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飞 《法国研究》2004,(2):1-12
在巴尔扎克的<无名杰作>中,描写和绘画相互借用,互为补充叙述者力图使描写具有绘画特征,而老画家弗朗奥费尔则试图借助诗的语言使画中人物摆脱画框.真实绘画作品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通过画中女性暗示出女主人公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孙敏 《法国研究》2011,(2):20-28
本文旨在分析谢阁兰如何在《画》中借鉴中国绘画进行文学创作。首先,中国绘画启发了《画》的形式创造。谢阁兰借用中国绘画的画卷形式和构图方式建构起《画》的绘画空间;其次,中国绘画是《画》的想象来源之一。中国绘画的意象、主题以及有关中国绘画的传说被创造性地整合进《玄幻图》中,谢阁兰借此营造出一个独特的中国世界。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法国青年画家对学院派绘画的平庸和浮华深为不满,于是另辟蹊径创造了充满生气,表达真实的印象派绘画艺术。莫奈是印象派中最有远见卓识,最有胆略,最有独创性的大师。他画的《日出的印象》产生出印象派这一代名词,并且开始了整个印象派的生涯。  相似文献   

4.
一绪论笔者认为,在中国山水画的历史中,精神和形象这两个问题总是相互矛盾和冲突的。迄今,对外形的忠实描写和追求画作所象征的内在性这两个问题一直是人们探讨的主题。这是早期孔子曾提出的君子所应具备之素质的‘文质’意识起作用的结果,即想把事物外形模样的文和内在本质的质(根底)融入绘画中。  相似文献   

5.
一绪论 笔者认为,在中国山水画的历史中,精神和形象这两个问题总是相互矛盾和冲突的.迄今,对外形的忠实描写和追求画作所象征的内在性这两个问题一直是人们探讨的主题.这是早期孔子曾提出的君子所应具备之素质的‘文质'①意识起作用的结果,即想把事物外形模样的文和内在本质的质(根底)融入绘画中.  相似文献   

6.
画内功夫画外求,申石伽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绘画艺术成就,与其终生嗜好读书、作诗不无关系。自称"西泠石伽"的老画家申石伽先生在画坛享有盛名的时间颇早,凭借着笔墨精到的《十万图册》,一时声名鹊起,为人所瞩目。海上画坛,向来人才辈出,尤其山水一科.  相似文献   

7.
北京今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晚些,可是11月中旬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一下子就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了。眼前是一片冬天景象,使我想起年初——戊寅的春节了。在春节收到的贺卡中,有三张寄自一衣带水的近邻韩国的朋友。寄自汉城的金俊烨先生的贺卡上是一幅神采飞扬的墨虎,从彗田闵丙德会长寄来的是春意盎然的苍松白鹤图贺卡,另一张淡墨小品画贺卡则是李钟国教授从大田寄来的。这几幅毛笔画出自韩国不同风格的画家之手,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之感,两国绘画艺术乃至中韩文化之间多么相亲相近,有着不可忽视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巴黎图画》中具有回旋特征的“隐秘结构”不仅强化了作品整体的美学效果 ,同时也使某些暗含的思想意蕴得以彰显。诗人通过回旋性结构形式 ,再现了一日之中的心灵历程 ,表现了他在现代生活中捕捉到的具有永恒价值的因素。对人之本性进行的深刻而严厉的思考 ,构成了《巴黎图画》在谋篇布局上的伦理根据  相似文献   

9.
LIUBo 《法国研究》2003,(1):1-11
《巴黎图画》中具有回旋特征的“隐秘结构”不仅强化了作品整体的美学效果,同时也使某些暗含的思想意蕴得以彰显。诗人通过回旋性结构形式,再现了一日之中的心灵历程,表现了他在现代生活中捕捉到的具有永恒价值的因素。对人之本性进行的深刻而严厉的思考,构成了《巴黎图画》在谋篇布局上的伦理根据。  相似文献   

10.
孔明珠 《新民周刊》2012,(48):89-89
万芾在中国画坛上是一位难得的工笔花鸟女画家,自小学习绘画的她,天生一颗对大自然万物生长极其敏感的心灵,更幸运的是她遇到了几位好老师,当她以优异的成绩在上海工艺美校毕业后,被留在母校教书,接过她所尊敬的老师们的接力棒,带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万芾早期的画就已跳出传统工笔画拘谨、守旧的格局,新鲜活泼,洋溢恬静、祥和的意境。在...  相似文献   

11.
瘦竹 《新民周刊》2012,(7):90-90
我们见惯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的形象,而猛虎细嗅蔷薇,千斤拨四两,举重若轻又何尝不是一种魅力呢?卡尔维诺在他的《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庄子的才干之一是绘画。国王要他画一只螃蟹。庄子回答说,为此他需要五年的时间、一幢房子和十二个仆人。五年过去了,他还未动笔。他又对国王说:‘我还需要五年时间。’...  相似文献   

12.
仲敬干 《新民周刊》2012,(23):89-89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但,是什么意思,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不过单就诗句中的文字来看,已足以使人浮想联翩,把酒邀月了。那么谢海的画呢?我以为是一样的。谢海的画,不娇揉造作,虚实分明、水墨清华,实在是让观赏者得到一种"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快感。近日在上海延安饭店三象画廊举办的谢海个人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公众了解韩国与世界各国开展贸易关系的历史,韩国有关机构最近开设了一个新的海关历史博物馆,陈列各种与国际贸易有关的藏品。该馆设在汉城南部政府机构本部的大楼中,展区共有640平方米,共陈列有1500件展品,包括历史绘画、文件和其他物品。除  相似文献   

14.
明治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不仅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岛崎藤村在长篇小说《家》中描写了各种女性形象,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贤良型"知识女性、"屈从型"传统女性、"谋生型"劳动女性、"卖身型"贫困女性。通过这些女性形象可以了解当时日本女性的生活状况与社会处境,进而了解她们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5.
雨果绘画始于一八二五年,尔后成为终生的一种业余爱好。每天晚上,他给孩子们画幅幽默画,搁在他们床上。有时,他也作画赠友。在严谨的文学生涯中,他充满奇趣的绘画,宛如“石罅里开出的花朵”一般,活跃着生活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单人房》和《寻找母亲》为中心,对申京淑小说中家庭的意义进行了探讨。通过在《单人房》中描写家庭与家庭之外(社会)的紧张关系,她为维新统治时期(韩国朴正熙总统执政时期)的最后阶段烙下了时代的印记。在《寻找母亲》中,她通过描写家庭成员的痛苦和忏悔反映了传统家庭制度的崩溃。申京淑的小说为既不全面拒绝也无法完全接受近代家庭意识的现代人提供了思考家庭意义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22):74-76
中国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综合艺术,它荟萃文学、文字、考古、书法、绘画、雕刻等学科的精华,又在使用过程中使中国书画艺术提升至美妙的境地。从历史与现实来观照,它也是传递中国文化的使节。但长期来,它的"身价"却远远低于同门兄弟。上海的艺术展会每天都在轮番上演,但日前,"金石同古——方介堪、方去疾昆仲艺术纪念展"却引起了意外...  相似文献   

18.
粮食部长帕蒂尔在华盛顿的“成就”(他于五月初在那里对今后四年内由美国供应印度1,700万顿粮食的協定签了字)已被一个漫画家描写成找到了一座粮山。这令人想到过去别的幸运的人儿找到了同样的宝山,带给祖国说不尽的财富,以至使人们连饥荒  相似文献   

19.
瘟疫影响了印度人民的生活,也在作家的创作中留下了印记.20世纪初的印度小说史上,萨拉特·钱德拉·查特吉是描写疾病与底层生活关系最多的作家.萨拉特在描摹贫民生活时经常会写到疾病.在他的作品中,疾病既是主题的构成要素,也是情节结构的发展动力.他描写了疾病与底层民众如影随形,本来属于生活非常态的疾病却成为常见的现象,凸显了疾病的日常化特征及疾病蕴含的等级内涵;疾病在他的作品中不仅仅是个体的身体和心理的经验,也是社会的痼疾,萨拉特描写了疾病对个体的影响及其在社会关系构建中所起的作用,把个体的病痛与社会批判有机结合起来,更客观而真实地剖开了印度传统社会的痼疾;萨拉特小说中的疾病书写在展示社会痼疾、突出底层痛苦的同时,否定了传统宗教救世的可能性,也描写了现代科学与印度民众之间巨大的鸿沟.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表现为"反英雄"的特点,他们脆弱不堪、犹疑不决、缺乏勇气、逃避生活,无力承担改变社会的使命.作家塑造的处于病状的主人公,反映了殖民主义时期失去主体地位的印度形象,从而批判了英国殖民统治对印度的剥夺和戕害.特定的被殖民的历史语境决定了印度疾病的无法治愈,主人公只能在病痛中等待新生的曙光.  相似文献   

20.
刘海清 《法国研究》2011,(1):39-43,15
法国文坛与艺术领域具有千丝万缕的美学联系,尤其文学与绘画之间拥有诸多共通的区域,文字与图像的辩证关系贯穿古今。本文将依照时间的线索,梳理中世纪以来法国文学与绘画艺术在哲学启示、主题参照、创作理念等方面的历史交汇,展现作家与画家的共鸣和碰撞,解读文学语言叙事与绘画媒介的多维对话模式,最终揭示法国文学建构与艺术美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