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签订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确立了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基本原则,它与《中日联合声明》、《中日联合宣言》共同构成了中日关系的三个基本文件。《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以来的实践证明,凡是中日两国遵循这个文件的精神,中日关系发展就顺利,反之就出现曲折、甚至倒退。《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从两国代表正式谈判到最终完成缔约,正值邓小平第二次和第三次复出,负责主持国务院工作时期。邓小平非常重视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签订等工作。在第二次复出时,邓小平促成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正式谈判,在第三次复出后不久即恢复了中断三年之久的条…  相似文献   

2.
王潮江 《世纪桥》2007,(2):88-89
1945年8月14日,国苏双方经过艰辛谈判,终于签订了具有多边性质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时中国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外蒙古脱离中国版图;影响了中国革命进程;维护了远东和平。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祭。120年前,中日之间进行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该条约规定:中国承认朝鲜独立;中国向日本割让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中国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加上赎回辽东半岛的3000万两共2.3亿两)以及新开通商口岸、增加内河航线等共11款。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  相似文献   

4.
11、香港问题是怎么形成的?答:香港问题是当年英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三个不平等条约造成的。1842年8月2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关于结束鸦片战争的《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60年10月24日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中国领土。1898年6月9日,英国乘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和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再次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地专条》,“租借”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及附近200多个大小岛屿…  相似文献   

5.
自从鸦片战争开始之后,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特别是《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封建社会沦陷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逐步签订,使得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三部条约也成为了整个条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成为中国近代史分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尹虹 《党史纵横》2005,(5):39-40
协迫签约强行驻军日俄战争后,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日俄双方于1905年9月签订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条约《朴茨茅斯条约》。条约规定:俄国将旅顺口、大连湾及附近的领土领海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将宽城至旅顺的铁路转让给日本。在条约议和中,两国公然协定在中国东北留驻护路兵。并规定“:两订约国可留置守备兵,保护满洲各自之铁路线路,至守备兵人数,每一公里不过十五名之数。”1905年12月22日,清政府又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清政府承认了日俄条约中俄国让与日本的各种特权,同时开设辽阳等16个城市为商埠,在奉天、营口、安东…  相似文献   

7.
1943年1月11日,中美签订了《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的条约》。同日,中、英、印共同签署了《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这两个条约宣布  相似文献   

8.
辛丑条约     
1900年,英国、俄国、德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地利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组成侵华联军,血腥地镇压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彻底压服了清政府。1901年9月7日,它们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骇人听闻的卖国条约。因为这一年是中国夏历辛丑年,所以这个条约就称为《辛丑条约》。  相似文献   

9.
1945年8月,《中苏条约》签订之初,在我们党的报刊上和领导人的发言中,曾公开表示同意这一条约,并给予了高度评价。1945年8月27日,《新华日报》发表了《中苏条约》的全文,并发表社论。社论中指  相似文献   

10.
第六章主权之争一、中葡签约前后及历代政府的努力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屈膝投降,于1842年8月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割让给英国。1844年,清政府又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了《黄埔条约》,中国开始了近代最屈辱的一段历史。葡萄牙人看透了清政府的腐败和虚弱,借机频频向清政府施加压力。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逃往热河。葡萄牙政府认为时机已到,于1862年派出基马拉士为特使,直闯北京城下,要求与清政府立约。8月13日,中葡《贸易章程》(又称《…  相似文献   

11.
胡达 《党史纵横》2001,(9):45-45
1941年11月30日;汪精卫和日本陆军大将、驻汪伪政府特命全权大使阿部信行签订了《日本国与中华民国基本关系的条约》。这是一个卖国的条约,共9条,内容是:消除在“政治、外交、教育、宣传、贸易等备方面足以破坏两国友谊” 的因素;在“共同防共”、“共同治安” 的借口下,同意日本在中国驻扎军队;在“实行两国间紧密的经济合作” 的幌子下,汪伪政权同意出卖中国的资源和中国领土向日本国民开放。此外,还签订了该条约的《附属议定书》、《附属议定书的谅解事项》等附件和密约,从此把中国变成了日本独占的殖民地。汪伪的卖…  相似文献   

12.
王彪 《广东党史》2010,(1):14-16,33
<正>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每一个有爱国心的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这一天,它是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国耻日!也就是《南京条约》,清政府屈  相似文献   

13.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一行乘专机到达北京。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姬鹏飞外长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外相大平正芳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中日联合声明》上签了字。《联合声明》宣布,自该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1978年8月12日,中国外交部长黄华和日本外相园田直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后,两国高级领导人的互访及民间交流日趋频繁,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以指点江山的外交大手笔打开中日关系大门,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后经两国政府多次磋商谈判,1978年8月12日中日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在北京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同年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应邀访问日本,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互换批准书仪式。这也是新中国领导人对日本的首次正式友好访问,此举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也被舆论视作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之旅。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开国大典上检阅陆、海、空和公安部队。1949年12月16日,新中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翌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图为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  相似文献   

16.
丧权割土耻莫大焉○柴玉英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后,英国依仗武力和强权,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三个不平等条约,霸占了中国香港地区总面积达1092平方公里的领土,在中国掠取了巨额的财富,使中国人民饱受了欺辱...  相似文献   

17.
正东交民巷:"长在中国脸上的疮疤"位于北京东城区的东交民巷,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等国签订《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各国可派公使常驻北京,东交民巷耸立起了一座座异域风格的洋楼。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第七款规定:"大清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毛泽东对这一条约签订的作用和坚决捍卫新中国权益的历史贡献,并对条约的副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毅 《求是》2003,(16)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这是继去年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后,中日两国政府和人民迎来的又一个值得共同纪念的重要年份。值此历史时刻,回顾缔约的经纬,总结缔约25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重温条约的历史意义,思考如何在条约确立的各项原则指引下,推动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迈进,对于新世纪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缔结,是中日两国政府继1972年签订《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之后,两国关系发展进程中的又一重要历史事件。《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  相似文献   

20.
<正>在沈阳的古玩市场,偶尔会见到一两张俗称"红军票"的纸币。它折射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诉说着国民党反动当局对人民的背信弃义与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宗旨意识……1945年6月,苏联同当时代表中国的国民政府开始谈判,并于8月14日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条约规定,苏联协助中国对日作战,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