在网络治理中,应承担起管理者角色;各利益相关方通过结盟,重新构建网络结构;建立开放的网络空间、形成深度参与机制,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资委模式下国有股权的分化性与层次性、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函数的差异性、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地位不平等性、信息不对称性与责任不对等性等缺陷,决定着国资委出资人制度的设计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资产委托代理的出资人"缺位"问题。比较理想的设计应当是成立一个由人民代表组成的股东会或股东委员会来行使国有资产的出资人职能。人民代表股东会的建构不仅意味着国有资产监管的重构,而且意味着国企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老龄化社会的迫近使我国养老社会服务供给面临巨大压力,倡导多元合作供给,创新理论、方法和实践已经成为解决我国老年社会服务问题的必由之路.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利用社会影响力债券这一方兴未艾的社会治理工具,联结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使三方共存于同一个利益诉求整合、平等磋商协作的框架下,能够为我国社会养老服务的合作治理提供更高效的供给模式和更稳固的合作模式.以老年健康服务为例,基于社会影响力债券的运作理念,构建社会影响力债券的合作模式,关键是需要以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与评估机构共同为主体;以实现提供高质量的养老健康服务、节省政府开支、提高资金效率为目标;以第三方评估和数字物联网技术实现过程涵盖式的结果控制.同时,坚持基于成功结果导向的付费机制,倡导互信,维护多元互益的合作机制.基于社会影响力债券的养老服务合作治理模式能为破解社会养老困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当前,对经营者缺少有效的监督约束是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中最重要的问题.通过建立一个简单数理模型,证明欲提高监督效率,需要发挥独立董事制度、薪酬结构、声誉机制与职工监督的协同作用,并就如何提高监督约束效率进行了讨论.尤其是发挥职工监督作用与培养经营者的企业家精神,对改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爱玲 《理论导刊》2004,(10):28-30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阶段深化企业改革的核心。而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强化公司治理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委托代理理论是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共同基础。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要实现公司目标,应从公司治理结构入手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密切相关.由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屡见不鲜,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因此,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3.
牟文珂 《学理论》2012,(3):59-60
法人性仅是公司存在的外部特征,股东投资营利、规避风险的工具才是公司的本质,公司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应为股东所掌控,这就决定了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居于关键和主导地位,股东自治应当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结合公司合同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对公司本质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股东自治在公司治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同时进一步探讨了股东自治的实现途径等相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是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它违背了建立资本市场的初衷,导致了资本市场定价机制严重扭曲,严重背离了“三公”原则,阻碍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给资本市场的发展埋下了制度性隐患。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妨碍了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及公司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导致企业信用降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必须抓住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这个核心,建立健全相关的机制、制度。  相似文献   

15.
由于特定的历史和社会现实原因,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危机十分突出,并且也开始威胁到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解决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危机,必须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养老社会化、“统账分离,”提高退休年龄,加强养老基金的征缴和管理工作等。  相似文献   

16.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要标本兼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是“形备而实不至” ,没有形成各负其责而又相互制衡的机制。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改制不彻底 ,股权结构不合理。完善治理结构要标本兼治 ,既要认真落实《准则》 ,又要调整股权结构 ,坚持国有股减持。  相似文献   

17.
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已经成为当前银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以花旗银行和德意志银行作为国外商业银行的代表,将国外商业银行与国内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践,提出完善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许多企业步履维艰,大批员工失业而高管却仍能坐收高薪,这一现实引起了我们对公司高管薪酬合理性的思考。高管薪酬的价值目标在于以最低的代理成本换取公司最高经济效益。然而,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要想实现高管薪酬的这一价值目标并不容易。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问题的实质在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因此,高管薪酬问题解决的关键还在于公司自治,还在于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9.
蒲丽娟 《理论导刊》2014,(4):98-101
21世纪是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解决老龄化带来的现实问题需要年轻人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大学生的养老观不仅涉及现在,对未来的社会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有关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的养老观处于由传统养老观向现代养老观转变的过渡时期,存在着对人口老龄化认识不够、养老观认知模糊、养老意识淡薄三大问题。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养老观教育既是发达国家应对"银发浪潮"的普遍经验,也是我国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必然要求和有益举措。  相似文献   

20.
崔静勇 《学理论》2009,(18):125-126
公司治理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管理层与股东的目标函数不尽一致。公司治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公司目标。选择了正确的治理目标,公司不仅可以健康存续,而且还可以获得高额的利润,反之,如果治理目标缺乏或不正确,不仅将会影响公司的利益,甚至可能会导致公司的破产,从而使各方面的利益期望落空,甚至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因此,公司治理究竟是以什么为目标,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