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1979年我国立法体制改革以来,安徽省地方立法工作成绩斐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立法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地方立法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安徽省地方立法机关应积极回应后立法时代的要求,努力拓展立法空间、加强实施型立法、并建立地方立法即时清理机制,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保障、促进和引导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玉荣 《奋斗》2014,(11):28-2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首先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四年后,如何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完成了制度初创,解决了制度有无问题,初步实现了制度体系化,那么,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则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注人灵魂与生机。  相似文献   

3.
暂行立法是相对于正式立法而言的特殊立法形式,虽然其长期游离于正式立法体制之外,但却广泛存在于各级立法之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暂行立法在我国法治建设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立法目的不明确、监督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凸显。通过明确立法目的、消除立法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及完善立法技术等措施来规制暂行立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提高立法质量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适时 《求是》2013,(1):50-51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我们在聆听这一讲话时,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信心,深受振奋和鼓舞。我结合立法工作,谈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对推进中国的法治进程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国的法治建设,走的是一条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的路径。西方国家的法治是一个历史积淀的过程,其形成和实现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历史渐进过程,而我们的传统则是自上而下的运行系统。我国建设法治的时间紧、任务重,加诸自上而下的运行机制,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领导力量和推动力量,我们国家的法治进程势必是缓慢的,也是很难成功的。因此,我们国家搞法治,不仅离不开党的领导,还要加强党的领导。宪法实施,需要从两个层面考虑:一是宪法要接地气,确保宪法走入生活;二是要给宪法"补钙",让它长出牙齿,违宪必须被追责、被问责,需要一套完整的追责、问责程序,确保宪法真正得以实施。党的领导与宪法实施关系紧密,二者相辅相承,共同作用于法治中国建设的征程中。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对推进中国的法治进程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国的法治建设,走的是一条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的路径。西方国家的法治是一个历史积淀的过程,其形成和实现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历史渐进过程,而我们的传统则是自上而下的运行系统。我国建设法治的时间紧、任务重,加诸自上而下的运行机制,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领导力量和推动力量,我们国家的法治进程势必是缓慢的,也是很难成功的。因此,我们国家搞法治,不仅离不开党的领导,还要加强党的领导。宪法实施,需要从两个层面考虑:一是宪法要接地气,确保宪法走入生活;二是要给宪法“补钙”,让它长出牙齿,违宪必须被追责、被问责,需要一套完整的追责、问责程序,确保宪法真正得以实施。党的领导与宪法实施关系紧密,二者相辅相承,共同作用于法治中国建设的征程中。  相似文献   

7.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实施的,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又先后进行了四次修改,使我国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与时俱进,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宪法...  相似文献   

8.
周叶中 《党建》2013,(3):25-28
习近平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以下简称"讲话"),"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一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体内容、基本要求,都在宪法中得到了确认和体现,其精神实质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因此,全面有效实施宪法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首要任务。一、全面有效实施宪法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4,(24):4-4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相似文献   

10.
宪法精神,是宪法的灵魂,是宪法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力的根本前提。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宪法精神,是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宪法,弘扬宪法精神,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保障公民权利,实现人的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精神的核心;治国安邦,规范国家权力秩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精神的主线;富民强国,实现和谐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精神的目标;建设民主政冶,推进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精神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被提交大会审议。这是我国20多年来首次集中清理现行法律,也是第一次以"包裹立法"的形式进行"打包清理",被外界解读为我国立法价值取向深刻转型、立法质量与时俱进的一个突出象征。  相似文献   

12.
近来,海内外学者在讨论这么一个问题:是否有一个中国发展模式?作者基本同意有一个中国的发展模式。但"中国模式"又应如何概括呢?它的特点是什么?与"美国模式"、"东亚模式"等有什么不同?"中国模式"的国际影响力如何?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模式应有什么调整和发展?本文旨在对上述问题进行理论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爱声 《前线》2011,(8):41-42
加强民生立法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要求,也是当前北京市地方立法工作的重点。2008年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五年立法规划时,确定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原则,安排了一批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急需的立法项目,涉及法律援助、义务教育、就业促进、生活垃圾处理等方面,这些立法项目有的已经完成,有的正在制定过程中。民生立法的比重和力度加大,对形成首都特色的地方立法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与前几部宪法相比,"八二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规定最详细、更具体,最丰富的宪法。在过去的30年间,经过四次修正案的调整,特别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使得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保障得到极大的充实与提升。"八二宪法"实施30年历程,在为中国改革开放护航的同时,准备了中国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保障的实现基础性条件,丰富了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宪法宣示,多方面推进了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保障的实现。"八二宪法"实施30年的历史启示我们: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永恒的主题,依宪执政是当今中国实现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保障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充分认识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统帅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郑重宣告: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  相似文献   

16.
2011年3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充分体现了党的主张、人民意志与社会发展规律的有机统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体制和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模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因此,科学安排立法项目,在立法过程中尤为重要。一、科学制定政府立法计划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几条当中,科学立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4,(8):60-61
泰国宪法法庭日前裁决,由看守政府提出的增加基础建设投资的立法违宪,使四面楚歌的总理英拉再次受挫。据悉,看守政府原计划增加2.2万亿泰铢(约4174亿元人民币)投资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全党全国正在集中开展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的活动。开展好这项活动,首先应当充分认识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对历史主题的准确把握、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深刻理解、对“三大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对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和对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宪法思想的深刻反思与总结,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思想在宪法的属性、功能、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等问题上呈现出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