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至那天傍晚,我穿过细碎的南方冬雨,回父母家过节。母亲在厨房忙碌,我从书柜里翻出一本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懒洋洋地看,一切都宛如20年前的旧景。而这本20年前由花城出版社印刷的旧书,里边记录的柏氏20年前的旧言,  相似文献   

2.
人人平等,是人类追求的一个美好理想,但在现实中却是难以做到的。以我之见,内中隐含着难以言表的玄机。  相似文献   

3.
刘若南 《南风窗》2007,(8):80-82
近来,顾彬已经成为在中国最具知名度的汉学家之一。他上一次引发热议是因为“德国之声”的一篇专访,国内媒体在转述的时候说,这位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以“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等惊人之语,炮轰中国文学。顾彬后来澄清,媒体歪曲了他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五年多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发展至今,仍然有很多宝贵的文化内容值得被后世传承和发扬,重新焕发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就传统文化中的法学思想来看,先贤们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法律方面的文化内容和思想观念,其中很多法治思想和关键至今都还具备一定的现实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重要精华部分,分析相关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唐小兵 《南风窗》2014,(25):84-87
<正>当代知识人的心灵时刻被卷入到时代的浪潮,同时被卷入一种话语权力形成的幻觉之中。一个更为集中、单纯而持久的思考、理解、判断、讨论和写作时间变得遥不可及。这就导致当代中国知识人的生活呈现出一种两极化的对峙:既支离破碎,又高度自恋。刚刚获取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莫迪亚诺在受访时,如此解释为何他的作品都聚焦在"家庭"、"回忆"、"二战"和"自我"等主题:"因为生活的  相似文献   

6.
一只狼从森林里跑出来,蹲在村口不走,这让一村子人都感到恐惧。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只天下最凶猛的狼,他不但不怕人,还竟敢与人为敌。  相似文献   

7.
一 做事情并不是人越多就办得越好、所以有“人多盖塌了房”的民谚。但是,新近的传统却是任何事都要“全民”,非如此不足以开成浩大的声威,声威一壮,即便没有成效,也具备了“烈火烹油”的模样,看起来看好,说起来好听。  相似文献   

8.
旅法10年的现代派画家田野回国了。作为巴黎第八大学造型艺术系的硕士,田野曾在中国美术馆、北京电影学院、法国奥比涅市佛朗索瓦一世画廊、巴黎Artpresent画廊、北京皇城艺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其作品曾受邀参加首届中国当代青年美术家邀请展、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第四届中国艺术博览会、中韩建交名家邀请  相似文献   

9.
知识分子与文化民族主义的迷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小兵 《南风窗》2008,(23):90-92
文化保守主义与左派学者,在文化民族主义这个议题上令人惊异地殊途同归了。这种文化民族主义由于无法推动公共空间和民间社会的成长,最后极可能限制了其发扬中国文化的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张慧瑜 《南风窗》2013,(18):92-94
从"恶魔"和"敌人",到代表"蔚蓝色文明"的典范,再到调动民族情绪的"竞争对手",美国在中国大众文化的想象中经历了不同的角色扮演,而"美国梦"的色彩也随之幻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众文化的图景中不断地生产着关于美国的文化想象。从1980年代主流思想界对蔚蓝色文明的深切渴望,到1990年代初期讲述中国人在美国艰苦奋斗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红遍大江南北,再到2013年表现中国商人在华尔街上市而实现美国梦的《中国合伙人》热映,可以说,美国成为这30年来中国人从自卑、屈辱到获得自信的重要参照。与此同时,从1990年代中后期畅销书《中国可以说不》、"5·8"轰炸大使馆事件到2008  相似文献   

11.
领导要来视察,村主任杨木忙碌了整整一上午。 忙啥?吃呗! 中午,迎客进饭厅,嘘寒问暖,开始举杯。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是中国文化外交战略的一个重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基本动因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在冷战后与全球化相互叠加的时代,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上升;二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需要;三是中国文化自信心的提升和政府外交观念的更新。当前,尽管中国文化外交与文化"走出去"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在文化与软实力关系上存在认识误区,简单化地将文化"走出去"等同于赢得软实力;二是相比于西方,当今中国文化处于结构性弱势地位,"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本身存在多元价值冲突,因而在如何选择中国的文化价值观进行外交上存在困境。化解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应注意两点:一是争取国际话语权,努力改变中国在国际文化价值观中的结构性弱势地位;二是重构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在文化现代化、国际化与保持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清晨去早市,遇到一个卖土豆的。价格是市场价格,土豆却长得有些特别:不是圆头圆脑的一块,而是一大一小的两块紧连在一起,连成了8字形,像一个有头有身躯的小娃娃。我问小贩,这种土豆不好吃,怎么和别的土豆卖一样的价钱?小贩惊讶地看着我,你怎么知道不好吃?  相似文献   

14.
南方朔 《南风窗》2014,(21):90-90
一个国族一定要有永远进步的发展道理,有道理就会有标准和条理,当官的或人民就不能随便地“乱混”。对于“混”这个字,我们真的要警惕在心!  相似文献   

15.
国名对于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具有强烈的凝聚意义和符号价值。"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名称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在以天下观念为核心的王朝时期(1912年以前),中国并没有将"中国"正式、长期和稳定地作为自己国家的名称,而是以王朝的名称代替国家的名称。近代从西方引进的民族国家意识兴起后,作为民族主义主观构建过程的最终结果,"中国"才凝结成为中国的正式国家名称,构成了中国人对其身份的认同。然而,用民族主义叙述中国身份认同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中国式的民族主义与源自欧洲的民族主义存在本质上的差别。欧洲民主意识先于民族主义产生,而中国却走向了其反面,同时,在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并且中国回归了大一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并没有因为国名的确定而实现向一个经典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转变,近代中国是一个"未完成"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5年前,重庆南岸南坪正街79号55岁的王胜霞遭遇车祸。住院3年多,命是保住了,却落得了脑外伤癫痫和瘫痪。智力相当于五六岁小孩,说话吐字不清,手指像木棍。没想到,后来她突然迷上数钱,有事无事就把钱摸出来数,一天数几十次,多的上百次。而且,还“数”出了奇迹——说话清楚了、手指也灵活起来。  相似文献   

17.
魏一帆 《南风窗》2010,(1):98-99
跟西方目前从中国、印度等快速发展的国家寻找明天的经济领导一样,西方也在等待中国在思想和信仰领域产生世界级的人物,由此产生的软实力和声望将获得巨大的力量,比所有媒体计划、文化交流等活动加在一起更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个人“被就业”了、“被生活”了、“被代表”了、“被幸福”了,我们的国家“被G2”着、“被大国”着,我们就这样生活在一个“被”的年代里。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钱了。GDP啊,外汇储备啊,财政收入啊,动辄以“千亿”、“万亿”计。中国人阔了。有身家数百亿元的房产大佬;有年薪数百万元的国企老板;有出场费数十万元的娱乐明星;知识分子虽说可怜,也有靠电视扬名而使著作畅销,赚钱以百万、千万计的作家,或抓住社会“热点”,开一堂讲座可轻松斩获数万元的学者……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首先要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这些文化都适应了各自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无优劣可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