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遗产继承公证是公证机关的一项重要业务,公证机关办理遗产继承公证一般给申请人出具法定继承、遗嘱继承以及两者结合的继承权公证文书,同时也办理与继承有关的其它公证事项,如放弃继承权声明书、遗产清点、分割等。我国的民事法律对公证机关办理遗产继承的规定不具体,相关的办证程序也欠完善,影响了遗产继承公证文书的法律效用。本文试就遗产继承公证的有关法律问题浅抒己见,求教于同仁。一、遗产继承公证存在的法律问题继承是从被继承人死亡开始。现阶段,由于遗产继承公证并非强制性公证,因此继承开始后,继承人大都根据自愿原则,…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北京市东方公证处):涉外继承公证,与一般性的继承公证在公证办理应遵循的程序规则以及涉及的关键问题上并不存在原则性的差异;涉及继承公证的特殊性,或说其难点,更多地体现在特定涉外继承公证办理过程中,如何在我国法律框架内,在符合国际私法规则的前提下,选取应适用的法律解决确定继承人范围、界定夫妻财产等重要问题。因此,可以说,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继承公证还是继承权公证的问题 公证机构所办理的是继承公证还是继承权公证,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据笔者了解,目前实践中持继承公证看法的公证员较多,笔者亦认为应是继承公证.  相似文献   

4.
问题一:遗产继承公证证明的内容究竟是什么? 对遗产继承公证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谓之“继承公证”,认为是公证处根据法律规定和继承人的申请,依法证明继承人的继承行为真实、合法的活动。二种谓之“继承权公证”,认为是公证机构根据继承人的申请,依照法律的有关规定,确认并证明继承人对死者遗产享有继承权的证明活动。  相似文献   

5.
徐鑫 《法制与社会》2013,(32):232-234
继承公证是公证业务里比较主要的一个公证事项。在办理继承公证的时候,很多当事人都会问到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被继承人的遗产其父母也有继承权,难道不是由其配偶及子女或者是直接由子女继承的吗?在多年的公证实务中,笔者也感到现行的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及范围存在一定的问题,现笔者就此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6.
继承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继承人的继承行为真实、合法的司法证明活动。公证机构办理继承公证,有利于保护公民个人的财产所有权,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继承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涉外继承公证涉及的国际私法问题包括涉外继承公证的受理范围、审查内容和法律适用、效力以及救济问题。我国对涉外继承公证的法律规定仍然存在若干模糊甚至冲突之处。要解决这一冲突,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我国涉外继承公证的立法,另一方面要对涉外继承公证进行法律救济,即对公证事项发生争议时的救济和对公证书异议时的救济。  相似文献   

8.
继承公证是公证机构依法律之规定和个人的申请,依法对继承人的继承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证明的活动,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以及法律上的证据效力。现实生活中,发生继承时或者涉及到继承的民事行为时,许多人都选择继承公证的方式。为适应继承公证的大量需求,我国继承公证制度有必要完善,本文在论述继承公证特征和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继承公证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旦我们在日常公证接待中遇到涉外继承问题,我们首先考虑的就是该继承的法律适用问题。在我们办理涉外继承公证时一般会适用到的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等。  相似文献   

10.
张小乐 《法制与社会》2011,(27):120-121
继承公证中的核实取证是继承公证的重要环节,是做好继承公证的根基。本文论述了核实公证的定义,证明主体,以及存在的问题,改进核实公证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钱进 《中国公证》2013,(2):45-46
在继承公证实践中,遗漏继承人问题、利害关系人利益受侵害问题一直困扰着公证机构和公证员,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继承公证的办证难度,增加了公证机构和公证员的执业风险,加大了继承人的举证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我国继承公证程序中建立公示催告制度。  相似文献   

12.
杨斌 《中国公证》2011,(10):47-49
我国《继承法》并未明确规定转继承制度,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继承法解释》)作出了较为简单的规定外,没有其他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转继承做出更为明确的规定。因此.关于转继承的性质以及转继承过程中是否发生夫妻共同财产问题一直争议较大。在公证实践中也出现了同类案件结论大相径庭的现象.这不但影响了公证的整体形象.也使得公证风险大为增加。  相似文献   

13.
“继承公证”是一种由法律设定的外部证明方式.根据“需求决定存在”经济学原理.如果当事人之继承权的实现可以自我证明、国家无须干预的话,“继承公证”在社会学上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那么“继承公证”到底是不是一个立法者主观臆造、而现实并不需要的产物呢?这个问题有赖于对继承证书制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王艳凤 《中国公证》2012,(10):41-42
转继承问题在我国《继承法》中尚无明文规定,散见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及司法部的一些批复性文件中.近几年来.中国公证协会对转继承的问题以“公证书参考格式”的形式明确下来.这对我们了解转继承和做好转继承公证确有很大帮助。但长期的理论纷争不仅导致了转继承主体与转移客体的混淆.而且引发了公证程序乃至公证书制作的紊乱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丛湘礼 《中国公证》2011,(10):31-34
2009年10月22日.中国公证协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办理继承公证的指导意见》,为公证机构办理继承类公证业务提供了有效的办证规范。但在执行《意见》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亲属关系证据采信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给公证员实务操作带来了困惑和制约,笔者结合公证实践就《意见》贯彻落实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析.探讨解决方案。与同行共飨。  相似文献   

16.
遗产继承公证作为公证处最为基础而且十分重要的公证业务项目,一直以来,各地公证的实践始终依据司法部颁布的遗产继承文书格式为继承人出具公证书,对稳定社会秩序、维持家庭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物权法实施以来,已经最大限度的影响了传统意义上的继承权公证.本文以公证制度为出发点,探讨了遗产继承公证的主要内容,对放弃继承声明书的效力问题做出了分析,并对遗产继承公证的存在基础和文书格式做了深入研究,以期进一步分析物权法对遗产继承公证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法律适用问题,即是涉外继承公证研究中的关键,是涉外继承公证实践中的重点,也是具体涉外继承公证能够依法、公正、公平办理的基本保障。这也是本次沙龙选取法律适用作为分析涉外继承议题的切入点和中心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汪辜会谈以来,海峡两岸民事交往日益频繁,回大陆探亲、旅游、收养子女以及从事经济贫易等活动的台胞数量剧增,也有一些大陆同胞赴台探亲、奔丧、继承遗产。在办理这类公证事项时,除应坚持三优先(即优先受理、优先调查、优先服务),积极、热情、稳妥地为台胞、台属提供法律服务,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的原则外,还应注意到海峡两岸的法律制度不同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笔者仅就办理涉台遗产继承公证谈谈看法。一、涉台遗产继承公证的管辖涉台遗产继承公证是指继承人中有台湾同胞,或谈继承人生前居住在台湾地区,或所继承的遗产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正一、区际继承公证概念界定随着我国各地区间经济交往以及人员流动的进一步增多,同时涉及我国大陆地区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因素的继承公证案件受理需要也随之不断增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对这类继承公证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专门的研究实属必要。由上可知,本文语境下的区际继承公证主要是指:在继承公证的办理过程中,被继承人、被继承人遗留的财产、继承人等相关问题涉及我国香港、澳门、台  相似文献   

20.
一、继承公证核实取证的法律依据 公证机构核实权.是指就待证公证对象所涉及的人及事物了解情况、考察实情、获取证据,以确认是否真实的权利。继承公证中公证机构核实权的依据主要有:一是《公证法》第29条规定:“公证机构对申请公证的事项以及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