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笔人生     
一笔撇,一笔捺,人字只不过两笔,可写好一个大写的人字,需要长长的一生。  相似文献   

2.
"人"字,一撇一捺,简单明了。仔细观察山西公路交通骨架图,你会发现,那就是书写在三晋大地上的一个大大的"人"字。2003年开通、全长666公里、纵贯全省  相似文献   

3.
孩提时代读启蒙课本《三字经》,开宗明义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字,是许多人呱呱坠地后最早认识的第一个字。 曾有人解析过一撇一捺构建成的“人”字:不独象形,更体现了作为万物灵长的人应具备正直、坚定和向上品格的内涵。其实,这一撇一捺又何尝不可以说分别代表了人的——  相似文献   

4.
人是最聪明、最复杂的动物,仓颉老先生在造字的时候只把“人”字造成一撇一捺。仅仅两画,够简单的了。“人”字写起来简简单单,而生活中做人却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5.
<正> 一个"人"字,一撇一捺写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不那么简单。新疆水利水电学校党委书记李华工作40年,父亲的叮咛记心间:"做人是最重要的,不论是站柜台、打扫卫生,还是做工人、当干部,都不要让别人感到你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甚至是一个多余的人。"循着这样的做人信条,李华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把一个活生生的"人"字书写在校园里,使得她人生页页精彩。今年4月,在李华的荣誉册里又写下了精彩的一笔,她荣获了"全国劳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长城与运河组成了一个大大的"人"字,长城犹如阳刚、雄健的一撇,而运河恰是阴柔、深沉的一捺。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却鲜知"读懂运河知兴衰"。同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运河渐渐为人们淡忘了。  相似文献   

7.
忌讳     
单红杰 《中州统战》2001,(11):36-36
我爱真实。真实是做人的本分。一撇一捺组成的人字,首先要靠真实支撑。从出生到死亡,从求学到工作,安身立命,成就事业,没有了真实,也就没有了灵魂。而没有了灵魂的人,就如同一具躯壳,做人会做得惴惴不安、提心吊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人,到这个世界上走一遭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倘若在生活的舞台上再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极尽虚伪欺骗之能事,不是太沉重、太悲哀了吗?所以我觉得人应该活得真实。有话就说、坦诚直率、敢于袒露心迹、勇于承认不足,坦坦荡荡,光明磊落,从容不迫,内心踏实,要比虚伪地活一辈子强上百…  相似文献   

8.
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官,这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涌现出了一大批像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在他们身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也是新时期党员干部做人、做事和做官的典范。一个党员干部有修养、讲党性,其具体表现就是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当前,全党上下都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这种时候探讨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非常必要。一、做人—以德为帅、以诚为根、以善——为贵“人”字的结构只有一撇一捺,但是真正写好却非易事。一划朝天,两…  相似文献   

9.
大凡一个干部,总会碰到做人、做事、做官的课题。三个“做”,怎么做,做得怎么样,反映出领导干部的品格和份量。无论多大的官,首先是个人。“人”字一撇一捺,结构最简单,却是个合理的支撑,做人要把“人”字撑起来。平常百姓要懂得做人,当官的尤要懂得做人。当官的是领头的,众人瞩目的人物,撑不起那个  相似文献   

10.
运河梦     
许明 《今日浙江》2013,(16):57-57
在中国的版图上,万里长城和千里京杭大运河犹如一撇一捺,组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这两项伟大的工程是维系中央集权和中国一统局面的"防火墙"和"生命线",承载着中华民族国泰民安的梦想。位于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杭州市拱墅区,因河而名更因河而兴,运河的变迁牵动着拱墅的发展脉搏,拱墅与运河同呼吸、共命运,有着共同的憧憬和梦想。早在新石器时代,先辈们就用石  相似文献   

11.
书写的我     
不是真的没有时间,只是生活多了一些盲目,我已然是忘记了那份由写而生的感动。从事公安宣传工作已有四年时间,在这四年一撇一捺的字里行间里,我仿佛看到迎面走来一名少年,从豪情激昂到彷徨困惑,在碰壁转身之间,留下了那一串串的心情印迹。曾几何时,我也是一名"高产作家"。仅2009年一年中,便发表了18篇文章。刚刚投入交警系统参加实习工作  相似文献   

12.
笔迹起收笔特征是笔迹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选取60份不同人书写的笔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除点画外,横、竖、撇、捺,勾基本笔画的起收笔特征稳定程度均在52%以上。  相似文献   

13.
刘建林 《台声》2011,(11):43-44
在台湾街头闲庭信步的人们,都会被那随处可见的繁体字吸引。在那些比简体字多出的横竖撇捺中间,不知又蕴涵着多少传统文化的元素。这些历史记忆的符号,时刻提醒着人们,海峡两岸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他们不仅仅有着一样的文化根基,而且还有着一样的民族形式。一道浅浅的海峡,难以割裂两岸中华民族那悠久的相通的历史文化血脉。  相似文献   

14.
读“书”乐     
我小时候读书,是从写字开始的。我还未到进学校读书的年龄,祖父就教我写毛笔字,并认方块字。写字的同时还要“读”帖——默看字帖,看一点一画、一撇一捺是怎样安排的,看圆笔还是方笔,看中锋还是偏锋,天天看就是天天“读”,再加上天天写,这就是我读“书”的开始。到了老年退休,无事一轻松,平时就看看报,去书店或图书馆看看书。有时一本书在手就忘了时间,直到很晚才赶着回家。年岁不饶人,今年八十有三了,渐渐在书店看书感到吃力,就多去图书馆坐着看,这样就舒服多了。在图书馆看书的过程中,记下了不少喜爱的格言、警句,没事时看看,很有味道。现…  相似文献   

15.
木兰溪汇集山区甘霖,裹带平原清泉,一路蜿蜒奔流抵达木兰陂。在此盘旋积蓄跨越堤坝的力量后,它经由三江口兴冲冲地一头撞进兴化湾。由此跌撞而出的两岸蜿蜒伸展的海堤,宛若一个侧卧在地的宏大的"人"字,撇出的一笔叫做镇海堤,捺出的一笔写到了江口寨仔里。  相似文献   

16.
李天才 《世纪行》2009,(12):17-18
在千里房县,凡年长一点的人都知道有一位从县供销社主任调研员、县政协原副主席退下来的年近八旬的任高同志。如今仍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吐文雅。他一生勤奋,一直用他那独有的表达形式,把对党、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把对改革开放、山乡变化的赞美之情凝聚笔端.誓把一个大写的人字写到底.  相似文献   

17.
陈玉岭 《人民公安》2008,(21):56-57
方寸之间,每一根线条,每一笔撇捺,甚至每一个点滴,都犹如一个个充满生气的精灵.在轻柔舞动偌大的一张宣纸上,诗词歌赋或名言警旬,被他用大小或浓、或淡、或枯、或润的游走笔法,错落有致地连缀成一体,看去气势连贯一气呵成。而绝没有因中途蘸墨而造成中断的感觉,通篇皆成妙境。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远康以纯粹的书法线条,不仅追求在空间、笔法、韵律上,  相似文献   

18.
周总理与中苏友谊医院 今天,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异乎寻常的宁静,朝阳照射在大门上那金碧辉煌的《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几个大字上,闪闪发光。我凝视着,久久不忍离去。啊!这几个大字是当代伟人毛泽东同志应我的请求题写的,一横一竖一撒一捺,都体现毛泽东同志对中苏友  相似文献   

19.
“横上斜,竖挺直;撇捺出锋,点要快.”大赛前,硬笔书法老师一边在黑板上演示,一边耐心向残疾学生解释明天比赛时要注意的书写要领. 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艺术,源远流长.书写者在学习过程中,会以一种心平气和、专心致志的态度进行书写,这不仅能帮助残疾学生克服心浮气躁,缺乏信心的常见问题,还能帮助他们培养一种坚定、不屈服的意志品格.正因为此,吉林省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在建校之初就把硬笔书法融入到学校的德育教育和第二课堂中.  相似文献   

20.
方钢 《中国妇运》2006,(5):10-11
2005年3月,在江南机器集团公司的“五好一准确”优秀班组表彰大会上,一位面容清秀、举止大方的女员工走上了讲台,作了《我是如何当好班长的》的典型发言。发言完毕,台下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此人是谁?她就是公司标兵、十佳班长伍清云。提起伍清云,她的同事和领导都会用这样的“版本”来作介绍:伍清云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她抓质量很严,谁想在产品质量上“忽悠”她,那是蚊子咬菩萨——找错了对象,因为她连“一横一撇”都爱跟人较真。这“一横一撇”是有来历的。一次,伍清云在巡回检验时,发现几件产品的外观标志上有一个字的一横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