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与中亚地区经济合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亚曾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拥有着辉煌的历史。21世纪初的中亚以其悠久的历史,重要的战略地位,丰富的资源,对外开放的姿态,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再度成为世界瞩目的区域。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逐渐增强,为中亚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经济一体化目标为中国与中亚国家深化经济合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中亚位于欧亚大陆的结合部,分布着在苏联解体基础上而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中亚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中亚里海沿岸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拥有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哈有“中亚聚宝盆”之称,其陆地  相似文献   

2.
美国在形成一个中亚安全战略规划,在地理上以阿富汗为中心,涵盖中亚南亚,在主题上以区域一体为目标,这被称为"新丝绸之路愿景规划"。它以经济为重点,在贸易领域,推动实施美国—中亚《贸易投资框架协定》,重点发展大中亚区域贸易,帮助中亚国家相互降低贸易壁垒,推动中亚国家、阿富汗相邻区域整合;在能源领域,与中亚国家、拉脱维亚、俄罗斯等国建立北部运输网络,形成由公路、铁路、天然气管道以及电力传输线路构成的大中亚交通网络,繁荣区域贸易与经济;在反恐领域,加强与中亚国家安全领域的合作关系,确保驻阿富汗美军的交通线;同时,推动多边安全体制,在中亚实施巴尔干方案,加强对中亚国家的经济援助,促进中亚各国内部间的合作,实现该地区的持久和平。  相似文献   

3.
阿富汗与美国"大中亚计划"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提出的"大中亚计划",是要以阿富汗为中心,整合中亚与南亚,企图通过在安全、民主、经济、交通和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形成一个以美国为主导,以中亚五国和阿富汗为主要成员,有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参与的新的地区组合,以此削弱中国和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谋求美国的霸权.但是,实施这一计划将存在诸多困难,不仅阿富汗难以承担重任,中亚国家整合度有限,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的合作同样非常有限,而且中、俄两国的态度也将大大削弱计划的有效展开.  相似文献   

4.
中亚地区作为世界能源地缘政治中重要的一极,其能源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并获得中印两国的重视。为了维护能源供应安全,中印加强了针对中亚地区的能源战略布局。印度以加快战略北上,通过发展与中亚周边国家关系和加强与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合作等策略逐步建立起围绕中亚地区的"半月形布局";而中国则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基础,以发展与中亚国家经贸关系为重点,通过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逐步构建起以中亚地区为节点的"线性布局"。未来,中印两国在中亚地区的战略博弈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的分配上,同时,维护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稳定将成为两国开展合作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亚外交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理论是中国中亚外交的基础.中亚地区形势复杂,各种矛盾和利益交织一起.中国充分认识到中亚地区的特点,提出要把这一地区建设成"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由于中国在中亚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力,与所有中亚国家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且有上海合作组织的平台,中国推动中亚和谐地区建设的构想,基本具备了实现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俄罗斯是中亚国家的近邻,两国与中亚国家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当今恐怖主义是世界和平最大的威胁,中亚是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民族极端主义最大的策源地之一。中国和俄罗斯作为政治、军事大国应该为稳定地区安全、维护地区稳定加强在中亚地区的安全合作,这种合作必将为维护世界和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亚国家独立后,探索建立区内一体化组织的努力始终没有停止过。同时中亚国家还积极参与和发展与区外国家、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关系,借助国际力量提升地区实力,实现中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进入21世纪后,中亚国家经济呈稳步上升趋势,各国对解决区内合作问题的认识发生变化,普遍认同通过谈判和妥协是寻求区内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同时认识到来白区外的投资和援助治标不治本,中亚地区事务的最终解决需要依靠区内国家的共同努力。在哈萨克斯坦的大力推动和提议下,组建新的中亚一体化组织“中亚国家联盟”的进程开始起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传统地缘竞争思维出现回归趋势,大国在全球和地区层面的地缘政治竞争明显加剧,大国在中亚地区的竞争和对抗是其典型表现之一。近年来,世界主要大国纷纷调整中亚政策,加大介入中亚事务的力度,导致中亚地区外交形势生变。大国相互之间在中亚地区的互动呈现更浓的零和博弈色彩,大国介入中亚事务刺激中亚国家寻求团结,大国在机制上热衷于建立“小多边”合作机制,纷纷致力于与中亚国家推进于己有利的互联互通。这一切对中国来说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一方面,大国加大对中亚地区的关注和投入,要求中国谨慎行事,避免激化地区矛盾。另一方面,中国可充分发挥自身的经济优势,借助与中亚交往的已有基础和“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机制,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互信与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9.
中亚五国安全形势主要面临三方面威胁:俄美地缘政治角逐加剧可能冲击中亚稳定;中亚国家在自然资源和边界上的争端、地区“三股势力”以及民族矛盾等问题可能引发国家间冲突;中亚五国长期总统集权、换届不畅,吉、塔两国面临政治动荡危险。目前,维护中亚局势稳定的因素暂居上风:俄美基于战略考虑,希望维持中亚地区稳定;中亚区域合作致力于缓解地区性矛盾;中亚五国威权主义政体仍有助于维护国内政局稳定。但从长期看,中亚安全隐忧难以消除。  相似文献   

10.
三个"极端主义"与中亚安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主要论述了民族分离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的内涵和界定标准,这三个"极端主义"是当今世界上不少地区冲突或战乱的重要根源之一.近几年来,民族极端主义、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三股恶势力在中亚地区的合流,挑起塔吉克斯坦内战,制造绑架、暗杀、爆炸等一系列恐怖活动,破坏中亚国家社会秩序和威胁地区安全,影响中亚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进程.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后,中亚国家积极支持美国反恐怖战争.美国与俄罗斯在反恐怖斗争中的合作,消除国际恐怖主义头目本·拉登在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和推翻伊斯兰极端主义政权塔利班,美国等西方大国加大对中亚国家经援力度,这都有助于维护中亚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11.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golden jubilee of the first Bandung Conference held in 1955, at the proposal of Presidents Bambang Yodhoyono of Indonesia and Thabo Mbeki of South Africa, a second Asian-African conference was held on April 22-24,2005 again in Bandung under the theme of "reinvigorating the Bandung Spirit: Working torwards a New Asian-African Strategic Partnership. "The Bandung Spirit has exerted deep impact on history.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the spirit has added to brilliance beyond era and assumed brand-new meanings after the Asian-African summit this year. To develop the Bandung Spirit is in the interests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refore, at the invitation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ome experts concerned from China Institutes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ad discussion over the Bandung Spirit and it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s well. Hopefully our discussion could offer our readers some food for thought.  相似文献   

12.
利哈乔夫作为“20世纪的同龄人”,在他的绝笔力作《思考俄罗斯》中对俄罗斯及其文化做了独到的思考,本文通过对此书的细致阅读,梳理出利哈乔夫理论中的几个主要概念,并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剖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之际抛出了“新老欧洲”之说,把反对美国对伊战争的法、德等国称为“过时”的“老欧洲”,把支持美对伊开战的波兰、匈牙利、捷克等东欧国家称为代表欧洲未来的“新欧洲”。其意图是分化、分裂欧洲,以便分而治之。但欧洲联合和走一体化之路是历史潮流,美国的图谋难以得逞。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1月17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和韩国国际交流财团(Korea Foundation)在京联合举行了以“韩美同盟”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韩有关方面官员与中方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就韩美同盟调整的背景、内容、原因、影响和前景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  相似文献   

15.
"塔利班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塔利班现象”作为历史已经过去 ,但其留下的教训值得反思。频繁的战乱和持续的外强干涉为塔利班崛起创造了条件 ,提供了精神养分。但取得政权后 ,塔利班却逐步走向极端 ,偏狭 ,最终自我毁灭。本文旨在通过对“塔利班现象”的分析 ,引起国际社会各方对影响世界前途的贫富分化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Some Thoughts on "Harmonious Globalization"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Harmonious Globalization" offers a platform for harmonizing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the current U.S.-le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at reflects the objective laws of human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chart the path ahead for the world economy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ervasive poverty/inequality, the resultant worldwide political awakening, the degradation of global ecosystems, and the current turmoil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global challenge ahead will be three-fold: to bring the excluded 1/3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into the open trade system; to encourage emerging markets like China and India to carry on with open policies and to persuade the developed Western nations to adhere to an open trade system and resist the temptations of trade protectionism. Free market access should be offered to those marginalized countries, the so-called "failed or failing states" that have been excluded from and angered by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The growth in prosperity of these nations will open up a vast potential market for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7.
自中国开展“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简称“东北工程”),对东北地区高句丽遗址的实地考察和历史解释公开以来,就引起了韩国关注。而随着吉林集安市高句丽遗址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关于俄罗斯"可控民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的“可控民主”并不是在普京上台后才形成的。它经历了叶利钦时期和普京时期两个不同阶段。叶利钦时期是“可控民主”的发轫阶段 ,那时还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普京时期则是“可控民主”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阶段。叶利钦时期制定的俄罗斯现行宪法是“可控民主”的主要法律基础。“可控民主”保留了西方民主的若干外部特征 ,同时受到国家政权和统治机构的严格控制和限制。普京执政以来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可控民主”。“可控民主”对于俄罗斯来说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适应俄国的现实需要。但是它也有局限性 ,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目前 ,俄罗斯的“可控民主”只是一种过渡形式 ,它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把民主与国家的合理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2010年4月奥巴马在"21世纪太空探索"会议上的讲话、同年6月发布的《美国国家太空政策》及2011年1月出台的《国家安全太空战略》三份文件出发,结合美国太空政策实践,对奥巴马太空"新政"进行了深入剖析。作者认为,与小布什单边主义进攻性太空政策不同,奥巴马政府追求一种更加现实、更加"平衡"的太空政策。不过,奥巴马太空"新政"虽然在方式、语气上不那么好战,但确保美国太空优势和领导地位的内核并无改变。  相似文献   

20.
Assaults on "soft" targets are increasing. Since terrorists choose location precisely because of the strong possibility of fatalities and injuries to a mass of unwitting people, counterterrorism strategists must diligently plan to prevent these intensive attacks. As compared to military guards and trained security forces, shoppers and hotel guests are more likely to be paralyzed with confusion in a comprehensive assault by a small group of individuals who have practiced coordinated moves for months. This essay probes the rationale behind the attacks and threatened attacks, and surveys preven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adopted in some coun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