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赵常庆、陈联璧、刘庚岑、董晓阳共同撰写的《苏联民族问题研究》一书,近期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虽然对苏联的研究在我国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然而把苏联当作人类历史上已翻过去的一页来研究,目前却还只是开始。苏联解体后,我国学者已撰写了一些颇有水平的对苏联兴衰进行历史反思的著作,其中不少也论述了民族问题,然而,作为专门研究介绍苏联民族问题的著作,这却是第一本。它是四位学者多年辛勤研究的成果。在当前学术著作出版困难的情况下,这本专著能够问世,是十分可喜和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2.
革命的神话     
1990年第10期苏联《文学报》新辟了一个栏目“我们是谁?去向何方?”,介绍流行于苏联知识界的一些新观点。这一期刊载的是《人道主义》智力俱乐部的两位创始人克利伏罗妥夫和契尔尼雪夫的谈话,主持人是该报评论员采尔姆斯。这份谈话资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苏联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看法。现译载如下: 采尔姆斯:今天我们就象圣经中的那些荒漠游子,没有领  相似文献   

3.
《今日东欧中亚》走过了16个春秋,至今已整整出满100期。 《今日东欧中亚》原为《今日苏联东欧》,创刊于1981年。那时“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中国与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的关系尚未正常化,《今日苏联东欧》肩负着桥梁和窗口的使命,把阻隔多年的苏联东欧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情况介绍给广大读者,同时也为刚刚恢复的苏联东欧研究开辟了一块园地。随后是席卷苏联东欧的改革浪潮,  相似文献   

4.
《苏联东欧问题》1984年第6期刊登了韩秀晨撰写的《苏联、南斯拉夫匈牙利所有制形式的比较研究》文章。作者从所有制的形式方面对三个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一、“大、公、纯”的苏联模式。苏联模式由三种形式构成,即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这三种  相似文献   

5.
西德《东欧》月刊自八三年第二期起连续刊登苏联问题专家的文章,谈他们对苏联内外政策的看法,探讨苏联的领导人变化情况和苏联今后的发展前景。著名苏联农业问题专家卡尔一欧根·瓦德金的文章《陷入停滞的苏联农业》和吉森的尤利图斯一利比希大学农业经济研究中心的一个工作小组提出的《吉森论题》集中阐述、讨论了苏联农业近年来的困境和影响苏联农业的诸因素。本文系根据这两篇文章编译。  相似文献   

6.
苏联《共产党人》1987年第4期以《按新方式思维和工作》为题的专栏刊登了党政、经济、文教、科技等各界人士撰写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当前进行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介绍了一些具体情况。读读这些文章可以了解一点苏联改革的进程,增加一点感性知识。  相似文献   

7.
1989年2月14日苏联《消息报》首次公布了1987~1988年苏联的犯罪率,苏联最有影响的法学刊物之一的《苏维埃国家与法》1989年第9期也刊登了苏联1988年的犯罪情况,这两种报刊所公布的数据都是由苏联内务部提供的。向公众公布犯罪情况这在苏联是几十年来的第一次。一、1988年苏联的犯罪率(以十万人计)是657.1人,比1987年增加17.8,重大案件增加了15602起,上升6.4%。重大案件比例比较高的是摩尔达维亚(+46 8%)、吉尔吉斯  相似文献   

8.
叶少飞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1,(2):116-140,157,158
1697年《大越史记全书》的完稿与刻印,标志着中兴黎朝官方史学体系的确立,官员学者继而对其改编、评论,产生了一系列史学著作,其中黎贵惇作《国史续编》,阮俨作《越史备览》,阮辉删成《国史纂要》,供教学之用。吴时仕的《越史标案》发覆最多,对越南的国家起源、自主王朝的历史以及与中国的关系重做评论,体现了"我越"的文化主体性,对《大越史记全书》原有的史论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之后吴时仕之子吴时任为西山阮朝国史总裁,以《大越史记全书》为叙史主干,以家藏《越史标案》为史论主体,又综合采纳黎文休、吴士连、阮俨的史论,于1800年编成并刻印《大越史记前编》,吴时仕和阮俨的私家史学遂得居官修史书之列。《大越史记前编》是继《大越史记全书》之后,以官方力量整合既有的越史著作,重塑越南历史文化的重要举措,在越南史学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1802年阮朝建立之后,鉴于黎末郑氏主政以及西山阮朝篡逆的情况,对这两个时代的史书进行清理。在前代史书基础上修成的《大越史记前编》被弃,但其部分思想观点被阮朝国史馆新修的《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所继承。关于《大越史记全书》的评论和改编,体现了越南古代史学发展的路径与思想,是越南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这是《苏联文化报》1983年3月5日刊登的一篇文章谈苏联文艺界的一些情况,摘译如下:去年一年的统计数字明显地表明我们有巨大的活动条件:每年在610座戏院102座杂技场大约有观众两亿人次;47万场音乐会  相似文献   

10.
1990年2月28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在经过激烈的讨论、辩论和争论之后,通过了《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土地立法原则》(以下简称新《土地法》)。该法于当年3月15日起正式施行。苏联舆论界认为新《土地法》是苏联诸经济法律中的基本法律之一,认为它的诞生对当今整个苏联社会、对国家经济尤其对农村面貌的变化,将起重要的作用。新《土地法》又是自1968年苏联通过了《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土地立法原则》(以下简称旧《土地法》)以来的又一部土地法。通过研究新旧土地法的不同,从中或许能发现苏联为扭转农业危机所采取的措施的走向。  相似文献   

11.
电影剧本《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发表于1977年,1980年拍成电影上映,受到苏联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苏联评论界对这部电影议论纷纷,指出其成功原因之一是女主人公卡佳·季霍米罗娃的形象特别能吸引苏联观众。为什么呢?我们就想根据这个问题介绍一些背景材料,把《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与所谓“家庭生活小说”作一次对比。  相似文献   

12.
1990年10月1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两院联席会议通过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提出的《稳定国民经济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方针》(以下简称《方针》)。这一纲领性文件的问世,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苏联经济体制根本改革迈出的决定性一步”,“标志着苏联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观将《方针》的产生背景、出台经过、基本内容、各界反应以及实施前  相似文献   

13.
去年年底,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由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签署的《国家银行法》,这是苏联在迈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出台的又一项重要法令。一、《国家银行法》出台的历史背景在苏联历史上,执政党对银行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是有充分认识的。列宁牢记梯也尔匪帮当年如何借助法兰西银行的经济力量,最终将巴黎公社扼杀于摇篮之中的教训。因此,十月革命刚一胜利,布尔什维克就占领了俄国中央银行。1917年12月,全俄中央执委会就颁布了《关于银行国有化》的法令。在20~30年代苏联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历史进  相似文献   

14.
苏联《国家与法》丛书1982年第3期发表利托夫金的《苏联公民的住房权》,主要解释苏联住房法要则对苏联公民住房权的种种规定。下面是该文的摘要,供参考。苏联宪法第44条第一次宣布了苏联公民的住房权。为了执行宪法第44条,苏联最高苏维埃在1981年6月通过了“苏联与各加盟共和国的住房法要则”。其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15.
美国学者大卫·科兹和弗雷德·威尔合著的《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一书,写成于1996年5月。作者科兹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教授,对苏联问题深有研究:威尔是美国资深记者,自1986年起常驻苏联。该书出版后在全球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我国学术界也引起关注。2011年来,时逢苏联解体20年之际,  相似文献   

16.
立陶宛现任总统布拉藻斯卡斯最近写了一本名为《按立陶宛方式离婚》一书,记述立陶宛脱离苏联的经过。俄罗斯《文学报》1983年第14期以《家事》为题刊登该书的一个片断,谈戈尔巴乔夫夫妇亲赴立陶宛竭力阻止立陶宛和联盟“离婚”的一些情节,现译载如下:俄罗斯《文学报》编者按:今天刊载的是立陶宛共和国总统所著《按立陶宛方式离婚》一书的片断,这个片断所反映的是发生在三年多前的一些事件,这些事件成了1989年12月举行的立陶宛共产党代表大会出人意料的结局。在这次代表大会上立共宣布从苏共中分离出来,宣际上意味着立陶宛脱离苏联的外围战。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副博士米雷尔在1989年的《社会科学》月刊上谈自己对十月革命历史研究的看法。现摘译如下: 大家都认为,历史学的改革应着重于长期不敢涉及的事件和史实。可应从何着手呢?我认为,与其去研究一些新的具体题目,不如探讨一下对整个历史,尤其是对十月革命历史研究的一些方法。几十年来在苏联的十月革命史研究中侧重于社会主义革命在我国胜利的一系列客观条件。这首先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如此长的时间只研究了这个问题,事实本身就很  相似文献   

18.
一、俄罗斯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俄罗斯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从前苏联的国家保障制度沿袭而来。在1918年,1920年和1928年,苏维埃政府分别颁布了《劳动者社会保障条件》,《残恤金条例》和《退休金条例》。这是苏联最早的社会保障法规,后由于二战等原因,50年代以前苏联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健全和统一。50年代到80年代才逐步趋于完善、提高和成熟。1964年苏联通过了《集体农庄庄员养老金和补助费法》。该法规定,集体农庄庄员同职工一样,享有社会保障的待遇。这就为建立全国统一的老残恤金待遇制度创造了条  相似文献   

19.
苏联教育部长普罗科菲耶夫在《苏联教育》1982年第6期上发表一篇文章谈苏联教育的发展情况。文章列举了一些数字和事实来说明苏联教育的发展。他说:在沙俄时期,国家学前教育机关网十分缺乏。目前苏联已有十二万七千八百多所幼儿园和托儿所,容纳一千四百五十万儿童。正在制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学前教育机关的纲领,目的是为了  相似文献   

20.
电子计算机化是当今科技进步的集中表现。发展电子计算技术是苏联实现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即将经济转变到集约化发展轨道上来的重要的物质技术保证。据苏联《共产党人》杂志1985年第五期中《发展计算技术的紧迫问题》一文披露,苏联在这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现编译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