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阔视野     
《当代广西》2012,(15):59
中华五千年文明并非虚言中华文明到底有没有五千年的历史?近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10年取得的初步成果公布,对这一问题作出了回答。"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由多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大学的数百位学者参加的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初步构建了中华文明演进的总体脉络和时空框架。探源工程初步结果表明,距今6000年前,在中原、长江中下  相似文献   

2.
叶舒宪 《探索与争鸣》2023,(10):14-17+177
<正>“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1)本文拟从文化文本论视角出发,通过解析中华文明上五千年的“攻玉”经验,诠释下五千年“君子温润如玉”人格理想的由来,探寻儒家温柔敦厚教育理念的史前基础和中国式人文化成理想的原型,从大历史观的深度诠释中华“和平”基因的发生奥秘。  相似文献   

3.
《湖北宣传》2006,(10):8-9
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珠穆朗玛峰。长征精神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凝聚与折射出了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车文明 《前进》2023,(12):11-12
<正>文化关乎国本,文明关乎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首次归纳提出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不仅是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特征与本质进行的高度概括,做出的重大论断,更是从理论上展示了中华文明的魅力与实力。五大特性排在首位的是突出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5.
<正>3月20日至23日,中国期刊协会全国党刊分会举办“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全国党刊全媒体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成员走进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黄河博物馆及安阳殷墟遗址、红旗渠等地,触摸春秋文化,脚踩秦砖汉瓦,近距离感受历史文化厚重的河南。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河南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这里,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诞生在今河南新郑,中华文明的起源、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形成和统一国家的建立,都与河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河南建都兴业。所以,有“中国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陕西,五千年看河南”之说。  相似文献   

6.
<正>文化关乎国本,文明关乎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首次归纳提出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1]。这不仅是对五千年中华文明本真与独特所作出的重大结论,而且科学概括了中华文明的魅力与伟大。立足百年变局、放眼战略全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对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自觉赓续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在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中,孝文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与传承纽带,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三峡文物遗址、遗存无疑是璀璨、辉煌的一页。 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浩大工程,抢救三峡文物——这笔丰厚、珍贵的中华文明遗产,同样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的连续性文明,五千年的连续发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历史学家认为,中华文明具有如此长久的连续性,证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必有一伟大的力量寓于其中。这个力量就是我们的中华优秀文化和它所滋  相似文献   

10.
晓沙 《台声》2008,(11):76-79
记忆是一条深远而蜿蜒的隧道,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家,其文明记忆尤其悠长而深邃。当我们游走于首都博物馆的“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现场,古老的中华文明,从遥远的时空中走来,向您展示中华文明昨夜灿烂星辰中最为耀眼的明星,向您展示最能唤醒那尘封已久的美好记忆的文物瑰宝。特展盛宴已经落下帷幕,但记忆的脚步却沿着时间的长廊,从史前到明清,纵横九州寻找历史遗迹,阅读朝代兴亡更替,感受五千年文明辉煌。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并且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传统没有中断过的古国。这使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并以传统经典的形式得以保存至今。这些传统经典经过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精华的浓缩,是精华中的精华。中华传统经典虽然寥寥数笔,但却能道出宇宙人生的大道,值得我们深入学习、深刻领悟,对提升领导干部的修养具有一定的价值。传统文化典籍数量上相当庞大,可谓汗牛充  相似文献   

12.
正开栏语:山西是一个神奇出彩的地方。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千百年来,上自帝尧,下迄明清,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积淀了极其丰厚且别具特色的区域历史文化,留下了辉煌的历史文化遗产。山西历史文化对中华民族形成和中华文明发展的独特贡献,是由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其开创性的一个显著表现,就是一大批熠熠有声的历史人物的重要活动及其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有着灿烂辉煌的五千年文明史。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底蕴,使得中华文明有别于其他文明古国而绵延不断,世代相传,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领导人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  相似文献   

14.
“这一天是公元1991年5月25日,是我成功到达黄河源头的日子,追随着这奈黄色的巨龙,我历时两个多月,行程五千公里。在这条河边,中华文明从五千年前开始发轫;在这条河边,中华帝国创造了空前的辉煌。在这条河边,中国人形成了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的心理和情感。”  相似文献   

15.
赵有奇 《台声》2003,(5):12-15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浓缩了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无不对台胞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向心力、激发爱国主义感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五千年看陕西”已经成为陕西对台交流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陕台文化、经贸等方面的交流取得可喜成绩,极大地增进了台湾同胞对祖国、对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感情,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陕西经济的发展。人文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秦中自古帝王都”,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  相似文献   

16.
"一千年文明看北京,三千年文明看陕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在曾经被称为"三晋"的这块土地上,承载了中华文明最古老、最厚重的历史。"仁者,恒爱之。"推动人类文明历史进步的一个核心力量就是"爱",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恒久的博大的爱。  相似文献   

17.
大家知道,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西亚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古文明,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等等。由于地震、洪水、瘟疫、灾荒,由于异族入侵和内部动乱,这些古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它文明。而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了下来。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18.
泱泱中华文明古国兮,漫漫五千年历程;郑和敢为天下先兮,智者能不油然而敬!1993年10月15日至18日,首届郑和研究国际会议,在其美丽的家乡——云南昆明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位贵宾、学者出席了盛会.  相似文献   

19.
对正处在人生重要发展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形成正确的优秀传统文化观具有重大意义。应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律、文化自强四个维度出发,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涵养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观,让其成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和保护者,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中华文明,把爱好和平、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捍卫民族利益、实现民族振兴作为最大的荣誉,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这一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陶和培育了一代代志士仁人和英雄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