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都是说,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并且认为,这种划分是依据马克思的论述。我认为,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不仅不是马克思的论述,而且不是马克思的本意。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恩选集》第1卷第273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写道:“设想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不仅包括马克思对西方经济文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析,而且还包括对东方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的论述。由干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这种不清醒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忽视了马克思晚年的社会主义理论。把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理论研究,看作是对东方田园生活的留恋和对世界革命发展进程的幻想,是“不可饶恕的学究气”。(2)割裂了马克思早年社会主义理论与晚年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是“反对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的革命”,(《青年葛兰西论历史、哲学和文化》第123页)或“在东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 :“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 ,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 ,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 ,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 ,阐发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把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迫切要求。1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描述未来社会的发展时就曾指出 ,“…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创新概念。“政治文明”的提法,早在1844年马克思就使用了。江泽民论述“政治文明”,其贡献在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概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一段经典的论述,指出文明的结构也应分为三个部分,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不能被随意删除或刻意回避。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  相似文献   

5.
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不断革命的过程,因为他曾经说过:“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79页)现在有的同志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这种理解是不符合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论述社会主义特征时曾指出,在未来社会,人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按其提供的劳动分配个人消费品(参见《资本论》第1卷第95--96页)。列宁也明确指出:“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列宁选集》第3卷第62页)可见,经典作家认为,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经济特征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  相似文献   

7.
对"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建成 《理论学刊》2001,23(4):65-66
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提出的“重建个人所有制”历来有不同的看法。笔者经过比较研究 ,提出未来社会的自由劳动———劳动力所有是理解“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关键 ,从而能为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找到一个新的切入点。  一、“重建个人所有制”有其前提条件限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 :“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 ,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 ,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1〕马克思在这段话中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时 ,是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1853年论述英国殖民主义对印度的统治时写道:“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0页)人们在理解和运用这一论述阐明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及有关问题时,往往产生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之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不复存在了。他们这种设想在《哥达纲领批判》和《反杜林论》中都有明确的论述。马克思说:“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将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  相似文献   

10.
第一节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一、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马克思把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而建立起来的新的社会叫作共产主义社会。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并且第一次科学地预见到在共产主义社会将出现程度不同的两个发展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通常,我们称前一阶段为社会主义社会,称后一阶段为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这就决定了在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来,对经济相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率先进入社会主义问题,理论界讨论得十分热烈,许多有见地的文章澄清了人们对“补课论”的糊涂认识,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进行了理论论证。但是,也有一些观点欠严谨,如把马克思在《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称为西方社会主义理论,而把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的阐述,称为东方社会主义理论,这就很值得商榷,笔者谨就此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观点,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从理论意义上看,这个判断把我们党对和谐社会的认识和马克思主义在这方面的观点贯通起来。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当然,我们党所讲的马克思主义包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谐社会是人类千百年来追求的社会理想,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奋斗的目标。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和列宁在与种种非马克思主义的论战中,从各个侧面阐述了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光辉思想。如果我们不善于从论战问题中把握其正面思想,只见论战问题不见阐述的正面思想,就不可能真正掌握马克思和列宁这些伟大著作中的共产主义社会阶段思想,甚至得到所谓马克思“无阶段论”思想和列宁“三阶段论”思想的错误结论。坚毅的“三阶段论”则是其中一例。(见《求实》1990年第2期) 理论界对马克思、列宁的共产主义社会两阶段思想存在的不同看法,其中一个原因是出自于对原  相似文献   

14.
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他说:“判断的标准,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具体化,是当今中国社会的实践标准。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这一著名论断,向人们指出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准确理解马克思的这一科学论断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关键在于完整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我  相似文献   

15.
魏喜龙 《求实》2000,(2):6-7
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新的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邓小平的这一新的论述,理论界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本文试从逻辑学的角度,对这一新的论述作一粗浅的分析。一、邓小平论述的社会主义是现实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在这里论述的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基础上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而是处于商品经济发展初期的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有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历程,即从圣西门、傅…  相似文献   

16.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轴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彻底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为人类的未来所创意的最高价值取向,以至马克思将未来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社会就规定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的“联合体”(见《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是一项前人没有做过的伟大事业,既无现成的经验可循,也无既定的方案可找。它必须在探索中发展,变化、前进。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导师关于未来社会的论述,是我们前进的指南,而不是行动的教条。恩格斯说过:“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恩全集37卷443页)马、恩等革命导师都没有把社会主义划分为不同的具体阶段。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只是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  相似文献   

18.
王晓刚 《探索》2005,13(3):13-16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思想最早由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在马克思那里这一思想得到改造与升华,并成为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一个基本特征。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写进党的文献。“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正是马克思关于“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思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体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理论界曾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股份制,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制,马克思没有社会主义股份制企业的思想,我国要不要实行股份制,只能根据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来探索和论证,不可能从《资本论》中“引经据典”。 然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认识问题和研究工作都不能从已有的原则出发,而必须从事实出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确没有提出社会主义股份制的思想,他甚至设想社会主义条件下没有商品、货币,《资本论》中也没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但马克思主义理  相似文献   

20.
徐加明 《理论学刊》2002,(1):125-126
20 0 1年 10月 2 4日山东省《资本论》研究会和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联合召开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学术研讨会。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的有来自省委宣传部、省委政策研究室、省社会科学院、山东人民出版社、山东大学、山东财政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等单位专家学者和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研人员共 2 0多人。研讨会主要就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应坚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丰富和发展、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劳动范畴等问题 ,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