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文英 《新青年》2004,(12):12-13
女的幽默感时常让我和先生捧腹之后睁大了眼睛:不会吧,她只有三岁半?愚人节那天,女儿作为神秘大礼包来到了这个世界,来到了我们家。所以我相信后来那种性情还是事先有所安排的。女儿的趣事很多,时不时想起几则,总是能让我忍俊不禁。女儿一岁多时,有一次在姥姥家,姥姥喊姥爷:老伴儿!女儿也跟着姥姥喊姥爷为老伴儿。姥姥就说:宝宝不叫老伴儿,叫姥爷。过了一会儿,姥姥又喊姥爷为老伴儿,女儿马上上前说:姥姥不叫老伴儿,叫姥爷。也还是那会儿,走路刚稳,但是主意已经很多了。有天早晨,我和女儿都起床了,女儿的爸爸却还在睡懒觉。我说,宝宝,去喊爸…  相似文献   

2.
五花八门     
《新青年》2008,(9)
你们聊,我先走了文·一言▲小兔说:"我妈妈叫我小兔兔,很好听!"小猪说:"我妈妈叫我小猪猪,也好听!"小狗说:"我妈妈叫我小狗狗,也很好听!"  相似文献   

3.
小黄狗的窝     
不知道为什么影片叫<小黄狗的窝>,片中的狗是一条白色带黑点的小狗,娜沙给它起名叫点点.  相似文献   

4.
我养了一条小狗,叫小熊,因为它长得像微型北极熊,是日本松狮的串种,大概是松狮和狐狸的后代。它既有狐狸的尖嘴猴腮,奶黄色短绒毛,又有  相似文献   

5.
怀念冰心     
正一1980年4月,中国作家协会组派作家代表团到日本访问,团长是巴金,副团长是冰心、林林,团员有艾芜、公木、草明、杜鹏程、敖德斯尔、邓友梅。当年巴老76岁,冰心老人80岁,为了照顾两位老人的生活起居,巴老的女儿李小林、冰心老人的女儿吴青随团出访,我是随团翻译。巴金叫冰心大姐,小林叫冰心姑姑,而吴青称巴金舅舅,全团充满了家庭般亲切的气氛。  相似文献   

6.
昂起头走路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漂亮,珍妮很高兴,不由昂起了头.  相似文献   

7.
肖琳 《新青年》2005,(7):64
一本小人书,写自一个学哲学的捷克人,卡雷尔·恰佩克。《小狗杰西卡》(A STO R Y O F A PU PPY),一个小家伙的故事。天下最顽皮的小狗,最快乐的生活。它刚出生的时候,是个浑身雪白的小不点,用一只手掌就可以托起它,一对毛茸茸的黑色小耳朵,屁股后一小节可以忽略的小尾巴。它就是杰西卡。一只猎狐犬。除了吃奶时使劲咂嘴巴,小不点儿刚出生时几乎是完全无声的。像一个天使派入凡间的精灵。每天每天,它的妈妈爱丽斯守在它身边,给它讲妈妈从前的经历,叫着它小心肝,用舌头给杰西卡洗澡;困了,就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心满意足甜甜睡去。第十天,…  相似文献   

8.
郭龙 《新青年》2013,(2):31
阿丽莎给杰克戴上自己画的卡通手拷,而杰克则戴着卡通手拷从学校走到了警察局。阿丽莎是英国北爱尔兰岛阿马小镇上的一个女孩,阿丽莎只有十岁,在阿马小镇小学上学。十岁的阿丽莎虽然是一个女孩子,可是却特别调皮,经常捉弄同学,甚至捉弄老师而让父亲约翰头疼不已。一天约翰正在忙碌的工作,突然接到阿丽莎老师珍妮的电话,珍妮在电话中急促的说道:  相似文献   

9.
他大踏步走进酒吧里,叫了一杯白兰地,晃动着满头白发说:“我应该常像这样出来走动一下!” 当叶利钦大步踏进莫斯科一家酒吧时,一群昏昏欲睡的侍应生猛然惊醒,露出一脸不可置信的神情 这位除了在轿车和保镖簇拥下,从不走出克里姆林宫的俄国领袖,从街道踅入店里,叫了一大杯白兰地。他晃动着满头白发,正经八百的向目瞪口呆的顾客说:“我应该常像这样出来走动一下。人们都很喜欢亲近我。” 此时,一位貌似列宁,留着山羊胡、戴着工人帽的人贴近,纵声高论世界革命。刹那,众人才了解原来那不是真的叶利钦,是酷似叶利钦的人史柯洛德  相似文献   

10.
正我在美国,有一次历史学者怀特先生领五岁女儿到我家吃饭。上菜后,黄毛小丫头居然不欣赏,并嚷着要"世界最好吃的菜",嚷得我雾迷山罩。经怀特先生解释,才知她认为天下第一的菜不过是蒜薹——北京叫蒜苗儿,东北叫蒜毫儿。小丫头人不起眼,却  相似文献   

11.
女儿北京大学双学士毕业后考取美国耶鲁大学,现在已经获得硕士学位了。脑海里回忆起她临行前繁忙的身影,我的思绪渐渐的回忆起二十多年前所发生的那件叫人啼笑皆非的往事。  相似文献   

12.
巧克力     
一家名叫"天使之翼"的巧克力店开在了德安克镇.开店的是一对母女,母亲叫安雅曼,女儿叫阿努尔.镇上的千余居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心地善良的他们熟识得就像一家人似的.安雅曼母女的到来.自然引起了德安克镇居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她是一位美国人,却有着深深的中国情结。她曾荣获中国外国专家局授予的最高荣誉“国家友谊奖”及郑州市“优秀母亲”称号、河南省“黄河友谊奖”。她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善良和博爱带给了中国人民,带给了中国儿童,用无私和热情的义举为45名中国孤儿撑起一片友爱的天空,在她身上闪耀着人性的永恒光芒。她就是郑州轻工业学院美籍客座教授马珍妮女士。回首几年来走过的路程,她更多的是感到了欣慰和兴奋,因为她把爱献给了那些孤独无助的孩子们。作为一位60多岁的老人,她用自己生命的晚霞编织着美好的人间梦想……我的童年充满了爱马珍妮1940年出…  相似文献   

14.
正到了德国慕尼黑,女儿带我们去了"英国花园",她说她曾经来过一次,是在冬天,看见一望无际的雪原上有些林子,超大,有条河穿过了雪原。而我在纳闷:为什么叫‘英国花园’?是英国人在这儿建的花园吗?后来查了网上,原来,在西方园林史中,英国园  相似文献   

15.
我对狗很喜爱,尤其是狼狗。过去听过一位朋友说过一个老乡养狗的故事:他从路上拣来一条小狗,当时脏兮兮的,回来把它喂饱了,皮毛洗干净了送它出门,小狗怎么也不肯离开他的家门口,就这样把他养了下来,在他家一直过了10多年,老乡去世了,那条狗却始终没有离开过那位老乡的坟头,一直  相似文献   

16.
挽救"靴子"     
“靴子”刚来的时候还只是一只小狗崽,它被人遗弃在我们的工厂外面,没办法,它只能自谋生路了。幸运的是,我们工厂所有的人都是心地善良的人,不一会儿,人们就给这只小狗崽拿来了各种各样的食物,“靴子”不一会儿就跟大家混熟了,开始咬所有人的鞋,它的外号“靴子”也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17.
2000年5月2日,一架波音747客机穿行在越南蔚蓝色的天空下,机舱内,一个白发苍苍的美国老人理查·路特尔手中紧握着一张发黄的老照片.33年前就是他亲手枪杀了照片上那个和女儿亲密合影的父亲!而33年后,当他满怀仟悔再次踏上那片不堪回首的热带丛林时,一位叫阮晚兰的越南妇女以一种近乎悲壮的真诚,深深宽恕了这位战争年代的杀父仇人……  相似文献   

18.
多年以前,一位40多岁的母亲带着失明的女儿沿街乞讨。母亲教女儿用手指感触野花的嫩瓣,帮女儿把大自然的色彩系扎在胡琴的顶端,一路唱去,唱到了一个冬天里的春节。她们躲在一间废弃的草房中看别人过年。有善良的人送来饺子,但是不多。母亲端给女儿说:“妞儿,吃饺子吧!”“妈,您吃。”“妈妈这还有一大碗呢!”女儿看不见,但是女儿信任母亲,母亲从来没有骗过她。所以她吃得安心,吃得香甜。女儿没有听到母亲吃饺子的声音,就问了,母亲说:“我就吃。”然后细致地出声咀嚼着女儿剩下的一点饺子汤。多年以后,女儿被一位业余剧团发现,团长收留了她们…  相似文献   

19.
早恋与偷盗     
女儿11岁,喜欢上网聊天。有一天,无意中打开她的QQ,发现她正和一个叫冬的男孩谈朋友。出于责任和好奇,我一篇篇地看下去。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11岁,刚刚读五年级,连篇作文还写不成。可是,和男孩谈起感情来,许多成年人都自叹弗如,什么“看到你忧郁的眼神,我的心在发疼。  相似文献   

20.
爱慕的理由     
殷新波 《新青年》2004,(1):10-11
位母亲很早便失去了丈夫,自此与女儿相依为命,坚守寡居的日子。其间不少好心人从中撮合,劝其改嫁,母亲总是慈爱怜惜地凝视着女儿,女儿显得那么羸瘦:“孩子就是我的命根子,我不会让她遭受一丁点的委屈和伤害。”时间过得真快,当不再有人在母亲面前重提婚嫁之时,她已人老珠黄,红颜褪尽,而女儿却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母亲为女儿点燃一18根生日蜡烛的那一年,女儿考取了一所很远很远的大学。临别之际,从未离开过母亲的女儿,紧紧抱住疼爱自己的惟一亲人,哭得死去活来。母亲曾是一家国营企业的普通女工,微薄的工资本来就捉襟见肘。在市场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