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开展以来,在全社会营造了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的浓厚氖围。活动开展的过程就是群众道德实践和道德养成的过程。选树的全国道德模范,为全社会树立了道德标杆,为人们确立了行为准则,在广大职工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实践证明,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是新形势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之举,对于在全社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极大的榜样引领作用。我们将结合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抓好这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组织各级工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刘云山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从职工群众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把道德实践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明导刊》2014,(2):22-23
道德模范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为贯彻落实中央颁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大力弘扬道德模范崇高品德,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在2014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北京市开展了“德耀北京送吉祥”活动,邀请楹联界专家为北京市第四届全国和首都道德模范创作了个性化对联,用对联这种中华民族传统而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礼赞道德模范,并邀请书法家进行书写,  相似文献   

3.
《研究与实践》2006,(2):1-1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统一的治国方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力宣传和切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责任。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导刊》2013,(10):8-10
当今社会,道德问题越来越成为公众和社会忧虑的问题,许多事件考验着现代社会的道德底线。那么,道德失范现象缘何多发,道德教育怎么给力,道德治理如何长效化,我们从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策划编写,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共同出版的《理论热点面对面·2015》和9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的讲话及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的发言中得以深刻的体会: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要治理道德失范,必须要始终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必须要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5.
以上6位同学的讨论,具体深刻,说明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得到了全体大学生的广泛认同和衷心拥护。当前,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到,“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的治国方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6.
赵玲 《青年探索》2009,(4):15-17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团结互助”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八荣八耻”代表了新时期的荣辱观,是新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建设的标杆。荣辱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优良美德,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珍宝。“八荣八耻”中“团结互助”精神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为当代青少年的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  相似文献   

7.
《思想工作》2009,(6):26-26
开展评比表彰全国道德模范的工作,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引领社会价值取向,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广泛动员群众参与道德建设,深入持久地运用榜样的力量,普及道德规范,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项工作从2007年开始,每两年一届,今年是第二届。为广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运用典型的力量推动道德建设,使人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在全社会营造学习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敬重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氛围,根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的统一部署,本刊从今年第6期开始,陆续刊登我区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祖国的使命、人民的重托,理应“做光荣之事,拒为耻之行”,模范践行礼会主义荣辱观,成为一面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9.
王国红  张松斌 《前进》2013,(7):47-49
申纪兰,这位太行山土生土长的农村劳动妇女,从20世纪50年代初就以中国农村妇女中倡议男女同工同酬的第一人而享誉华夏。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她与李顺达带领西沟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探索进取、无私奉献,坚持不懈探索中国农村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十佳党员标兵”、首次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爱岗敬业模范”、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位“感动中国全国十佳党员标兵人物”、全国保护母亲河委员会颁发的“保护母亲河奖”、全国绿化委员会30年来100位“国土绿化突出贡献人物”等殊荣。  相似文献   

10.
三门峡市以开展“学好人、唱好人、做好人”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基层巡讲、“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活动,进一步掀起了“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热潮,增强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做出明确批示:“三门峡市‘学、唱、做’活动有力弘扬了道德风尚,是用文艺建设文明的实际举措”。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9月18日在会见全国道德模范时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胡锦涛这一重要讲话为我们推进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荣誉和耻辱是荣辱观中的一对基本范畴,是指社会对人们行为褒贬评价以及人们对这种评价的自我感受。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公民道德建设入手,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努力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八荣八耻”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不仅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也是企业家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构建其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和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何洪周 《人大研究》2006,(11):30-32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昌,诚信对社会的正常运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经济和社会极大发展的21世纪,我们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重塑中国信用体系,加强诚信建设已经迫在眉睫。一、诚信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一)诚信是人类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真诚是“美德的首要和基本部分”,明礼诚信是公民道德乃至一切道德的基石。近代英国哲学家休谟把“承诺的兑现”(信用)看做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三大规律之一。我国更…  相似文献   

16.
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道德宋耀武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必须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道德。中国的传统道德,既有民主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因此,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社会主义道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概括提炼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切中时弊,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时代意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新发展。中国的传统道德源远流长,如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知耻近乎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节俭”、“勤劳”、“良心”、“忠孝”,等等,这些都是古代理想道德社会的写照。自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  相似文献   

18.
徐贵耀 《新东方》2005,(9):21-25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论述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新概括。这是继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十五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后,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新目标。道德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只讲物  相似文献   

19.
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使得我们当代的道德文化建设,必须要做好内外两个层面的文化对接工作,既要自觉地吸纳人类优秀的外来道德文化,又要积极地承继我国传统的优良道德文化。为此,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着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因而,深入地研究我国的优良道德文化、系统地梳理和阐述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合理地诠释传统美德的时代精神,则成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由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中国人的美德——仁义礼智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正是契合了这种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20.
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将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内涵深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总体良好“,十一五”规划纲要描绘的美好生活蓝图,让人民群众满怀喜悦和期待。但是,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些人中还有市场,少数人思想混乱,道德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