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四、大佛禅院-培育僧才的中心大佛禅院是峨眉山教育和培养僧才,弘扬佛教文化的中心,代表僧宝。如果说把峨眉山比着普贤菩萨化身的话,金顶是头,大佛禅院便是脚。脚踏实地,从基础开始,正是普贤精神的实质,培养僧才乃弘扬佛法的根本所在。(一)历史上的大佛禅院大佛禅院原名大佛寺,  相似文献   

2.
房屋限购政策催生了借名买房这一极具本土特征的民事活动。既有的司法实践并非一概认定借名买房合同为无效,而是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前提下,认定其为无名合同,并运用合同法原理解决纠纷。而在一定情况下,当事人由此形成的社会关系同样构成民事信托法律关系。一般而言,实际出资人为信托关系的委托人与受益人,而出名人为受托人。由此形成的信托多属于典型的自益信托和消极信托。以《信托法》为依据解决此类纠纷有助于明确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较既有的审判思路更为灵活,也更加符合法律适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黄州时期的抒怀名作。词作末句谓“人生如梦”,所表达的并非作者已洞穿世事的消极思想,而是借水、月之精神,表明自己对济世救民的人生理想之梦积极而坚韧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明太祖朱元璋 (132 8- 1398) ,明朝建立者 ,136 8-1398在位。少时在皇觉寺为僧 ,135 2年投奔郭子兴红巾军 ,136 8年推翻元朝 ,建都南京 ,国号明 ,年号洪武。他在位期间 ,普查户口 ,丈量土地 ,均平赋税 ,兴修水利 ,推行屯田 ,抑制豪强 ,加强皇权 ,为巩固明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其采取的宗教政策更有独到之处 ,在其执政期间日臻完善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元末明初 ,宗教势力颇大 ,儒、释、道三足鼎立 ,各有所依。如何对待宗教 ,成为朱元璋登基后稳定形势掌握大局的首要任务。朱元璋身出佛门 ,并借明教起…  相似文献   

5.
有个禅宗故事:清风、明月二僧赶路,遇到一位美人被河水所阻,美人求僧背其过河。先求清风,清风诚惶诚恐,以出家人不近女色为由婉拒;次求明月,明月二话不说,背起美人就走。过河,登岸,和尚、美人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路上,清风抱怨明月不守清规,明月不以为然,称助人亦是善举。清风依旧喋喋不休,明月一笑,一语双关:"我早已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还放不下她呢?"原来美人是菩萨变幻的,欲点化二僧,清风  相似文献   

6.
在任何社会,解决民事纠纷的机制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解决民事纠纷机制的多元化包括民事程序的多元化、法院附设ADR和诉讼外的解决民事纠纷多元化的制度.应借民事诉讼法修订的契机,大力完善简易程序、构建独立的小额诉讼程序、建立庭前和解制度、重新审视调审结合模式,确立民事诉讼法的民事程序基本法的地位和建立独立的<审判外纠纷解决法>,从整体上对民事纠纷解决机制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7.
当前图书馆都存在着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拒借现象.一般来说,拒借分为显性拒借和隐性拒借、合理性拒借和非合理性拒借.分析隐性不合理拒借原因,主要是丢失和破损图书注销不及时、下架图书文献管理不妥、图书文献转移、图书管理不当等.解决隐性不合理拒借,就要做到图书采购科学化、剔旧注销常规化、实物信息一致化、流通管理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lt;念奴娇&#183;赤壁怀古&gt;是苏轼黄州时期的抒怀名作.词作末句谓“人生如梦“,所表达的并非作者已洞穿世事的消极思想,而是借水、月之精神,表明自己对济世救民的人生理想之梦积极而坚韧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不要错解与误导十六大精神--与晏智杰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兴华 《理论前沿》2003,(13):29-31
最近看到一个刊物转载<南风窗>2002年11月(下)发表的晏智杰教授关于十六大报告的"专访"谈话.读后感到惊异.因为他完全错解了十六大报告的精神,把报告中根本不存在的观点强加给它.他不是按照十六大报告的原意去把握和宣传,而是借十六大报告塞进和宣传自己的观点.为了辨明理论是非,让我们先引述几段晏智杰教授的谈话: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司法实践中,针对借名买房人能否排除强制执行具有多种裁判思路。现行裁判思路的不完善和不合理之处,不仅导致司法实践的混乱,还导致执行各方利益的缺失和失衡,需要修正。法官在裁判时需要考虑相关因素,即借名人居住利益的保护、借名人对房屋"名实不符"状态可归责性的惩罚、申请执行人设立担保物权时对房屋登记信息信赖利益的保护以及杜绝借名行为司法裁判引导功能的发挥。同时,要基于借名人和申请执行人对出名人享有权利的优先性的比较分析,来构建全面、合理、系统的裁判思路。前诉执行异议之诉中借名人败诉时,认不认可判决分别有两条救济路径。不认可判决时,借名人可以通过提起确权之诉或者申请再审以获得救济。为预防或减少损害,需要利用中止执行措施。  相似文献   

11.
There appeared multi-ethnic circles of literati in Yuan Dynasty founded by Mongolia nationality .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ethnic circles of literati in regions south of Yangtze River: compared with circles of scholars in Khankaliq, there were more tours and banquets, more retired officials and monks in the circles of literati; in the late Yuan the non Han Nationality scholars mourned and acknowledged patriotic literati.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outh Yangtze River culture, the literati were more and more elegant. The ethnic character, national psychology and nationality religion which were presented by the scholars of the minority nationality, also imported the diverse and inclusive South Yangtze River culture, and added new color to it.  相似文献   

12.
近代在中国活动的外国宗教主要有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和日本佛教。外国宗教人士利用在中国传教之机纷纷进行情报活动。欧美传教士在中国的情报活动主要是为了教会,间接服务于国家利益,尤其是在初期的传教活动中,这一特点更为明显,但在客观上有利于本国的对华扩张;而日本僧侣在华的情报活动则完全是受其政府支使,直接服务于国家利益,其目的是为了配合本国的对外侵略扩张。中日佛教同宗同源,使日本僧侣在华的活动更具鼓动性和隐蔽性,这是欧美传教士不可比拟的。然而,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正式同意日本僧侣来华传教,而欧美传教士在华传教则受公法保护。因此,日本佛教团体在华的区域也相对集中于几个省份,而没能像欧美基督教那样全面开花。  相似文献   

13.
政治人格展现了个人的政治特质,是政治文化关注的一个重要论域。政治人格与政治价值认同相表里。林则徐禀其儒学家世,认同君子人格,具有强烈的经世情怀与担当意识。忠君是君子人格的核心内容,在忠君方面,林则徐自我"矮化",高崇君权,与传统士大夫政治人格并无二致。林则徐及其政治人格,是君主政治条件下士人政治人格的又一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乾隆刻本《绵上四山人诗集》,经主要作者及编辑者董柴墨笔批校题跋,殊为难得。该藏本面世后,尚未见有人议及。批校本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原作风貌,本人及他人的修改、评价之语,对刻本错讹之处也一一作了批改,展示了清乾隆年间地方文人的生活、情趣,其对仕途、人生的看法,对从事地方历史及古代诗歌研究的学者有一定的价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孙权赤乌元年(238)诛杀"校事"官吕壹,并下诏罪己,此乃孙吴政治史的一件大事。嘉禾(232-237)以来,校事吕壹不断制造冤案,对顾雍、朱据、陆逊等士大夫代表人物进行残酷的打击和迫害,引起了士大夫社会的激烈抗议,孙权不得已而诛壹罪己。吕壹乃一"小臣","校事"也为卑职,其一度嚣张,在于孙权之幕后操纵与支持。孙权此举,意在强化君权,阻遏儒学世族势力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灵一、灵澈是大历诗僧的代表,他们的诗歌禅意浓郁而深远,其创作对禅诗的兴起及清寒幽寂诗风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苏蕙的《璇玑图》被认为是回文诗的集大成之作,历代解读、模仿它的不乏其人。本文从民间文艺学的角度,对有关它的民间传说、文献记载、历代文人的题咏加以考察,来探求其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8.
窦蒙、窦臮兄弟是代北鲜卑文化传统在中唐承续的代表人物,他们合力完成的《述书赋注》是唐代书学的扛鼎之作之一。在汉族文人书家辈出、书法实践与书学理论高度繁荣的唐代,这样一部辞藻雄赡、理论精深,并有体例创新的书论巨著出自于鲜卑后裔之手,既是胡汉文化交融的产物,也是窦氏的书法传统与时代文化共同孕育的成果。细绎《述书赋注》的文本结构,是由《述书赋》、注、《字格》和《题述书赋后》四个部分组成,其在东汉以来的传统书学著作中,产生了一个创新的著作体例,由此推动书学著作成就的创新。具体来说,赋与注的结合,造就了一部汉唐间规模最大的周秦书家传记体书学史巨著;引史注法入于赋注,造就了第一部史注体书学史巨著;《字格》的产生,又造就了第一部具有传统书学概念体系建构意义的书学论著。《述书赋注》的产生,是对汉唐间文化与学术传统的遵循和发扬,是魏晋以来的民族融合与文化发展在唐代、在书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两汉时期,矫制(诏)现象频发,时代思潮、士大夫们昂扬的进取精神以及矫制(诏)无害法律制度是其成因。其中,矫制(诏)无害法律制度孕育于频发的矫制(诏)政治法律实践,并且成为矫制(诏)频发的制度保障。这个法律制度对汉以后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文体现着中华历代圣贤和文人志士的思想、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古诗文以其无可取代的精神力量,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发挥着独有的教化功能,实现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职语文教学要通过对古诗文中蕴含的思政要素的深入挖掘,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实现古诗文在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