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声音     
《南风窗》2004,(18)
让我这么说,共和党不是这里唯一想要另外4年的人。--因胸痛和呼吸急促住进纽约一家医院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开玩笑说他想要"另外4年"的生命。而在克里看来,已承诺将到各战场州为自己"站台"助选的克林顿现在住院,无异于临阵脱逃。当美国需要自卫的时候,克里却想让巴黎来做决定。我想让布什做决定。--民主党"叛徒"、参议员米勒呼吁选民不要投票给克里。这位克里的同事说,20年的投票记录足以让人看清一个人。  相似文献   

2.
1991年8月,为了解决各 种问题,我有时一天要同戈尔巴乔夫通几次电话。最后一次和他通市内电话是在1991年8月18日中午,大约12点钟。我们交谈并正在解决某些间题。我问他什么时候飞回?戈尔巴乔夫说,他将在1991年8月19日深夜飞回。我说,我将去伏努科沃机场接他。  相似文献   

3.
这个人,1968年,他说包产到户可以增产;1978年,他说中国要搞市场经济;2006年,他说不争论的时代过去了。张木生,1980年代初进入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跟随杜润生先生共同参与农村改革开放的设计,现为中国税务杂志社社长。早在1968年,他就写出了流传甚广的《中国农民问题学习》,在知青中间刮起了一阵“张木生旋风”。1969年他在一场沙龙辩论中预言,“当人民自觉起来的时候,我们的国家就会出现一个达芬奇式的时代”,后来的改革开放,印证了这一说法。20年余年一晃而过,张木生回想“达芬奇时代”,感慨万分。他说,我们今天仍然要寻找我们的…  相似文献   

4.
小冯儿     
正小冯儿,是我早年在工厂时的同事,比我大两岁。1976年我进厂的时候他已经是二级工了。二级工那时挣三十五块五,工人们都叫它"米索索",透着不满,也透着幽默。我们厂是个街道小厂,集体所有制,和史铁生早年写的《午餐半小时》里的那个厂子意思差不多,不过我们厂人多,有好几百号人。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我的儿子很顺利地来到这个世界.然而,我却像往常一样,还要出差,还有那么多的工作在等着我. 时间飞逝,儿子在我不经意间便学会了自己吃饭,在我不在他身边的时候学会了叫第一声"妈妈"和"爸爸". 他成长得如此迅速,时间如白驹过隙. 随着一天天长大,他经常问我一个问题:"爸爸,有一天我一定要像你一样.爸爸,你什么时候能回家?"  相似文献   

6.
开心酒吧     
《工会博览》2005,(7):74-74
专家本色 修理工应召去医生家修理电视机,发现 他那架电视机用了10年,已经破旧不堪了。 医生用幽默的口吻说:"你开个处 方吧。" 修理工对着电视默默地看了一阵,然后 回答:"我看只能写验尸报告了。"  相似文献   

7.
该做才去做     
好莱坞制片人奥伯特曾向朋友说过自己一段难忘的经历: 一九五六年,我到日本去拍《秋日茶室》,不幸遇上风雨季节,拍片工作停顿了六个星期,大家既疲倦又消沉。那个时候,我感觉不出日本有什么美丽动人的地方。在离开日本前,我向在美国出生的日本雕刻家与设计师野口勇先生打听,希望他指点我看一些他认为可爱又有特殊个性的东西,比如说一座禅寺什么的。他把我从奈良城带到邻近京都的一个乡镇,要去的地方原来是一间破旧田舍。我们走进一间很大的房  相似文献   

8.
一次,我在大学里为我们班的足球队呐喊助威。当足球赛进行到最精彩的时候,只见我方的一位同学慌忙跑下场,大呼小叫:“我的鞋底没了!”一句话,引起了观众的一阵哄笑。在我的追问下,还知道他的这双鞋只碰过四五次球。笔者深有同感。前不久,我在一家商场中买了一双皮鞋,可不到半月,鞋底就脱胶了。于是,凭发票又换了一双,可还是“脱胶依旧”,在此,想借贵刊一角,忠告那些生产这种鞋子的厂家——上帝都在叹息和埋怨,难道你们还不忏悔吗?  相似文献   

9.
永远的怀念     
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包括我在内的国内大学法科学生一般都会知道周振想教授的大名。那个时候他已经出版了两本专著,属于那些虽然被我们崇拜但是又被想象为特别严肃而不可接近的人物,直到我1996年从吉林大学硕士毕业。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盘查     
《南风窗》2016,(15)
正"干什么的?"一辆警车靠近我,民警摇下车窗问。我说,"玩的。"对方说,"这有什么好玩的?"。然后,两个人从车上下来,一个拿了我的背包,另一个负责监督我。拿过我背包的民警,"呼啦啦"把东西翻出来检查。最后,他发现了我的记者证、工作证,态度立马好很多,"哦,《南风窗》啊,很有名啊,我大学的时候经常看……"但他说,出于职责要求,他还是把我带到了耿马县河外边防派出所。在向领导汇报"逮"到我的时候,他的领导说了一句,"哎呀!  相似文献   

11.
假期归来     
正同事编辑部的新故事假期归来,编辑部好一阵热闹,好久不见的小编们互道衷肠,"春节咋过的"成为核心话题。13个编辑之中,除了两个回老家的和一个旅游的,假期基本都在北京过的,"串亲戚"成为了小编们的"最爱"。刚刚结束单身生活的小编S感叹:"成了家才知道,1+12的道理。我的亲戚数量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翻了两倍还多,到现在都没拜访完呢。"小编M说:"我明年宁可串亲戚,也不出去旅游了。我们一家子自助游,哪里都是人,每天玩的时候还要担心晚上找不到吃饭、睡觉的地方。""天若有情天亦老,放到十五好不好?  相似文献   

12.
李北方 《南风窗》2012,(19):100-100
1990年代后期我在北大读本科的时候,就听说过项飚,那时候他就已经凭借对北京"浙江村"的社会调查获得了一定的名气,被称为社会学界的希望之星。但我没读过他写"浙江村"的作品,多年之后倒是读到了这本《全球"猎身"》。项飚在牛津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本书就是在博士论文基础上改写成的专著。我觉得至少基于两个理由应该推介这本书。首先,这本书有助于我们理解全球化的本质,破除主宰性的意识形态所制造的全球化终将通过所谓"涓滴效应"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6,(19)
正近期的房价狂飙,让我想到了一位台湾朋友。说是朋友,其实算不上。4年前,在台北的一个饭局上,我们有过一面之缘。我现在想到的,是他的投资观念对我的"震撼"—很遗憾,我现在才被"震撼"过来。他是国民党的"官二代",台湾最好的台湾大学毕业,却找不到好工作。后来,找亲戚借钱开了一家做医疗器械的工厂,出口美国和日本。再后来就不做了,开始经营会展和广告公司,主要帮台湾中小企业在大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10月11日凌晨,石景山区苹果园南路东口喜隆多商场发生大火,石景山消防支队两名消防员刘洪坤、刘洪魁在火灾抢救中不幸牺牲。11日早上6点多,现场救援电台传来了刘洪坤的声音:"我们迷路了,呼吸器里的氧气也不够了。"自此之后,火场内的刘洪坤和刘洪魁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失联之前,5点38分的时候,我还接到刘参谋长的电话。"同年与刘洪坤入伍的石景山消防支队司令部参谋张岚告诉记者说,"他(刘洪坤参谋长)和我说的最后一句是‘这个事你会办’,就这六个字。我回答他说‘行,你放心’"。  相似文献   

15.
理想的大学     
一 理想的大学该是什么样子?星期天突然想到. 星期天早晨,有我最喜欢的NPR(全美公共电台)主持人丽安·汉森的节目.吃完早饭,举哑铃的时候,丽安就笑盈盈地请来顶呱呱的谜语大王威尔·肖茨,让我猜15分钟字谜. 威尔是当得上一个"顶"字的.据维基百科介绍,他拥有我们这个星球上唯一的"谜语学"学位,前无古人——但愿别后无来者!威尔的故事,得从1974年他进印地安纳大学(简称印大)讲起.在纪录片《字戏》里,威尔回忆了那段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16.
好久不见     
正冬日,天黑得快。下班的时候,已见路灯闪烁了。在楼栋大门口,我碰见了老金。他曾是这栋办公大楼的保安,但我很久没有看见他了。天黑碰见他,我疑惑地问:"你怎么这个时候来了?不是去园林上班了吗?"我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有几次周休,我在公园散步时,看见他开着洒水车在给花木浇水。那时还是夏天,他看见我后,还打开驾驶室车门下来跟我打了招呼呢。  相似文献   

17.
美刊《每月评论》2006年10月号发表了美国著名左翼经济学家哈里·马格多夫晚年的四封书信。马格多夫是和斯威齐齐名的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这是他去世前所写的重要文章,从中可以看出他晚年对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和未来的看法。书信主要内容如下。一、致约翰·贝拉米·福斯特(2001年6月25日)1976年我在埃及的时候,大卫·洛克菲勒在媒体的大肆宣扬下到达开罗。在洛克菲勒到访埃及的同时,我应邀与埃及计划委员会的负责人会见,他们介绍说,洛克菲勒向萨达特表示,只有在确保三年之内能收回投资的情况下,他才会向埃及投…  相似文献   

18.
烟民自述     
学会吸烟有点象学会恋爱那样——虽然我已跻身烟民行列,但至今依然承认:学吸烟一点好处都没有,或者说一点都不好玩。我那吸烟的父亲过去也常这么说。上小学的时候,几个人偷偷聚到一个同学家,那是一个下午,打开窗,锁上门,从书包的夹层里取出凑钱买来的烟,用胶布缠上中指和食指(怕薰黄),然后一人一支点上。在一阵咳嗽响过之后,大家面面相对。“什么时候才能象高年级的同学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是这个时候吗?我只记得临走前我们每人  相似文献   

19.
正郭玉全获得2018年全国"最美职工"称号,和他为北京美丽蓝天事业作出的贡献有关;郭玉全从"厌弃水泥企业"到"这辈子就干水泥了"的转变,和他在国外接触到先进生产力有关;郭玉全挚爱自己的工作,和他办公室里墙上"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这句话有关。有个关于误会的小故事,关于郭玉全和他的同事们的。北京市市科协在一次评选市级科技奖项的时候,评委们根据北京金隅琉水环保科技有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埃德加·斯诺(EDGER SNOW),是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进步作家和记者。他是最早到我国西北根据地访问的外国记者。一九三六年六月至十月,他不畏艰险、排除各种阻挠,到我国西北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对根据地的后方、前线,中央主要领导人及普通红军战士和边区群众,进行了广泛的采访。还在保安专门访问了李德。李德当时一方面对毛泽东等主要领导人进行了"暗示"性的诽谤,一方面又承认"中国人毕竟比任何一个外国人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革命"。(斯诺:《中共杂记》"附《西行漫记》一九七一年修订版第四篇第六章注释三)斯诺于此行后,利用搜集到的丰富资料写了《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一九三七、一九三八分别在英国和美国出版。该书向全世界作了真实报道,扩大中国革命的影响。本篇《那个外国智囊》即为该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