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方若石 《世纪桥》2013,(10):53-5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只有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铸就“中国梦”的高度自信。  相似文献   

2.
方若石 《世纪桥》2013,(8):53-5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只有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铸就“中国梦”的高度自信。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科学完备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需以科学理性为遵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沿着历史唯物主义开辟的认识道路,厘清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结构层次,明晰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构建的整体性、衔接性、开放性、阶级性原则。在具体构建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应确立起内含理想信仰、理论信仰、事业信仰、政党信仰的核心体系框架,实现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以崇高理想激励人心、以先进价值凝聚共识、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文化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4.
信仰具有强大的协调力、凝聚力和激励力,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科学的信仰,具有其他任何信仰都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确立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全面实现及其成果的巩固,要求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作为一项根本任务。理论途径、政治途径和实践途径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和稳固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陈彦彦 《理论研究》2009,(6):23-24,F0003
当今时代,面对日益加剧的人与自然的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日益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社会进步观,把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马克思的自然观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定位,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依据,为当今人类摆脱全球性危机,走出生存困境,进而建构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作为突飞猛进的新兴媒体,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开辟了一个新的获取信息、学习、娱乐和交流的空间。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在促进我国经济、科技、文化、信念、生活、社会发展等方面,都起到推动作用,但伴随着互联网快车而来的各种当代世界思潮,冲击着社会各界,特别是我们的敌对  相似文献   

7.
信仰的构成包括信仰主体、信仰客体和信仰方式三大要素。从信仰构成的三要素解读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质、提高信仰教育的实效,并进一步坚定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包括共产党员和人民大众,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客体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和"三个自信",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不断追求是我们确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也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钱秋月 《求实》2016,(2):15-20
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现方式和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点和落脚点。当今世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影响最为直接、最为深刻的就是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一方面,它给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带来种种矛盾和挑战,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在文化全球化中实现着新的推进。我们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寻找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对待文化全球化应该持有的正确回应态度,最终形成全球化时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9.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确保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确保我们国家长期繁荣稳定的基础工程,也是当前思想政治建设一项极其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徐俊 《世纪桥》2008,(8):5-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完结的历史性工程。在新的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拓宽审视视野、转化理解视角,对于完整、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内涵,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本质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它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就真正体现自己民族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徐俊 《世纪桥》2008,(6):5-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完结的历史性工程。在新的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拓宽审视视野、转化理解视角,对于完整、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内涵,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本质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挂意义,它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就真正体现自己民族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是兼有道德信仰和政治信仰、个体信仰和群体信仰特征的思想体系,具有区别于其他信仰的科学性、崇高性和实践性特点。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辩护与批判、整合与凝聚、激励与动员、引导与稳定的社会功能,对于我们今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以及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正确把握信仰环境的多元性与开放性、信仰客体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信仰主体的先进性与广泛性、信仰路径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等特点,与时俱进地加强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这首先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地位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兴办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必然要求。针对文化多元化、后现代主义等重要时代背景对高校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挑战,本文提出了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几点建议,这包括:科学规划课程体系、精心组织教材编订、强调教师政治立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鼓励创新教学手段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至今,虽在发展过程中历经波折,但世界上从来没有哪种思想像马克思主义那样由思想信仰转化为改造世界、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物质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历史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深邃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历史洞察力,也必然昭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推动下,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将会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16.
孙静 《理论导报》2014,(7):21-23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当前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出现了信仰危机,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为了巩固共产党人共同的精神基础,必须采取措施应对这种思想危机,重新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琦  虞新胜 《求实》2006,3(12):46-50
作为一种信仰,马克思主义与历来的宗教信仰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与信仰的统一,是信仰活动和现实生活的统一,是个人和社会的统一。正确认识信仰的本质和内在机制,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从理论认识、信仰教育和行为追求等方面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8.
孙静 《世纪桥》2023,(2):49-52
大学生作为国家最具有朝气和活力的新生代青年,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才能担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重任,成为伟大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让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政治信仰再上一个台阶,把知识传授和信仰培育二者相互结合,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相似文献   

19.
马拥军 《探索》2012,(1):153-161
马克思主义包含工具和信仰两个层面。其信仰层面是共产主义和人类社会,其工具层面是价值理性和唯物辩证法。当今时代资本拜物教盛行,信仰层面逐渐失落,工具层面随之异化。要践行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恢复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层面,重建工具层面和信仰层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信仰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青年的个人发展,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乃至民族复兴的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高校必须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研究,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落实我国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