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当代国际发展理论的研究,将“现代化”的概念内涵确认为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大子系统在内的全面系统工程(大科学的现代化涵于这一系统工程的各个因素之中);而依据一个国家现代化起始的时间以及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因素,又将目前所有卷人现代化这一浪潮的国家分为两大类型,即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和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早发内生型现代化以英国、法国等部分西欧国家和美国为代表。其明显特点有二:第一,现代化开始的时间都较早;第二,其现代化最初的启动力量和现代性因素最初的来源,均来自于本社会内部,在这种类型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人城市,社会流动人口增加,社会成员固定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被打破,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这就是社区的主要特点。在全国首次进行县(市),乡(镇)人大代表同步选举中,如何保障社区居民的民主政治权利,依法依规,顺利选举出人民满意的县(市)、乡(镇)人大代表,这是我们必须探索和实践的重大问题。永仁县在这次县(市)、乡(镇)人大代表同步选举中,把县(市)、乡(镇)人大代表选举和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结合起来,在社区居民委员会以居住地为主划分选区,成功选出县(市)、乡(镇)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3.
《前进》2007,(1):F0002-F0002,I0001,I0002
晋城市“1165”发展战略: 坚持一个统领(科学发展观),瞄准一个目标(建设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新兴现代化城市),突出六个重点(建设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城镇化,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山西对外开放桥头堡,和谐晋城),  相似文献   

4.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严书翰“现代化”是一个当今在社会生活和研究领域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名词,因而也是大家很熟悉的提法。但是,“熟悉的事物不等于我们已经了解了它”(黑格尔语)。只要我们深入地加以分析就会看到,现代化的内容至少有以下三个层次:现代...  相似文献   

5.
孙璇 《新东方》2008,(9):18-21
一、社会资本的定义与内涵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Bourdieu,1980)在《社会学研究》发表了一篇题为“社会资本”的短文,正式提出了社会资本”这个概念,并将社会资本定义为“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科尔曼(Coleman,J.S.,1988)认为社会资本是“人们在一个集体和组织中为了共同的目的而在一起工作的能力。”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1992)从社会网络理论角度指出,  相似文献   

6.
汤宏 《现代领导》2014,(10):32-32
近年来,湖北省郧西县依托农村信息化发展,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在乡镇搭建了集党员群众动态信息管理系统、惠农政策公开发布系统、便民服务受理办结系统、干部日常工作管理系统等于一体的“乡镇党政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形成了一张覆盖乡村的现代化管理服务网络,创造了基层党建和农村社会治理的新载体,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信息化和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成为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7.
一、“现代化”对传统中国的挑战“现代化”自二次大战以来成为一个广为流行的概念。关于现代化概念的定义,学术界众说纷纭,但其共同点仍是显而易见的———多以“科技知识”和“社会变迁”为要旨,强调人类与空间环境(自然、社会)以及时间环境(传统、现代)的协调。我们由此可大致上把“现代化”理解为一个人类在科技革命的激荡下社会转型的全球性社会变迁的过程和所要达到的水平。文化模式表征一种文化的特定的价值取向和主导精神。关于中国文化的主导精神和价值模式,梁漱溟用“伦理本位”四个字作了简明精辟的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  相似文献   

8.
<正>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是我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方略。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枫桥经验”历经60年考验,始终保持人民性、参与性、创新性特色,抓源头、建制度、求长效,以“大平安”促“新发展”,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可推广与仿效的典范。“以人为本”: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9.
全面把握可持续发展观杨明选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提出“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全会闭幕时的讲话中又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和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展示了在社会本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有如下特点:一、指导思想的明确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生蔓延;如何在扩大开放,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抵御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这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为解决这些重大课题指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陈鸣华 《群众》2023,(18):43-44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当今世界格局演变的关键变量。近年来,如皋市坚持“创新强市”目标定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水平创新型县市建设为引领,孜孜以求、久久为功,先后入选江苏省首批创新型示范县(市)、“科创江苏”试点县(市)、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12位,使科技创新成为如皋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严复悖论”是一个具有奠基意义的关键命题。这一命题意指中国在引入现代性因素改造本国社会继而走向现代化时所面临的“单项引进”与“全盘引进”的互悖矛盾,其实质乃是中西社会有机体由于各自内在结构不同而萌蘖的异质社会有机体之间的互斥现象,根本缘由来自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塑造性”功能。纾解“严复悖论”,需要将从专制政体变革的民主政体作为支撑现代化的杠杆、将传统文化的价值符号作为引领现代化的中介、将社会内源性质素的渐进发育作为激发现代化的动力,从“新”“旧”整合中探寻现代化的出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重新慎思“严复悖论”具有重要的价值,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新路,应当保证外来的现代化思想与传统文化相结合,重在实现“社会存在”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郭光辉 《中国人大》2009,(15):42-43
“剥离不属于居(村)委会的不合理工作”,“减少会议”,“简化考核评比”,“积极扶持社会组织发展”…… 在今年5月26日上海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上海市民政局在汇报全市居(村)委会“减负”工作推进情况时,列举了“减负”的一项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萍 《中国人大》2010,(11):8-9
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规定为: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要比2005年累计下降20%,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0%。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也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梁万誉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社会,人的现代化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当前,全党和全国人民正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艰苦奋斗。所谓现代化,就是不断用人类现代文明成果,从根本上改变我国...  相似文献   

16.
刘魁 《群众》2012,(3):64-65
省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为这一目标描绘了基本蓝图。“指标体系”中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住房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发展的潜在优势吴忠民在1994年第五期《文史报》上撰文指出,人们对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注意过多,而对潜在优势注意不够。这些潜在优势是:(一)综合国力容易迅速提高,这不仅仅为国家安全提供一种重要保障,而且国际信誉高,有利于大型现代化工程建设。(二)可资利用的“后发性”资源多,如吸取发达国家经验和资金等。(三)民族凝聚力容易得以增强,这样就有助于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推动力量,起到整治社会机制的作用,有助于民众素质的更新。(四)务实精神也是中国发展的一项潜在优势。对这些潜在优势的研究是项复杂工程…  相似文献   

18.
民主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共产党的一面旗帜,也是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因此,“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江泽民:《党的十五大报告》)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民主,还没有完全破题。笔者以为,加强权力制约,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条件下,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一项关键举措。一社会公共权力是根据社会公众意志组织、协调和控制社会公共生活的力量,它是基于人类共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在阶级社会,公众意识就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意志,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19.
袁真艳 《群众》2023,(18):16-17
实体经济是江苏的“看家本领”,更是县域经济的“命脉所系”。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希望江苏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强调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多年来,“产业立县(区)、工业强县(区)”一直是江苏县域经济的发展主基调,如今,各工业强县(区)更是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积极作为。作为传统工业县区,泰州市海陵区以争做服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县域先锋为目标,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根基,  相似文献   

20.
论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设计朱文忠,潘伟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63页.以后引自《邓小平文选》只注卷次页码)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要推进社会进步,改善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