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温度下铜绿蝇蛹期发育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铜绿蝇蛹形态变化特征规律并进行发育阶段划分。方法在16℃、20℃、24℃、28℃、32℃下饲养铜绿蝇,于化蛹起,每隔12h取样1次,直至半数羽化。解剖样本,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其体表形态变化。结果铜绿蝇蛹形态发育过程包含Ⅰ蛹体分头、胸、腹;Ⅱ头咽骨贴壁;Ⅲ原头出现;Ⅳ呼吸角破壳;Ⅴ翅与足出现及褐化;Ⅵ鬃毛出现及褐化;Ⅶ复眼轮廓形成及色素化等7个时间标志性特征,并据此将蛹期划分为9个阶段。结论在已知现场环境温度的前提下,蝇蛹形态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以此划分蛹期阶段,可望作为推断死后间隔时间(PMI)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火器伤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附6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火器损伤的致伤特点及活体损伤程度鉴定的有关问题。方法  6 3例火器损伤主要按火器枪弹种类及数量分为四组 ,Ⅰ组 :霰弹损伤 ;Ⅱ组 :气枪损伤 ;Ⅲ组 :军用枪损伤 ;Ⅳ组 :射钉枪与爆炸损伤 ,对其进行前瞻与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Ⅰ组损伤多见于斗殴 ,损伤部位以四肢部多见 ,异物存留、损伤程度明显高于其它各组 ;Ⅱ组损伤多见意外 ,不易造成异物存留 ;损伤程度轻于其它各组 ;Ⅲ组损伤多见抢劫与杀人 ,损伤部位多见头部 ;Ⅳ组损伤较少见仅占 7 92 %,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四组损伤合并脏器、神经血管损伤及骨折 33例 ,占 5 2 38%,构成重伤、轻伤 5 0例 ,占 79 37%。结论 火器损伤程度较重 ,致伤机理有其自身特点 ,现行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对其体现不够 ,值得法医同仁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常林  王宁敏  刘军 《证据科学》1999,6(2):52-55
研究脊性脊髓淑及外伤鉴定的法医学特点。方法选择活性体损伤鉴定1000例,涉及外伤后脊柱兴 鉴定的分析四组。Ⅰ组,无伤无病的情况Ⅱ组:脊柱脊髓原有病变,结果与外伤无关Ⅲ组:脊柱脊髓原有病变与此次外伤共存,依据《损伤参与度评定标准》进行评定。Ⅳ组:外伤导致脊柱脊髓损伤。结果涉及脊柱脊髓鉴定的86例,Ⅰ组22例,Ⅱ组13例,Ⅲ组18例,Ⅳ组33例,Ⅱ、Ⅲ组以中老年为多,原有自身疾病共有8种,Ⅲ组损伤参与  相似文献   

4.
脊柱脊髓伤与病鉴定的法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脊柱脊髓涉及外伤鉴定的法医学特点。方法 选择活体损伤鉴定1 000 例, 涉及外伤后脊柱脊髓鉴定的分成四组。Ⅰ组: 无伤无病的情况。Ⅱ组: 脊柱脊髓原有病变, 结果与外伤无关。Ⅲ组: 脊柱脊髓原有病变与此次外伤共存, 依据《损伤参与度评定标准》进行评定。Ⅳ组: 外伤导致脊柱脊髓损伤。结果 涉及脊柱脊髓鉴定的86 例, Ⅰ组22 例, Ⅱ组13 例, Ⅲ组18 例, Ⅳ组33 例。Ⅱ、Ⅲ组以中老年为多, 原有自身疾病共有8 种, Ⅲ组损伤参与度1 级(25 % ) 的10 例, 2 级(50 % ) 的6 例, 3级(75 % ) 的2 例。Ⅳ组24 例胸腰椎损伤, 颈椎/ 脊髓损伤9 例。结论 资料表明, 法医学鉴定与临床医学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依据临床医学的理论和经验, 研究法医学问题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胆囊收缩素(CCK)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情况,以进一步探讨CCK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用100例35~92岁男性尸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标本,分为粥样硬化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技术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CCK呈阴性表达,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呈阳性表达(P0.01),Ⅰ~Ⅱ级组与Ⅲ~Ⅳ级组之间CCK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CK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有表达,但不随粥样硬化斑块程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眼眶骨折的法医特点。方法 从3653例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中筛选出涉及眼眶骨折的案例,分成3组:Ⅰ组:爆裂性骨折,眼眶骨折而眶缘无骨折;Ⅱ组:直接骨折,合并眶缘骨折;Ⅲ组:复合骨折,上述两种骨折兼而有之。结果 涉及眶骨骨折50例。Ⅰ组26例,占52%;Ⅱ组19例,占38%;Ⅲ组5例,占10%。爆裂性骨折以内、下壁多见,占96%,致伤物以钝性工具多见占63%,视力和眼球结构损伤较重。复合骨  相似文献   

7.
刘军  郭秀改  曹侠  仇海华 《证据科学》2000,7(3):105-108
目的 探讨火器损伤的致伤特点及活体损伤程度鉴定的有关问题。方法 63例火器损伤主要按火器枪弹种类及数量分为四组,Ⅰ组:霰弹损伤;Ⅱ组:气枪损伤;Ⅲ组:军用枪损伤;Ⅳ组:射钉枪与爆炸损伤,对其进行前瞻与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Ⅰ组损伤多见于斗殴,损伤部位以四肢部多见,异物存留、损伤程度明显高于其它各组;Ⅱ组损伤多见意外,不易造成异物存留;损伤程度轻于其它各组;Ⅲ组损伤多见抢动劫与杀人,损伤部位多见头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量重复取样法对兔玻璃体液样本离子浓度或元素含量检测的可行性。方法28只家兔分为3组:Ⅰ组:死后12h一次取出所有玻璃体液;Ⅱ组:死后12h微量取样50μl,连续取15次;Ⅲ组:死后120h微量取样50μl,连续取15次。分别检测样本中Ca2+、C l-、K+、Na+和磷元素的含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Ⅱ、Ⅲ组左、右眼的Ca2+均数分别为1.956和2.068,1.942和1.948,2.071和2.045;C l-为111.520和121.240,116.744和117.022,106.322和106.767;K+为13.016和13.900,11.230和11.144,35.411和34.828;Na+为127.200和141.880,133.872和134.566,111.511和110.647;磷元素为0.556和0.744,0.284和0.280,5.585和5.597。3组双眼上述5种成分含量经配对t检验,其P值范围分别为0.2753~1.2365,0.1627~1.6596,0.1520~1.3446,0.2386~1.0892和0.0575~0.8195;Ⅱ、Ⅲ组的重复取样检测经方差分析,其P值为0.9433和0.8638,两组总体重复取样检测的方差分析,P值为0.8772。结论微量重复取样法对兔玻璃体液样本离子或元素含量的检测无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9.
眼眶骨折的法医学鉴定研究(附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眼眶骨折的法医学特点。方法 从 3 653例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中筛选出涉及眼眶骨折的案例 ,分成 3组 :Ⅰ组 :爆裂性骨折 ,眼眶骨折而眶缘无骨折 ;Ⅱ组 :直接骨折 ,合并眶缘骨折 ;Ⅲ组 :复合骨折 ,上述两种骨折兼而有之。结果 涉及眶骨骨折 50例。Ⅰ组 2 6例 ,占 52 % ;Ⅱ组 1 9例 ,占 3 8% ;Ⅲ组 5例 ,占 1 0 %。爆裂性骨折以内、下壁多见 ,占 96% ,致伤物以拳脚多见 ,占 78% ,视力和眼球结构损伤较轻。直接骨折以外壁多见 ,占 56% ,致伤物以钝性工具多见占 63 % ,视力和眼球结构损伤较重。复合骨折各壁均可发生。结论 爆裂骨折损伤程度轻于直接骨折和复合骨折 ,容易引起误诊。  相似文献   

10.
金柏昌 《法医学杂志》2001,17(2):112-113
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具有对食物进行咬切、撕扯、研磨等机械性加工的功能,同时牙齿还是语言的辅助器官,并维持面下部外形。《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下面简称《道标》)根据牙齿的功能,确定评残标准为:口腔损伤,牙齿脱落或折断 2( 4、 6)枚以上,无法安装义齿或修补,影响咀嚼和语言功能,分别属Ⅹ(Ⅸ、Ⅷ)级伤残;上、下颌骨缺损,牙齿脱落或折断 8( 12、 16、 20)枚以上,无法安装义齿或修补,容貌损毁,影响咀嚼和语言功能,分别属Ⅴ(Ⅳ、Ⅲ、Ⅱ)级伤残。标准中上述条款有关牙齿 "脱落 "、 "折断 "及 "无法…  相似文献   

11.
DNATyper^TM15试剂盒的确证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测试DNATyper^TM15试剂盒的技术性能指标,评估其法医学应用能力。方法制定测试方案,从方法学验证、灵敏度、混合样本、批次间试剂稳定性及批量样本测试、DNA提取方法适应性测试、各类常见检材的测试、稳定性测试等8个方面进行测试。并与Identifiler^TM PowerPlex16剂盒进行比较。结果DNA Typer TM15试剂盒灵敏度较高,批次间性能稳定,对各类案件检材和DNA提取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具有检验混合DNA样本检测的能力。结论DNA Typer TM15在上述性能指标等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可用于法庭科学的检案与建库。  相似文献   

12.
大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ICAM-1及P选择素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及P选择素的表达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实验大鼠不同损伤时间的生前伤 ( 5min~ 7d)及死后伤 ( 5~ 3 0min)皮肤组织中ICAM 1及P选择素的表达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在生前损伤组中 ,ICAM 1最早在伤后 1h ,最迟至伤后 3d在表皮层中呈阳性表达 ;P选择素最早在伤后 10min ,最迟至伤后 5h即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呈阳性表达。此外 ,ICAM 1还在炎症细胞及纤维母细胞中表达 ,且随损伤时间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在时间段分组 ,ICAM 1在第Ⅰ组 ( 5min~ 1h)中阳性细胞率极低( 0 41± 0 73 % ) ,第Ⅱ组 ( 3h~ 7h)及第Ⅲ组 ( 9h~ 12h)均呈显著性增高 ( 9 79± 3 74% ,2 3 3 3± 1 10 % ) ,至第Ⅳ组 ( 1d)达高峰 ( 3 0 5 8± 2 65 % ) ,其后逐渐减少。ICAM 1及P选择素在死后伤中均呈阴性表达。结论 ICAM 1及P选择素可作为法医学损伤时间判定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东汉族群体mtDNA控制区的多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控制区(包括HVⅠ区、HVⅡ区和HVⅢ区)的多态性。方法 采用PCR扩增和末端标记荧光循环测序的方法,对100名广东汉族无关个体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 共观察到147个变异位点,序列变异包括了碱基转换、颠换、插入、缺失等各种类型。其中在HV Ⅰ区(nt16,024~nt16,365)内观察到88个变异位点,91种单倍型,基因多样度为0.9964;在HVⅡ区(nt73~nt340)观察到42个变异位点,67种单倍型,基因多样度为0.9861;在HVⅢ区(nt438~nt574)观察到9个变异位点,15种单倍型,基因多样度为0.8760。联合3个高变区域的序列,可观察到98种单倍型,基因多样度为0.9996。结论 本研究为线粒体DNA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提供了较系统的实验依据。结果还表明,对于mtDNA等单倍型遗传标记,增加其检测范围,可提高该系统的个体识别能力,使其在法庭科学领域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轻度闭合性头颅外伤造成听力损害的特点,为法医临床学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51例轻度闭合性头颅外伤后听力损害的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耳科及神经系统全面检查、颞骨或头颅CT扫描,对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声导抗(acoustic immittance,AT)、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及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 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40Hz AERP)检查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轻度闭合性头颅外伤后听力损害多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听力损失程度多≤60dB,少数患者听力损失较重或为混合性聋,部分患者可伴耳鸣、眩晕、恶心或短暂呕吐等症状;伤后不同就诊时间的各项听力检查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听力损失在高频区明显;ABR各波潜伏期、波间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Ⅰ~Ⅲ波间期差异不显著(P〉0.05),各波潜伏期、Ⅲ~Ⅴ波间期、Ⅰ~Ⅴ波间期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轻度闭合性头颅外伤可以造成一定程度的高频听力损害和脑干功能受损,部分患者伴有前庭功能障碍,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考虑迷路震荡在损伤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脑挫裂伤后脑水肿CT表现及其与受伤时间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120例脑挫裂伤后脑水肿的CT表现及其两者形成时间的关系,提出脑水肿的分级和分型,以Ⅰ-Ⅱ组脑水肿和“O”型脑水肿多见,Ⅰ级脑水肿形成时间平均17小时,Ⅱ级形成时间平均30小时,Ⅲ-Ⅳ级形成时间平均72~73/小时,受伤时间与R值呈正相关(r=0.431),P<0.001.回归方程Y=6658+79.152x,受伤时间与D值也呈正相关(r=0.429)P<0.001,回归方程Y=39.362-32.335x。并首次指出这时间变化规律可作为脑挫裂伤受伤时间的推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郑娜  梁曼  杨天潼  张海东  刘鸿霞  刘良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2,27(5):356-358,363,431
目的应用红外显微光谱技术分析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织中酰胺Ⅰ、Ⅱ、Ⅲ含量及相互关系,以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过程中蛋白质分子的变化。方法选取20例冠心病猝死案例(均含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变)的心脏样本,在每个心脏心肌梗死边缘处取材2块,常规固定、制作蜡块、连续切片2张,其中1张行HE染色,经Dotslide 2.1工作站扫描设定陈旧性心肌梗死区为B组(病变区),邻近非梗死病变区为A组(非病变区);另1张切片常规脱蜡、脱水,在扫描图像指导下,于相应区域行红外显微光谱微区检测,应用OMNIC 8.0工作站处理、分析光谱。结果与A组相比,B组显微光谱示酰胺Ⅰ、Ⅱ吸收峰的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峰位蓝移、峰增宽、峰强度增加;酰胺Ⅲ吸收峰为峰位蓝移、峰增宽、峰强度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B组酰胺Ⅰ峰高/酰胺Ⅱ峰高增加(P<0.01)。结论与非病变区域心肌组织相比,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织的蛋白质含量及构成均有差异,该病变过程存在氧化应激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串联重复序列遗传变异的方式。方法用Identifiler^TM试剂盒和DNATyper15^TM试剂盒进行检测,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VWA基因座突变家系中3代父、母、子的DNA样本进行STR基因分型,将需测序的等位基因条带从凝胶上切下,再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纯化后进行测序。结果此3代家系中Ⅱ-7、Ⅲ-8发生等位基因变异表现为一个重复单位的增加或减少。其中Ⅱ-7的一条发生突变的等位基因具体来源可知,Ⅲ-8的一条突变等位基因无法确定。结论本文中VWA基因座等位基因突变主要表现为一个重复单位的增加,没有碱基的插入或缺失,突变主要来自父亲,突变等位基因无TCTA(TCTG)3(TCTA)n、TCTA(TCTG)5-6(TCTA)n突变类型,均为TCTA(TCTG)4(TCTA)n型突变。  相似文献   

18.
轻型颅脑损伤电生理研究及其在临床法医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60例轻型颅脑损伤(MHI)患者的ABR、LEDVEP及其中40例BEAM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BR异常主要表现为Ⅰ-Ⅲ峰间潜伏期的延长;LEDVEP异常表现为N70潜伏期的延长,并可伴有N70-P100波幅的降低;BEAM异常以α1频带的平均功率增高为特征,且θ/α2功率比的增高可提示幕上损伤的存在。同时,根据电生理追踪检测的结果,首次提出了轻型颅脑损伤脑功能损害程度分级的标准,为此类损伤伤害程度的法医学鉴定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58例实际案例,报道了B超在法医临床学鉴定中的应用及其价值,着重介绍了B超在泌尿生殖器损伤(包括男子性功能鉴定)、肝胆脾损伤、甲状腺损伤、子宫损伤、体内外伤疤痕的位置及走向等几种特殊案件中的应用,证实B超检测不仅能对损伤的部位、性质和程度等形态学方面加以确定,而且经与多谱勒检测相结合、还能对某些脏器的功能状态加以推测和判断.其对于法医临床学鉴定的客观性及正确性能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甚至有决定性的作用,亦有利于案件的正确定性和量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