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形式的变迁中都孕育着危险与机遇,就大学生而言,结束相对单调、紧张的中学生活过渡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就是一种重要的变迁,而面对一系列生理、心理和大学校园环境的适应与体验,他们心理冲突时有发生,极易出现心理困扰,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浅论大学生焦虑的心理社会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论大学生焦虑的心理社会因素吴树新焦虑症在大学生心理疾病中占有很高的比例。探讨大学生产生焦虑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消除焦虑情绪健康成长。造成大学生焦虑的心理社会因素是很复杂的,也是多方面的,其中关系比较密切的有环境变迁、生活事件、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自杀原因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具体的生活事件作为导火索 ,又有个人心理原因 ,但其根源在于社会势力。影响大学生自杀行为发生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转型、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的变迁、社会隔离、社会感应 (模仿 )和文化等。  相似文献   

4.
网络为大学生学习及生活提供了新动能,同时也带来了网络心理障碍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网络依赖、网络孤独、网络自卑、网络人格障碍、网瘾综合症等特征,由网络环境的变迁、心理教育的缺失、学生自身媒介素养不高等内外因素造成,需应用强化校园网络建设、多方协同加强心理实践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等方法来疏解引导,培育大学生健康的网络心理。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异化现象日益普遍,表现为自负与自卑、孤独与迷茫、逆反与顺从等矛盾心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异化植根于客观的生活世界,依附于个体自我意识的模糊,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消除大学生自我意识异化现象的途径,既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的外在疏导,更立足于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6.
在监管监督机制薄弱的环境下,网络经常被怀有不同心理诉求的人群滥用或病理性使用,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甚至累积形成各类行为心理障碍。本文主要着眼于在校大学生病理性使用网络的情况研究,尝试探究大学生病理使用网络的社会心理实质,据此提出一系列合理有效地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心理资本”的研究起源于本世纪初,目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管理领域得到了初步的应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特征的研究,探索了大学生心理资本提升的途径,有助于使大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挑战,增强参与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在心理上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关键发展阶段.特殊的生活环境、发展阶段使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完全建立的大学生难以适应,从而产生种种心理困惑,发生心理障碍.要从心理障碍的产生入手,在入学教育中预防大学生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9.
社会经济与文化的急剧变迁,使新世纪大学生正处于一个激烈的竞争时期,并且他们自身的亚文化、学业压力、角色定位、职业选择等方面的困惑,对当代大学生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探究大学生心理挫折现象,探讨适合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应对挫折的能力,已经成为高校进一步改进教育方法,切实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列举了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种种表现;探究了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生活、学习和就业的压力,情感困惑和危机以及交际困难等是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导火线",而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则是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根源";提出了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的措施:全员参预,构建学生心理成长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开展咨询活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