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前后,为了制止多年的通货膨胀,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定,党中央和毛泽东在指挥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全国进军的同时,抓的另一件大事,就是统一财经、平抑物价。以陈云为主任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中财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基本上制止住了持续十多年的恶性通货膨胀,扭转了建国初期财政经济极端困难的局面,奠定了新中国经济管理体制的基础,把国民经济引上了逐步恢复和发展的道路。这个伟大的历史事实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有能力领导人民夺取政权,也有能力领导人民治国安邦.对这场平抑物价、统…  相似文献   

2.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战线上进行了一场制止通货膨胀、稳定市场物价的严重斗争。人民政府在短短几个月内实现了全国范围的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管理和统一领导,争取了财政收支平衡,制止了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对此,毛泽东同志曾作出很高的评价,认为它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陈云同志当时在中央主持这一工作,他在这个时期的有关经济论述,是这一胜利的历史记录和经验总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认真研究了上海的形势,决定在上海召开金融贸易会议,研究解决上海和全国财政经济问题。同时委派陈云带领东北财委和铁道部负责人出席会议,"希望会议能找出一些支援战争与稳定沪、汉经济阵地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正1949年1月31日解放后,北京的物价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四次较大的涨风。1950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统一全国财经工作的重大决策后,北京与全国各地相配合,共同平抑物价,物价逐渐走向稳定。北京解放初期物价波动的原因,主要有历史因素形成的物资短缺、奸商投机倒把、外地物价上涨的传导和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等,这是新旧政权更替时期短暂存在的现象,必然会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随着人民政权的巩固发展而日益稳定。  相似文献   

5.
内容提要     
《求实》1982,(9)
一、统一财经工作 财政经济问题,在本《文稿》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全国胜利前后,财政经济极其困难,因此,统一财政经济,稳定金融市场,就成了经济工作中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另方面,受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委托,陈云同志主持中央财委的工作,有关财政经济方面的决策,都是在陈云同志的主持或参预下制定的,  相似文献   

6.
《湘潮》2015,(12)
<正>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担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简称"中财委")主任,负责领导全国的财经工作。在陈云的主持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短短半年的时间,即1949年10月到1950年3月,就实现了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使延续多年不断上涨的物价稳定下来,创造了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毛泽东高度评价这一胜利,说:平抑物价、统一财经,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组建中财委新中国成立前,为了更好地为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做准备,党中  相似文献   

7.
陈云同志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伊始便主持全国财经工作,参与指导了西藏财经工作.在统一西藏币制、稳定西藏物价;指导西藏民族贸易工作、培养西藏民族贸易干部;参与和指导西藏财政体制建设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西藏和平解放到自治区成立时期的西藏财经工作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8.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元素,货币的主权直接关系国家主权。陈云在建设和发展新中国经济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人民币发行的统一和金融市场的占领。在“十四五”开局之际,重温新中国历史上陈云维护人民币主权的思想与实践,能够对新形势下金融安全战略的实施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林木 《党史博览》2005,(6):28-29
1905年6月13日,陈云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今属上海市)练塘镇。陈云之父陈梅堂,平时务农,兼做一些手工活。陈云2岁时,父亲去世;4岁时,母亲病故。随后,陈云被外祖母抚养。陈云6岁时,外祖母病故,舅父廖文光将陈云立嗣为子,改名廖陈云。14岁时,陈云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店员。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上海做过地下工作,曾任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后到中央苏区。1934年10月,陈云参加了中央红军的长征。陈云的经济才能在延安时期就已显现,曾主持陕甘宁边区的财经工作。建国后,他又成为新中国的经济首脑。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平抑物价、统一财经,…  相似文献   

10.
张扬  霞飞 《党史博览》2011,(5):15-18,21
1954年,李先念奉调进京工作,担任财政部部长。经过不懈的努力,辛勤的工作,他很快成为了中共中央、毛泽东、全国人民信任的新中国财政“当家人”。陈云向毛泽东推荐李先念,李先念奉调进京新中国成立之初.李先念在湖北省工作,任湖北省党政“一把手”,  相似文献   

11.
陈云在新中国建立后,主管经济方面的工作,是我国经济工作的杰出领导者。他对人民生活十分关心,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民生问题。他认为,民生是关系到革命成果观固和发展的政治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生产的最终目的的根本问题;是关系到国情和国策的全局问题。他提出了许多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一)统一全国财经,稳定市场物价。(二)实行统购统销,保证基本民生。(三)提出调整措施,解决严重困难。(四)重视农业生产,狠抓粮食安全。(五)防止环境污染,确保人民健康。(六)倡导节制生育,提高民生水平。陈云关心民生的思想,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受到深刻教益和启迪:一是陈云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作风值得学习;二是陈云不计个人得失、敢于直言的精神值得效法;三是陈云关于千方百计、改善民生的观点值得传承。  相似文献   

12.
陈云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建立以后,他长期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提出过许多正确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重大措施,对党、对人民作出了巨大的、多方面的贡献。限于篇幅,本文着重回顾陈云对新中国基本建设所作的贡献。一1949年5月,陈云奉党中央调动从东北进京,负责筹组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7月,中财委正式成立,陈云任主任。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正面临着国民经济严重衰退的严峻形势。农业减产,工厂倒闭,交通梗阻,物资奇缺,物价飞涨,失业众多。1949年的全国生产,同历史上最…  相似文献   

13.
《福建理论学习》2007,(8):F0004-F0004
经济“蛋糕”越做越大:上半年石狮全市经济稳定增长.呈现出工业生产稳定较快增长.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消费市场增幅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下降,利用外资继续增长.外贸出口强劲.金融信贷良好的特点。在经济增长的强势带动下.财政收入得以在高基数上实现较快增长。全市财政收入提前15天完成时间任务”双过半”,财政总收入首次半年超10亿元。  相似文献   

14.
上海财经会议的深远意义和陈云的杰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7、8月间,在陈云主持下,于上海召开了有华东、华北、华中、东北、西北五个地区的财政、金融、贸易部门领导干部参加的财政经济工作会议(简称上海财经会议),历时20天。这是陈云主持中财委工作后所进行的首项工作。这次会议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召开的?它的召开有何意义、起过什么历史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回首这段历史,重新加以审视。这次会议,是中财委全面贯彻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在支持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全国进军夺取最后胜利与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新中国即将建立的历史条件下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是领导克…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0月15日至11月中下旬,由于投机资本兴风作浪,新中国经历了第一次,同时也是最严重的一次物价暴涨风潮。就在这一年,陈云力挽狂澜上海滩,先平息了“银元风波”,又打胜了“棉纱之战”和“粮食之战”,三战皆捷,一举稳定了全国物价。毛泽东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相似文献   

16.
解放战争时期,物价问题是晋绥边区的主要问题之一。自然灾害、战争、农币过度发行、商人投机、币值不稳、贸易逆差等因素相互作用,推动边区物价短期内迅速上扬。在此情况下,边区政府在生产、金融、贸易、财政、流通等领域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平抑物价,使物价趋于相对稳定,反映了边区政府在复杂经济问题面前较强的应变和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问题(摘要)(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一日、二日)陈云编者按:1944年3月,陈云由中央组织部部长改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开始主持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工作。这年12月1日、2日,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干会上,陈云作了关于陕甘宁边...  相似文献   

18.
陈云长期主持中央财政经济工作.经历了党和国家财政经济工作领导机构的发展与变迁。系统考察陈云与中央财经工作领导机构关系的演变过程.可以从一个侧面再现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展示陈云为新中国经济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同时也可以透视陈云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  相似文献   

19.
1944年12月,陈云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作《关于财经问题的报告》,提出如何做好贸易工作和金融工作的具体措施,并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统一财经工作、重视财经业务等思想。这份报告集中反映了陈云主持西北财经工作的经验,标志着陈云经济思想的初步形成,在陈云经济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德国货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市场经济国家来说.如何有效地稳定币值,抑制通货膨胀,一直是一个受到高度重视的问题。德国在稳定币值方面,应当说,是相当引人注目的。为了稳定货币,联邦银行在宏观调控中起到了主要作用。联邦银行是德国中央银行。其职能是:发行货币、管理货币流通量、稳定币值、代行联邦政府出纳等、它通过货币量的控制保证了货币、物价以及社会经济的稳定。1948-1987年,全国消费物价上涨率年平均仅为2.7%,在发达国家中,这是最低的。德国政界和经济学界一般把1948年6月视为战后西德经济恢复和重建时期的起点;同时也是“社会市场经济”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