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一涵始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他力图将西方的政治制度照搬到中国以解决当时的制度危机。但是,他始终没有找到一条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途径,高一涵的政治思想在他们那代人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他的两难处境集中反映了五四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改造中国社会问题上所面临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2.
超越既有文献关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短时段观察和碎片化分析,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治理划分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起步、深化、优化与固化期,分析"党让社起""党助社长""党规社治"到"党进社强"的历史演进,呈现出共产党建构政治秩序的主体性、路径性和效能性。正在兴起的政党统合社会关系的模式源起于超大规模国家的复杂治理需求倒逼,其表明中国共产党正在推动中国政治发展朝向区别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和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前进,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未来图像,为理论研究深化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迈可·曼关于"国家能力"的理论,对研究中国政治颇有启迪。一个政府或政党拥有了国家权力,并非就具备了"国家能力"。国民党建立了一党专政的"党治国家",尽管在形式上垄断了国家的各项权力,但是其党义的混乱,不仅致使其内部派系纷争,而且加大了民众对其政权的疏离。国民党国家能力的弱势,终于加快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覆亡。国民党国家能力的弱势,给中国共产党人以深刻警示。  相似文献   

4.
统一战线历来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描绘了新时代"中国之治"愿景,部署了"中国之治"任务,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统一战线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首要的是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切实做到"四个着力",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正式将"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和制度化发展"的要求。联系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对经济体制改革甚至是对中国改革全局的重要影响,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实际上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了重要路径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常常出现一定程度的"失衡"现象,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国政治改革严重滞后甚至缺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之间的辩证关系,消除关于政治与经济改革的几个错误观点,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进一步推进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相协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夯实体制机制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体作用和推动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诉求,贯穿在十八大以来党的各项发展战略和布局中。"共建共治共享"是党吸收现代治理理念并结合中国发展现实所建构的适应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社会治理模式和治理体系。"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念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旨趣,"以人民为中心"构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价值内核和逻辑主线。  相似文献   

8.
"民族共治"是现代民族理论学界出现的一个新观点。该观点认为:在中国,民族共治与民族自治是同时存在的,它存在"双向两层面"的共治,是现代多民族国家政治建设的一个必然要求,也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本质特征。当前,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实践证明了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选择。"民族共治"是否真的可以取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主旋律以及在中国的现实土壤中有多少实现的可能性将是文章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以"党政体制"为结构基础和以"治党-党治"为轴心过程而形成的"党是领导一切的"的政治形态是理解当代中国与中国共产党的事实基础与理论起点。由此出发,通过解析新时代党建布局的创新逻辑可见,其突显出来的以执政"适应"为基础、迈向领导"自觉",以"先锋队政党"的主体建设为基础、坚持并强化"领导党"的全局统驭是中共作为使命型领导党之主体理性的外化实践。以此为主轴才能全面认识到,中央关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体系化要求蕴含着由"治党"向"党治"跃升的战略内涵,并受到既定战略规划之推进情况的直接影响。就现实进展而言,十八大以来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在筑牢基础、完整齐备、质量效能、先行先试等四大方面实现了累进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文 《外交评论》2011,28(6):61-72
从近年来互联网新趋势与世界政治新变化看,基于互联网2.0时代技术与观念的社交媒体,正在再造个体行为能力、重塑政治议程、拓展外交路径。在2011年许多国家的社会混乱中,社交媒体的影响力都得到印证,但这种新变化并没有引起中国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对此,本文简要描述了社交媒体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现状,总结互联网2.0技术引发的"世界政治2.0"现象及其特征,并针对世界政治2.0时代对中国的影响,尝试提出应对挑战和适应新形势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