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中国审判》2011,(3):21-22
《关于规范上下级人民法院审判业务关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上下级法院的职权进一步予以优化配置,使上下级法院间的应然关系得以理性回归,对于完善我国的司法审判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上下级法院关系,是我国司法领域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出现问题较多的领域,从而也成为我国司法体制与工作机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如何构建良好的科学的上下级法院关系,已经有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尤其是2011年1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公布了《关于规范上下级人民法院审判业务关系的若干意见》,对规范我国上下级法院关系进行了一次制度化构建。《意见》在规范上下级法院关系方面有哪些进展?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还有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约请国内法学界以及律师界的知名人士发表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从各个方面为我们提供更深入细致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上下级人民法院审判业务关系的若干意见》已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93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审判工作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4.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规范臼嘲人民法院审判业务关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当前匕下级法院审判业务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规范,为构建科学的审级制度、促进各级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意见》的出台,具有重要的制度建设和司法实践意义,是最高人民法院按照中央司法体制改革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 :制度理想与现实流变对于上下级法院关系 ,我国《宪法》第 12 7条第 2款明文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人民法院组织法》第 17条也有“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受上级人民法院监督”的规定。很明显 ,我国现行司法体制的理想 ,是要将上下级法院关系界定在“监督与被监督”的框架中 ,从而有别于上下级行政机关的“领导与被领导”模式。然而 ,在“司法行政化”的宏观背景中 ,这一制度理想发生了诸多现实流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 )司法…  相似文献   

6.
何帆 《法律适用》2012,(8):15-19
职权配置是司法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上下级法院的职权配置问题。从改革路径上看,只有明确职能定位,才能精确配置权力。目前,我国共有3115个基层法院、408个中级法院、32个高级法院和1个最高法院。上下级法院之间,除了审判业务上的监督指导关系、执行工作上的统一管理关系,尚存在司法政务、司法人事、司法保障、审判管理、教育培训、司法统计、司法警察、司法协助、档案  相似文献   

7.
1.2010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2.法发〔2010〕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上下级人民法院审判业务关系的若干意见》已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93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审判工作实际,认真遵照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上下级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法院的管理体制是以地方党委领导为主、上级法院监督为辅的双重领导体制,同时受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上级法院主要在审判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对下级法院进行管理。本文旨在通过对法院上下级之间协调制约关系的思考,以便对此得出一个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调查研究是我党的光荣传统。调查研究是人民法院重大决策的先导和推进人民法院改革的重要前提,是人民法院总结审判经验,发现并解决审判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审判质量的重要途径,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更高层次的审判业务”(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调查研究工作的规定》)。因此,调研工作在法院工作中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对此大家认识是一致的。在这里,我主要想强调的是:加强调研工作还有利于在法院内部树立正气,某种意义上甚至是树立法院正气的最现实的必要的途径。从这个角度来认识和理解调研工作,有利于我们反思法院内部一些不良风气产生的原因及找准现实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法院管理体制改革是新一轮司法改革的核心所在。我国法院现行管理体制完全地方化和行政化,这是司法地方化和行政化的根源。构建新的法院管理模式,必须符合改革价值定位、符合中国特殊的司法国情、遵循法院管理的一般规律等标准。依据此标准,文章提出:借鉴司法委员会管理模式的外部资源获取方式,成立相对独立的司法委员会负责人财物等管理决策;借鉴司法自治型管理模式,实行法院内审判业务和行政管理事务相分离;以此两点为基础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司法委员会型管理模式并对司法委员会人员构成、运作方式、法官选任、司法预算等具体制度进行设计。法院管理模式的改革,需要修改法律扫除改革法律障碍、调整司法管辖区、理顺与地方党委管理、调整地方人大监督法院方式、改革上下级法院关系、成立专业化的司法行政管理机构、改革法院系统党组织、改造审判业务庭为单纯专业化审判组织等项改革措施进行配套。  相似文献   

11.
民事审判权从作用上讲是国家用以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国家权利;从形式上讲,它源于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审判程序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程序;而执行程序是人民法院行使民事执行权,强制实现权利义务关系的程序。本文通过法院裁判文书的制作、法院执行方面浅谈了关于法院民事审判与执行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审判管理,是指法院对审判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方式。①我国人民法院审判管理机制建设,从1999年第一个《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正式提出建立符合审判工作特点和规律的审判管理机制的任务开始,就一直在不断探索中前行。各级法院对审判  相似文献   

13.
张娟 《中国律师》2008,(8):64-66
对传统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理论的反思 法院调解,亦称诉讼调解。是指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争议的活动和结案方式。我国《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行政赔偿案件除外),不得适用调解,即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不能为解决行政纠纷而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14.
人民法院新闻宣传工作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落实审判公开制度、增强审判工作透明度的重要内容,是反映法院审判工作、法院改革和队伍建设情况,树立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公正司法形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与社会》2005,(1):69-69
在法院工作近三十年的谭发雄同志始终坚持严于律己、清正廉明。2003年担任陇县人民法院院长职务后,更是将亲民、爱民、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狠抓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和法院改革,使陇县法院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带出了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审判队伍。  相似文献   

16.
樊守禄 《河北法学》2003,21(1):70-77
从考察我国人民法院独立审判的法律沿革、存在问题和困难着手 ,就正确认识和理解执政党、立法机构和法院的关系问题以及法院独立审判和审级独立、法官独立的关系问题进行理论阐述 ,进而提出完善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革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审判委员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设立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成了众多基层法院的新举措.在实践中这一举措并没有达到当初设立专职审判委员会委员的目的,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作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王俊 《法制与社会》2014,(4):151-152,154
如何规范上下级法院关系是推进我国司法改革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规范上下级法院关系,我们可以此为契机不断深化改革,破除司法行政化、地方化的顽疾,并逐步完善案件请示、汇报制度,发回重审制度等,构造规范、合理的上下级法院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确处理好上下级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的关系,对当前的审判实践是很有实际意义的。我国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很明显,这不同于行政机关的上下级关系。行政机关的上下级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在业务上,上级行政机关领导、指挥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下级行政机关听命于上级行政机关。而上下级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是一种监督关系,这种监督关系,根据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精神,又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法院工作行政化是我国现行法院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审判权行使、法官考评以及上下级法院关系等方面。造成法院工作行政化的主要原因是院长权力过大且缺乏有效监督,法官缺乏职业尊荣感和独立判断的精神,上下级法院关系定位存在偏差等。法院工作行政化,违背司法工作自身规律,对于规范司法、公正司法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切不可等闲视之。我们应该从约束院长权力、改革法官考评制度、规范定案权、完善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正确定位上下级法院关系等方面着手来解决我国法院工作行政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