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阿成  茼子 《中国保安》2005,(6):33-36
被体坛称为“游泳王子”的刘维,在网上邂逅了一条“美人鱼”。他真情付出,千里追寻与“鱼”共舞,演绎了一段经典浪漫的网恋童话。岂料,半年后这位全国游泳冠军却在宾馆里亲手杀死了心爱的女友。一个前程似锦的运动健儿是如何变成夺命凶手的?2005年2月3日,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判决——1985年8月8日,刘维出生于河北保定市,他爸爸在旅游局工作,妈妈任小学教师,父母后来双双“下海”到天津市开办水产公司,发展成为资产过千万的成功商人。由于父母忙于“泳坛王子”网上邂逅“美人鱼”商场上打拼,刘维由外婆拉扯大。刘维从小身体健硕,特…  相似文献   

2.
网络同居作为网络文化的产物已成为当代部分大学生的潮流新宠,但作为一种情感游戏,网络同居似乎已超出了游戏的范畴。笔者通过相关调查,从大学生个体和群体层面入手,以心理学的视角透视大学生的网络同居行为,探讨网络同居对大学生心理的消极和积极影响,同时从个人、学校、社会等方面进行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恋现象成为网络时代的一种新生事物迅速蔓延,尤其是大学群体的网恋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受"理性"支配的,行动者的行为原则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利益,而这种利益不仅是物质上的,更可以是非物质上的。网恋的大学生是在判断网恋行为能最近似的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之后,作出了网恋行为这一选择的。  相似文献   

4.
楼志浪 《今日浙江》2006,(23):45-4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人”群体和“社会组织”得到快速发展,由于“社会人”具有独立性:即在农村不依附土地、在城镇不依附单一单位、在社会生活中不长期依附某一群体,具有相当的独立社会地位;自主性: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自主择业、自主决定去留、自由安排生活,受单位管控力少;流动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在社会上大范围流动择业或经商务工等特点“;社会组织”具有群众性、民间性、自愿性与一定的有组织性等特征及服务特定对象、特定群体直接、具体、有作用力等特点。“社会人”和“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5.
“网恋”的伦理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在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恋爱方式,“网恋”就是网络时代特有的恋爱方式。对超越型、超脱型、游戏型、恶作剧型和实用型五种网恋心态的伦理分析表明,“网恋”的伦理合理性仅在于网络对于恋爱的工具性,男女之间的性爱、情爱、责任和义务才是爱情的基本要素。为保证网络对恋爱的工具价值,网恋主体既要树立健康正确的婚恋观,又要加强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管理者既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又要注重对网民的心理引导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网恋是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本文从网络传播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综合视角,探讨网恋发生的原因,得出了三条结论:(1)网恋的主要动机与网络传播的匿名属性的结合,是网恋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2)网络的信息传播结构是网恋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而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的心理活动则是信息传播发生作用的内在原因。(3)网恋拓展了网络传播的功能,人际交流有了新的形式,同时网恋具有明显的外溢效应:人类的道德也遭遇了尴尬,趋利避害应当是对待网恋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7.
笔者主持的课题组在广州中学生论坛网上做了一份关于青少年的现实和网络道德观比较的随机调查,在回答:支持不支持中学生谈恋爱?”问题时,52.2%的人选择”支持”。调查显示,青少年具有早恋观。(附调查结果分布表1)但是同样的调查却发现:大多数青少年对网恋抱不信任态度,拒绝网恋。在回答“:你相信网恋有结果吗?”83.2%的人选择“完全不相信”。有的人在回复帖中发表见解说:当人们发现虚拟同现实的落差的时候,就不存在情感了。(附调查结果分布表2)这两个调查结果说明,社会关系网调查结果分布表1问题:支持不支持中学生谈恋爱?调查结果分布表2问…  相似文献   

8.
史艳芳 《人民论坛》2013,(12):238-240
随着我国西部城市进入社会转型加速期,贫困与贫困群体问题成了影响西部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西部城市贫困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社会支持网络.文章引入“共生发展”理念,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西部城市贫困群体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为扶助西部城市贫困群体脱贫提供必要的政策选择途径.  相似文献   

9.
虚拟世界里的情感天空大学生"网络恋情"访谈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人说:网上的感情玩玩可以,千万别当真,毕竟虚幻的东西是见不得阳光的。因为任何一个躲在网名背后的人,不论个性好坏或外表美丑,连是男是女都不知道,怎么能产生神圣、崇高的爱情?有人说:在网络上,你根本无法看到对方的表情,听到对方的语气,所以只好将喜、怒、哀、乐用简单的符号表示,但如果喜、怒、哀、乐真能用符号表示的话,就不会叫喜怒哀乐了。因此,对陌生的两个人而言,网络有时只是缩短了认识的时间而已,未必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有人说:那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无数网民渴望拥有哪怕一次“网恋”,因为“网恋”无责任!…  相似文献   

10.
网恋对人心理影响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网络正在迅速地渗透现代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的每个角落,全面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着现代情感的传播表达模式,使其充满了现代科技理性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在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里,人们通过网上聊天、互传照片等方式,产生了所谓的“网络情感”,这种现代的情感交往方式以其虚拟性与现实性、游戏性与情感性之间的巨大张力令众多网民向往、沉醉。因此,研究富有现代社会新生的独特情感———“网恋对人的心理影响”这一热点问题,就成为目前众多心理学工作者所面临的最富于现代性和现实性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虚拟与现实:对"网恋"现象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借用社会学的“戏剧论”和经济学的“对称交易论”,该文认为,作为一种“交易”的“网恋”现象,有“前台”和“后台”之分。在“前台”,如果“网恋”双方在信息上的交流是充分的,那么“网恋”双方的信息输入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就直接决定着“前台”信息交易和初次“后台”交往能否成功地得以实现。在“后台”,如果“网恋”双方在资源拥有量上对对方是真实的预期,那么“网恋”双方资源拥有量的充足、稀缺程度对比,就直接决定着“后台”资源交易和持续交往乃至结婚能否成功地得以实现。在此基础上,该文对“网恋”的过程与结果进行了“假设——命题”和模型分析。最后,该文还从韦伯的“理想类型”的角度,对其分析模型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一种全新的亲密交往方式———网恋,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产生了较大影响。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网恋”的基本状况,作者对北京市六所大学实施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当“网瘾”这个词汇突然出现时,我们又是那么的担忧和无可奈何,因为这个群体很大一部分是青少年,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不无担忧:青少年如何“破网”而出?  相似文献   

14.
王森 《湖北社会科学》2022,(10):164-168
在网络交际中,网络语体不断涌现,并且几乎每一种网络语体都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得以流行。网络语体的产生,在于某种情绪的表达,而网络语体的流行,深受群体力量的影响,群体力量则源于集体心理的建立。青年为代表的网民群体借助网络语体可以在网络世界中更好地传情达意、完成交际,同时,网络语体的娱乐性可以帮助网民们缓解压力。但作为表达某种特定情绪的网络语体,它的流行,直接导致了大量“失语者”的出现,是一种缺乏语言创造力的表现。此外,网络语体开始渗入现实交际,与其他语体相互渗透,这会进一步扩大“娱乐至死”精神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权威。  相似文献   

15.
动员老年人群体参与基层治安治理既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又可以让老年人群体成为维护基层治安秩序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层治安治理需求与供给的矛盾。老年人群体在基层治安治理中可以发挥时间精力充足、经验阅历丰富、社会威望高、熟悉基层状况等优势。“新乡贤模式”“西城大妈模式”“红袖标模式”“大喇叭模式”“守望互助模式”等五种模式是当前老年人群体参与基层治安治理的生动而有益的探索,实现了老年人群体与基层社会治安治理的良性互动,助推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在第二次人口转变的背景下,当代中国的婚姻与生育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在哪些方面延续了传统模式?基于全国人口普查、大规模综合性社会调查和网络专项调查数据,本研究试图从代际、性别和社会经济地位三个维度探索以上研究问题,分析当代中国婚育观念与行为呈现的模式与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年轻群体在亲密关系形成与婚姻缔结方面有着更为显著的变化,但非传统的生育行为并未明显增多。在婚姻缔结方面,人们行为的变化比观念的变化更加明显,“早婚”与“普遍婚”期望依然存在;在生育方面,民众观念的变化更为明显,不生育倾向明显增加、对女性生育必要性认同度下降和对女性单身生育更为宽容。受中国独特文化影响,子女因素对离婚决策起到较强的牵制作用,也被相当一部分群体视为维系婚姻的决定性因素。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年轻群体同居与婚前生育均向“劣势模式”转变。此外,终身不婚率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男性中持续上升,但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女性在婚姻市场中愈发具有竞争力,“高知剩女”现象在当前已成为一个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陕西省“微笑局长”事件为例,根据价值累加的理论,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研究一个典型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该过程分为:网络边缘信息、网络主要信息、网络信息互动、网络群体性事件四个阶段。以社会背景、社会心理、共同情绪表达、主次生事件、网络动员与行动和网络管理六个要素,对案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以归纳网络群体事件形成的一般机制。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网络文化”现象调查报告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问题的提出:“网络文化”与青少年●调查与发现:青少年“上网”的基本状况●对“网吧热”及其有关问题的分析●对“网络聊天”现象的调查与分析●对“网恋”现象的调查与分析●对“网络游戏”现象的调查与分析●关于“网络色情文化”问题的探讨●结语与反思:建构“网络文明工程”  相似文献   

19.
郭清秀 《人民论坛》2023,(22):107-109
当代青年被认为是网络社会的原住民,相较于其他群体,其更容易受网络的影响。近年来,青年“摸鱼”行为引发了大众持续关注与讨论。个别青年“摸鱼”是欲达而不求速、从众的比较、“反卷”的表达等社会心态的反映,源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思政课参与不足以及错误义利观误导等因素。个别青年陷入“摸鱼”误区,既有个人原因,也有社会整体环境因素。助力青年走出“摸鱼”泥淖,需要国家、学校、家庭等多方合力。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已成为一把“双刃剑”。目前中国网民总数已超过3亿人,30岁以下的青年和青少年网民占网民总数的70%。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人格健康,阻碍了青少年情绪社会化的进程。网络依赖、网络性心理障碍可导致青少年的自杀行为。“自杀网站”成为青少年自杀帮凶,沉溺网吧、在线游戏可间接导致自杀。“网恋”有着重大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