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备课卡片     
科目修养第六课自幼“铁骨铮铮”彭德怀一生“忠心耿耿,铁骨铮铮。”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苦难生活中熬过来的。有一年大年初二,祖母要带三个小孙孙出去讨米,彭德怀说讨米受人欺侮,立在门槛上,就是不去。年过七十、白发苍苍的祖母无奈只好带着另外两个孙孙冒着雪花,顶着凛冽寒风去讨米。彭德怀心中非常难过。他见祖母去远,就拿上柴刀上山砍柴,卖了十文钱,兑了  相似文献   

2.
今年10月24日是彭德怀诞辰一百周年。在我孩童的时候,时常听到父老们私下议论:“听彭德怀的话,老百姓就不会挨这么大的饿了。”“彭德怀打仗历害着呢!日本鬼子、老蒋和美国佬都怕他。”“做官就应该做彭德怀那样的官,敢为老百姓做主。”听了这些神秘的议论,好奇...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彭德怀元帅诞辰100周年,我又一次想起了他庐山勇上万言书的壮举以及"我为人民鼓与呼"的名句。5年前,我有感而发,写过一首七绝:"他为人民鼓与呼,我敲边鼓不含糊。莫嗤野老江湖远,天下兴亡责匹夫!"现在,就引用其中的一句作为本文标题。  相似文献   

4.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是毛泽东写给一代名将彭德怀的。 彭德怀不仅骁勇善战、所向披靡,而且坚持真理,敢于直言。庐山会议上,他直言指出“大跃进”的错误,因言罹难,牺牲自己,换来了历史的惊醒,被历史学家喻为“一个真正的人”。也许,人们并不知道,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者。他说,统一战线工作“和消灭敌人的战斗任务一样重要”。 “能够起到我们党内同志所起不到的作用,有什么好顾虑的?”——与原国民党人士坦诚相见,合作共事 1949年9月25日、26日,陶峙岳和包尔汉分别通电全疆,宣布率军政人员起义,新疆和平解放。10月6日至8日,彭德怀与王震、许光达等我军将领与陶峙岳在酒泉亲切会面。彭德怀紧紧地握住陶峙岳的  相似文献   

5.
“用我的心给战士送去一份美,用我的情去温暖战士的心田……”家庭每收入四块钱,就有一块钱用于他的“国防开支”。 十二年自费为部队官兵义务讲演军事美学五百三十多场,行程八万多公里。  相似文献   

6.
我叫虎柏枝,1962年出生于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在我九个月的时候,一场无情的灾祸降临到我的头上,使我由,-个活蹦乱跳的健康的孩子,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双腿不能站立的小儿麻痹症患者!然而我却没有被生活的不幸而击跨,凭着几十年不懈的努力和追求,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与智慧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我研制的“人造克隆鲜花”获得了香港国际专利产品博览会“金奖”。我先后被评为“十佳自强之星”、被京郊日报评为“十大新闻人物”、《中国残疾人杂志》“封而人物”。全国科学家论坛“特约代表”、北京市“来京建设者文明之星”。  相似文献   

7.
史海一勺     
《乡音》2007,(2)
二月大事2月7日“二七”大罢工纪念日(1923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1997年)2月21日反对殖民主义斗争日(1946年)2月28日中美联合公报发表(1972年)台湾“二二八”起义(1947年)彭德怀张闻天临终遗嘱彭德怀:“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在北京西郊三○一医院病逝。他临终前给亲人留下了遗言:“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到家乡,不要和人家说,不要打扰人家。  相似文献   

8.
1912年,陈寅恪先生第一次由欧洲回国,往见他父亲散原老人的老友夏曾佑先生。曾佑先生对他说:“你是我老友之子。我很高兴你懂得很多种文字,有很多书可看。我只能看中国书,可惜都看完了。”寅恪先生告别出来,心想此老真是荒唐,中国书籍浩如烟海,哪能都看完了?几十年后,他在七十岁左右时对后辈说:“中国书虽多,不过基本几十种而已,其他不过翻来覆去,东抄西抄。”也与夏先生同感了。  相似文献   

9.
工艺美术大师邓秀虎,因其在微书领域创造出了令世人惊叹的艺术成就,十多年前就已蜚声海内外,被誉为“世界微书之王”。今年3月,我有幸到他的新居作了一次拜访。他随和而谦恭,略显腼腆的笑意透露出淡泊与宁静。他的成功,与他的天赋分不开,更与他二十多年来锲而不舍...  相似文献   

10.
我的一位商界朋友,45岁的时候,移居去了美国。他到美国后三个月,就去移民局申请绿卡。一位比他早先到美国的朋友好心地提醒他:“你要有耐心等。我申请都快一年了,还没有批下来。”他笑笑说:“不需要那么久,三个月就可以了。”三个月后,他去移民局,果然获得批准。他的朋友知道后,十分不解:“你年龄比我大,钱没有我多,申请比我晚,凭什么比我先拿绿卡?”他微微一笑,说:“因为钱。”“你来美国带了多少钱?”“10万美元。”“可是我带了100万美元,为什么不给我批反而给你批呢?”“我的10万美元,在我到美国的三个月…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06,(Z1)
1962年9月24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在北京正式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彭德怀、习仲勋、张闻天、黄克诚、贾拓夫五人不参加全会。9月24日,毛泽东发表了《关于阶级、形势、矛盾和党内团结问题》的讲话,他指出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毛泽东还把一线领导人对形势的估计当作“黑暗风”来批判“:我周游了全国,从中南到西南,找各大区的同志谈话,每个省都说去年比前年好,今年比去年好,看来并非一片黑暗。有…  相似文献   

12.
谈乐炎 《小康》2012,(8):104-107
1965年,彭德怀奉毛泽东之命,出任西南大三线建委副主任。有异于常人春风得意的履新就职,在政治阴霾的笼罩下,受任到大西南的彭德怀更像是在荆棘丛生的崎岖道路上艰难跋涉很多年后,77岁的王春才回忆起与彭德怀三线建设时期共事的日子,仍是思绪难平,他是原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主任,在他的案头上,整齐摆放着他所著的四版《元帅的最后岁月——彭德怀在大西南》一书。作为一代开国元帅,彭德怀驰骋沙场、金戈铁马的形象深入人心,最后含冤而死让世人痛心无比,遗憾不已。然而,彭德怀在三线工作一年多的经历却鲜为人知。"彭老总将他一生战斗工作的最后岁月留给了中国大三线这片热土,他是忍辱受命,出征三线,虽然深处逆境,他巡视的足迹仍然踏遍三线的座座大山深沟,  相似文献   

13.
笔耕果     
曾记得25年前严冬的一天,我与一大批开山筑路打坑道的工程兵老战士,在大别山区的深山老林里,与军营告别。老连长樊炳元握住我的手说:“你从小读书,入伍前教书,到部队当文书,回地方后能再写书?”并风趣地说:“希望从报纸上见到你的名字。”回想那时,我确实经历了那么一段与“书”结缘的历史。1961年高中毕业后,18岁的我开始登上教坛,执教近3年。1964年12月,我报名应征来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成了一名工程兵战士,不到3个月,领导上叫我接替连队老文书的名伤,结果,一干又是5年多。在这文书工作中,又经常与笔打交道,常…  相似文献   

14.
61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苦难。一只“望乡孤雁”——日本遗孤,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留在了中国,被一对普通的中国夫妇收养,并隐名埋姓几十年。后来在中日两国政府的帮助下,他找到了日本亲人,写下了浸透着血和泪的《望乡孤雁》一书。几十年的相濡以沫,他和中国亲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您使我脱离了孤儿的死亡边缘,哺育了我,使我健康成长。再见,伟大的中国!再见,养育我几十年的爹娘!”就在他回国不久,不幸英年早逝,他留给中国亲人的是绵绵无期的思念……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笔记》一书己经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一个多月了。书名叫《和谐社会笔记》 ,有人问我读了哪些书 ?说实在的 ,精读加粗读 ,真不知读了多少百本书。记得单是一家出版社的书我就读了十好几本。可是 ,这笔记与其说是读出来的 ,不如说是跑出来的 ,哭出来的。为了认识社会 ,为了提高一点社会的和谐度 ,我到过很多地方调查 :到过十年不下滴雨的沙漠里调查牧民 ;在雨季 ,越激流 ,走“猴子路” ,过铁索桥 ,到蚂蝗上树的哀牢山调查山里人 ;在冬天 ,我脚踏滑雪队员的雪橇 ,手扶滑雪队员的双肩 ,在雪山上调查少数民族。实践是写作的源泉 ,调查是…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06,(4):57-57
1962年9月24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在北京正式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彭德怀、习仲勋、张闻天、黄克诚、贾拓夫五人不参加全会.  相似文献   

17.
(一) 现年44岁的毕山,1989年曾因受贿罪被胶南市人民法院判处拘役3个月,缓刑6个月。然而,毕山没有因这次惩罚而“心灰意冷”,却让他的贪婪和野心更加膨胀。经过10年多的投机钻营,他终于在1998年5月坐上了胶南市A公司经理这把“交椅”。然而,受贿罪那个不光彩的“前科”终究还是给他留下了一个不小的“遗憾”:上级党组织始终没有让他担任公司党支部书记一职。要是在公司能党政大权  相似文献   

18.
接触范宝成,让我想起一句话,“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为人处事,淡泊平怀;对待事业,任劳任怨。走近他,方知这是他几十年人生积淀的宝贵财富。   1962年,血气方刚的范宝成,一腔热诚,踏进公安的门坎。弹指一挥间,如今他已是有 40年警龄的老公安了。而这 40年的风风雨雨、艰难坎坷在范总谈来,却如同昨日的一段家常事,听不出半点的惊涛骇浪,然而,丰富的生活阅历娓娓道来,就像品一杯香茗,经得起细细咂摸。   范总戏称自己是个“警察专业户”,在基层派出所就干了 25年,又在公安分局干了 7年。工作一次次变动,就像是他生命…  相似文献   

19.
2004年4月7日下午3时,一个神情憔悴、头发半秃的50多岁中年男子来到福建省公安边防总队,他一进大门就告诉荷枪肃立的执勤哨兵说:“我叫陈嫩细,前来自首。”这个特殊“来访者”很快就惊动了总队有关部门。原来,他正是福建公安边防部门5年来一直穷追不舍的1999年“5.26”特大偷渡案组织者陈嫩细,2003年11月,他被福建省公安边防总队列为“十大蛇头”之一进行悬赏重点追捕。陈嫩细的人生轨迹一波三折,极富戏剧性。改革开放初期,他就是家乡福建省长乐市湖南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真伪     
1928年春,鲁迅收到一 位女大学生马湘影的来信,说年初在杭州孤山承蒙先生允许,给我经常通讯并指导…。鲁迅当即回了一信,说我已十年没到杭州去了,孤山见面一事,纯属子虚乌有。鲁迅又托住在杭州的青年作家许钦文打听,才知道是有一个姓周的人,在城外教书,自称“鲁迅”,他说作过一本《彷徨》,销行八万册云云。 这段冒充鲁迅的历史轶事,最近在电视连续剧《鲁迅与许广平》中播出了。情节有点变动:鲁迅和许广平站在假鲁迅院外土墙边,听他如何陶醉自吹。他俩淡淡苦笑,一走了之 这个骗子属于“小儿科”,鲁迅并没有愤怒揭发,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