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布依族的婚俗,古朴典雅,丰富多彩,并在其传承、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既重要又隆重的婚礼仪式。“要荷包” 就是其中的一种。由于形式古朴典雅,内容丰富,可以说是一幅优美的“风俗画”。 (一) 布依族“要荷包”这一婚礼仪式,虽然笔者早在1982年就在《南风》上撰文作过介绍,但由于它有着明显的地域特点,且范围不大,人口不多(据调查,只有都匀市和与  相似文献   

2.
蜡染是贵州布依族民间工艺品中的奇葩,它早已跨出云贵高原,为世人所瞩目。如今又堂堂正正地冲出了亚洲,走向世界了。古朴、典雅、实用、美观的布依族蜡染是如何起源的?这是多年来萦绕我脑中的一个问题。现谈谈个人的一孔之见,不知当否?供参考。 我认为布依族蜡染起源于古代的文身,是古代骆越族文身习俗延续、外化的产物。因而蜡染也就成了服饰的源头之一。那么依据呢?  相似文献   

3.
世居罗平多依河——鲁布革风景名胜区的布依族,传统风俗古朴浓郁,喜庆节日多姿多彩。对歌节,就是众多节日中最为独特迷人的传统佳节,它是布依人联谊交友、青年男女对歌择偶的盛会。“对歌择偶”并非布依族独有的习俗,然而,布依族的对歌择偶,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和迷人的风采。每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的布依、彝、苗、水、壮各族青年男女,都会身着盛装赶到九龙瀑边、多依河畔。他们相邀结伴,打擂赛歌,寻求佳偶。歌声送走太阳,蜜语迎来月亮。夜幕降临,寨外竹林中,河边树影下,微风荡出阵阵轻柔的歌声,悄悄的…  相似文献   

4.
布依族节日民俗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依族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富有民族色彩的节日民俗。它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布依族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布依族节日民俗内容丰富,展示出一幅幅绚丽的风俗画面。一布依族有许多的传统节日,在一年之中,有关的节日和聚会大约达八十余次。其中,为全民族人民所重视的有过大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赶查白、赶干洞、尝新节、重阳节、鲜果节、对歌节等等。这些  相似文献   

5.
布依唢呐     
曲靖市罗平县长底乡是全省唯一的布依族乡。吊脚楼里、蕉林深处、山涧溪畔处处能感受到多姿多彩的布依文化,古朴浓郁的民风民情。勤劳智慧的布依人除了以悠扬的布依山歌来交友待客外,还擅长用唢呐来渲染不同场合的气氛。布依男女能歌善舞,闲暇时总喜欢三五人聚在一起,一边喝茶聊天识谱唱曲,一边手持乐器吹奏排练,那般专注、那股子劲,一看一听就知道布依人的唢呐功夫是训练有素的。布依人家的唢呐调子包括生产生活、节气调和节日调等不同种类,因不同的节日或场合各异,有欢庆喜悦的、雄浑庄重的,也有悲情缠绵的。布依人婚嫁中所吹奏的唢呐调子…  相似文献   

6.
岁时节令习俗在少数民族中多表现为传统的节日,例如苗族的吃新节、布依族的王牛节、瑶族的达努节、水族的端节等等。这些节日虽然在各民族中各有其特点,但都以喜庆、欢乐为基调,为的是辞旧迎新、欢庆丰收,祈祝安福。因此,在这些节日里常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娱、体育等活动,使节日更加喜气洋洋、兴高彩烈。水族端节的赛马活动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种节日活动。  相似文献   

7.
银,作为一种财富的象征以及用银制作高级的工艺品,在我国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苗族人民素有佩戴银饰、挑花刺绣的美好习俗。黄平苗族至今仍保持了佩戴银饰的隆重习俗。这些银饰的形制既是财富和美的象征,又是苗族古风的体现。黄平苗族佩戴的银饰以花样多,做工精巧,形制华贵,份量重而著称。银饰在姑娘紫金色的服装映衬下,显得格外雍容富丽,古朴典雅。  相似文献   

8.
白洁 《今日民族》2004,(7):45-46
贵州苗族姊妹节,一个被喻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据苗族古歌记述,过去,苗族聚居的地方,都有过姊妹节的习俗。节日里姑娘们邀约情人相聚同吃姊妹饭、郊游踩鼓、对歌、互赠信物、订立婚约。  相似文献   

9.
曾宇 《人民论坛》2012,(17):162-163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盛的时代之一,经济和文化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家的繁荣统一为休闲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形成了蹴鞠、击鞠等表演类,拔河、踏青、登高等节日类,踏球舞、剑器舞等舞蹈类休闲体育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民众的生活情趣,也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当代广西》2012,(2):60
旅游中感受少数民族新年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新年或盛大节日,民俗丰富多样,加之或迤逦或粗犷的异地风光,新鲜浓郁的年味儿已经扑面而来了!布依族:挑新水跳花会新水是布依人尤其看重的。有的人家在年初一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拿着瓢盆  相似文献   

11.
《新东方》2019,(2)
黎族的岁时节日,是黎族土地崇拜的伴生物。黎族的岁时节日非常繁杂,且同黎族土地崇拜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衍生了各式各样、内容相当丰富的禁忌。这些禁忌主要来源于黎族的自然宗教信仰和生产生活经验总结,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有适时生产和维护节日气氛的功能并融入黎族的节日习俗,是黎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但其又有迷信和伪科学成份,具有它内在的社会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居住在云南省罗平县境内的布依族,至今还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把式舞。该舞使用的道具都与古代打仗用的兵器有关,所以把式舞又称兵器舞。“把式”的“把”指兵器的种类, “式”指耍法、套路、招式。主要兵器有大刀、流星、三尖叉、两节棍、耥耙、股杆、齐眉棍、霸王鞭八种。相传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布依族的先辈为了躲避战乱四处逃难,躲进深山野林,但仍不时受到外族的干扰和野兽的威胁。为了保护自己,抵御外来侵略,布依族祖先在劳作之余就召集本族青年男子操练兵器,经过长期的操练,形成了一定的套路和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不断减…  相似文献   

13.
怒族自称“努苏”、“阿努”、“怒”、“阿龙”,人口约27万余人,是生活在怒江流域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世代居住在怒江两岸的重山峻岭之中。其村寨大多分布在半山坡、山腰台地或山脚下,特殊的生活环境,形成了怒族人民对高山的自然崇拜习俗。在怒族人民中间,流传着许多有关高山和雪山的神话,最古老、最流行的传说是高山有“山母”,住在山洞里,山洞大都是钟乳石山洞,钟乳石浆滴成的各种造型都被附会以丰富的想象,久而久之,形成了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朝拜“山母”的节日———“朝山节”。“朝山节”过去叫“山母节”,因时值鲜花盛开之季,故又称…  相似文献   

14.
尚道 《台声》2007,(6):61-64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两千多年来,每逢这个日子,两岸的炎黄儿女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挂菖蒲,饮雄黄,用自己的传统方式来度过这个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文化底蕴的节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两岸有着众多相似的传说以及民间过节的习俗。  相似文献   

15.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等许多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俗称“火把节”。居住在双柏县的彝族罗武人过火把节,沿袭着古老的习俗并世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节日文化景观。罗武人视火把节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节日来临,各家要接回已出嫁的女儿,人人身着节日盛装,祭祖祀神、燃起火把,击响大锣,唱火把歌,跳火把舞,共祝物阜民丰。关于火把节,在罗武人心中有着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据传在很久以前,罗武部落里有一个美丽善良的阿辙姑娘(也称喜雀姑娘),周围众多部落首领都被阿辙姑娘的美貌所倾倒,早已垂涎三尺,欲以武力进攻罗武部落,霸占阿辙姑娘。阿辙姑…  相似文献   

16.
赵辉 《台声》2007,(10):102-103
横抱琵琶的女伶、面如白纸的婢女,落寞幽冷的萧声、清脆疏朗的广板,俊逸清旷的韩熙载、高髻广袖恍若仙人的歌姬。檐牙交错的廊宙屋宇,歌乐舞、诗书画的绝代风情,氤氲在花、香、荣中的款款宾客。从神武门起步,到高悬《万里江山图》的皇极殿舞台,观众已恍若置身千余年前的五代南唐。 9月15日,以您静的南管古乐与曼妙的梨园舞蹈,饰以古朴典雅如诗如画般的场景。刻划出南唐的艳丽与凄怆的南音舞戏《韩熙载夜宴图》现身北京故宫皇极殿。一部风华绝代的经典巨作,仿佛唤醒了沉睡千年的汉唐风华。  相似文献   

17.
2006年6月4日上午,北京市第二福利院里,十多名穿着迷彩童装的孩子,正认真地用舞蹈欢迎着客人的到来。这些孩子大多是失去父母的孤儿,为何此刻脸上却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原来他们是迎接早已熟悉的农工党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和农工党北京市妇委会的奶奶、阿姨们。委员们送来了学习用品,还往孩子们手里塞满了各种零食,来表达对孩子们的关心和爱意,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农工党中央妇委会与福利院的孩子们搞起了联谊演出,孩子们精心准备的舞蹈赢来大家热烈的掌声。这已经是农工党中央妇委会连续第三年来到这里与120多名孤残儿童共度节日了。2004年…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舞蹈的原始发生一般指向劳动生产学说,但劳动生产方式能不能决定少数民族舞蹈的地缘归宿却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话题。在此分别从少数民族农耕种植业、高原游牧业以及海洋渔业三大生产方式探讨少数民族秧歌、萬舞、灯舞的地缘归宿争议,指出通过地理标签来判断舞蹈的地缘关系是不够慎重的,建议在生态接触因素之外介入少数民族舞蹈发生的物种验证对象,并纠正了文化类比中的常见错误,揭示了三大生产方式对少数民族舞蹈发展框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安顺地区,近年来,在中央关于整理古籍发扬民族文化方针的指引下,对流传在该地区的少数民族古籍,进行了大量的收集,获得了许多民间珍藏的抄本。并初步翻译、整理出布依族丧葬祭祀歌: 《古谢歌》、《超荐经》、《开路词》等经书。 这些经书都是在布依族丧葬时,由本民族经师(布摩)口诵的祭祀词。原文基本用近音汉字作为符号记录布依词语,还有少量是汉字布音或自造的“土俗字”,也有一些地方全部借用汉  相似文献   

20.
<正>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歌舞表演中,作为湖南省唯一入选的节目,来自湘西永顺县的土家族茅谷斯舞,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粗犷、古朴的动作,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茅谷斯舞是世世代代居住在武陵山区的土家人在每年正月都要举行的活动。它是穿插在摆手舞之间进行的一种古老的,既具有舞蹈的特征、又具有故事情节的原始戏剧表演。由于它具有相对完整的情节、人物对话和固定的场次,因此被民俗文化界誉为"中国戏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