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神文明导刊》2014,(5):48-48
景公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以出正门,刖跪击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不朝。晏子入见,景公曰:“昔者寡人有罪,被发乘六马以出正门,刖跪击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寡人以子大夫之赐,得率百姓以守宗庙,今见戮于刖跪,以羞社稷,吾犹可以齐于诸侯乎?”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明导刊》2012,(6):54-54
孔子侍坐于哀公,公问曰:“敢问人道谁为大?”孔子对曰:“夫人道,政为大。夫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而正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之不为,百姓何从?”公曰:“敢问为政如之何?”孔子对曰:“夫妇别、父子亲、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导刊》2012,(4):52-53
孔子闲居,谓曾子曰:“参,汝可语明王之道与?居,吾语汝。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是故非德道不尊也,非道德不明也。虽有国之良马,不教服乘,不可以取道里;虽有博地众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致霸王。是故昔者,明王内修七教,外行三至。七教修,而可以守;三至行,而可以征。明王之道,其守也,则必折冲千里之外;其征也,还师衽席之上。故日:内修七教而上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此之谓明王之道也。”曾子日:“不劳不费之为明王,可得而闻乎?”孔子曰:“昔者帝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之劳乎?若乃十一而税,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入山泽以其时而无征,此则生财之路也,而明王节之,何财之费乎?”  相似文献   

4.
市场如战场,商战如兵战。“上兵伐谋”,现代商战越来越趋向于知识经济方面的角斗,这不仅是经营者之间智力的角斗,更是企业全体员工与竞争对手之间智力的斗争,因此说,人才应成为每个企业家最关注的因素我国历史上的刘邦、刘备堪称“求贤若渴”、“仁义之君”的典范。汉高祖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馈晌,不断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后来的三国中,曹操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谓占了天时…  相似文献   

5.
《精神文明导刊》2013,(4):52-52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因说日:“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秦伐韩,军阏与。王乃令奢将救之,大破秦军,惠文王赐奢爵号为马服君。孝成王立,秦与赵兵相距长平。使廉颇将,固壁不战。秦之间言日:“秦之所恶,独畏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之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日:“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相似文献   

6.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是一个朋友告诉我的。这副对联,言简意赅,让人颇有启迪。贞观初,唐太宗谓侍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又纳谏告诫自己:“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国之君的唐太宗李世民,看到了自己跟百姓的舟水关系。其实,唐太宗李世民只不过是封建王朝时代的突出代表,历史上的每一位开国皇帝,开初莫不重视自己与百姓的关系,只是到后来,逐渐脱…  相似文献   

7.
《精神文明导刊》2014,(3):49-49
第五伦尽节【原文】第五伦,字伯鱼,京兆人也。举孝廉。帝问以政事,大悦,与语至夕,拜会稽太守。会稽俗多淫祀,好卜筮,人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以之困匮。其有自食牛肉,而不以荐祠者,发病且死,先为牛鸣,前后郡将莫敢禁。伦到官,移书属县,晓告百姓。其巫祝有依托鬼神,诈怖愚民,皆案验之;有妄屠牛者,吏辄行罚。民初恐惧,或祝诅妄言,伦案之愈急,后遂断绝,百姓以安。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或问伦日:“公有私乎?”对日:“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谓无私乎?”(群书治要·后汉书)  相似文献   

8.
《精神文明导刊》2013,(9):53-53
【原文】梁君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弩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孙龙下车抚矢日:“君止。”梁君忿然作色而怒日:“龙不与其君,而顾与他人,何也?”公孙龙对日:“昔者齐景公之时,大旱三年,卜之日:‘必以人祠,乃雨。’景公日:‘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导刊》2014,(11):50-50
【原文】 杜袭,字子绪,颍川人也。为侍中。将军许攸拥部曲,不附太祖而有谩言。太祖大怒,先欲讨之。群臣多谏:“可招怀攸,共讨强敌。”太祖横刀于膝,作色不听。袭人欲谏,太祖逆谓之曰:“吾计已定,卿勿复言之。”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13,(5):51-51
优孟者,楚优人也。庄王之时有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以大夫礼葬之。下令有谏者死。优孟入门大哭日:“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发卒穿圹,老弱负土。庙食太牢,奉以万户。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  相似文献   

11.
楚才晋用     
喜闻 《现代领导》2011,(5):28-28
蔡声子是春秋时代蔡国一位出色的雄辩家与外交家,他关于楚国之才为晋国所用的评论鞭辟入里.流传至今。 鲁寰公二十六年(前547年),蔡国出面调解楚国和晋国的矛盾.蔡声子在晋楚之间游说。当他离开晋国又来到楚国的时候.楚国令尹(相当于丞相)子木与他长谈。子木问了晋国情况之后,又问,晋国的大夫同楚国大夫比起来。谁更贤明多才呢?蔡声子的回答明确而又出人意料:“晋卿不如楚.  相似文献   

12.
水不覆舟说     
秦雯 《人大建设》2008,(9):35-37
封建士大夫劝谏君王勤政爱民最常用的一句格言,恐怕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了。这句格言源自《荀子·王制》:“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说:先有安定民心的政策,而后才有安安稳稳的王位。经传有言:君王如船,黎民似水,水能把船浮起来,也能把船掀个底朝天。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10,(6):39-39
春秋时期,秦、晋两国曾因缺粮买粮闹过几场外交风波。 周襄王六年(公元前646年)冬季,晋荐饥。荐,再也;荐饥,连年失败。国内粮食严重匮乏。因此,晋惠公派出使臣到临近的秦国买粮。秦穆公拿不定主意,等晋使臣离开宫殿后,问大夫公孙枝(子桑)说:“你认为应当卖给晋国粮食吗?”公孙枝答道:“主公重施而报,卖粮给晋国,对您有什么好处?不卖给晋惠公粮,其民众必定要怒恨他,离开他。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传奇     
【祖先】公元前621年,晋襄公去世,大夫士会被派往秦国,接襄公的弟弟公子雍回晋国继承君位。但晋国执政赵盾突然又改变主意,立了襄公之子做国君。于是,在秦军护送下正赶往晋国的公子雍怎么处理就成了难题。最后赵盾干脆出兵攻打秦军,把他们赶回秦国。  相似文献   

15.
最近看了几篇文章,原来皇帝也受到一定的监督。中国古代有一种官叫史官,这些史官多数是能秉笔直书的,因此不少善于自律的君主怕做了见不得人的坏事被史官记上一笔,弄得遗臭万年,那么皇帝能不能在位时,就直接看看他的史官如何记载自己的事昵?我讲一位明君唐太宗的故事:有一次唐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你监管朕的起居,记录我的言行,这些记录可给我看吗?”褚遂良回答:“史官记载人君言行,善恶皆录,这样人君才不敢为非作歹,没听说人君可以自取观看的。”太宗又问:“朕做了坏事,你也记录吗?”褚遂良答道:“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这时有一官员叫刘洎插嘴说:“即便褚遂良不记,天下的人士也会记的。”太宗点头称是。  相似文献   

16.
《精神文明导刊》2013,(12):53-53
昭公后醒【原文】昔宋昭公出亡至乎境,喟然叹日:“呜呼,吾知所以亡失矣。被服而立,侍御者数百人,无不曰吾君圣者,内外不闻吾过,吾是以至此,吾困宜矣。”于是革心易行,昼学道而昔讲之,二年而美闻。宋人迎而复之,卒为贤君,谥为昭公。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亡,此后醒者也。(群书治要·贾子)【译文】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导刊》2014,(9):53-53
十五年,楚子伐宋,宋人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日:“不可。古人有言日:‘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日:‘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日:“晋师悉起,将至。”郑人囚而献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乃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谷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汝则弃之,速即尔刑。”对日:“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君之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无陨,又可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之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楚子合之以归。(群书治要·春秋左氏传)  相似文献   

18.
谈友论道     
云溪子 《小康》2005,(8):66-67
无论何人、何等人,只要不是鲁滨逊式地独处,都会交朋结友。有君曰:人之一生,亲情、爱情、友情,若阳光、空气、水,缺一不可。吾深以为然。盖因人自祖先始即群居之故,交友之事绵延千万年,并伴人类文明史留下了许多佳话。伯牙为子期绝琴,生“知音”一词,使寻觅知音成为人生一大追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曲阳关三叠,引出无数离情别泪。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交友之乐夫子尚如此,何况后人!吾之一生,得友之教多矣,受友之情重矣,获友之助巨矣。老来得闲,常思之:“友”为何?直叫人魂牵梦萦、相知相帮、终生不忘!翻了…  相似文献   

19.
刘根生 《群众》2008,(5):79-80
谈到时下又一次解放思想,江苏省委主要领导在相关会议上提醒人们:“不要做刻舟求剑的楚人”。所谓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而剑不行,求剑于此,不亦惑乎?此成语比喻办事刻板,不知变化。于解放思想再次兴起之际,提醒人们不要做刻舟求剑的楚人,用意深远,更是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20.
渔者辞赏     
春秋时代,晋国君献公确立幼子为接班人。长子重耳只好外逃。重耳在外流浪十九年,后由秦国护送回晋国执政,这就是晋文公。他勤政,迅速增强国力,打败楚国,并在践土这个地方大会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有一次,晋文公出去打猎,追逐野兽,进入沼泽地,迷失了方向。碰见一个渔者,晋文公说:“我是你的国君。从哪儿能走出沼泽地,你告诉我,我会重赏你。”渔者说:“我想奉献。”晋文公说:“出了沼泽地,我再接受你的奉献。”出了沼泽地,晋文公问:“你想要指教我的是什么呢?我现在倾听你的意见。”渔者说:“鸿鸽这种大鸟住在大海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