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93年9月5日中午12时左右,王某一家人正在家中吃饭,邻居陈某的孩子小强过来串门,王某家和小强同岁的小刚便放下饭碗和小强一起玩耍。王某家因从事个体熏烧买卖,故其门前靠河边的院内东北角放置一用柴油桶做成的炭炉,炭炉上放着一只烧菜用的大锅。这天锅内正烧着大半锅滚开的卤汁。王某一家人因正在吃饭,未想到小刚和小强一二人已到院中去玩耍了。嘻闹中小强用一扎拖把用的竹柄捣翻烧卤汁的大锅,锅中卤汁翻泼了一地,小刚因离得远未曾受伤,小强因来不及躲避,下腹部以下被严重烫伤。王某及其家人听到院内锅翻的响声,迅速出来拉起小…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一起私营医院缓报传染病疫情案件的案例分析,重点剖析该案在法律适用上的争议问题,即本案应适用上位法还是下位法。在探讨此问题时,本文分别从以下两个角度予以剖析,一是将对上位法进行法律解释的角度作为切人点,探讨在法律选择上本案是否会涉及到上位法优于下位法这一基本的法律冲突解决原则;二是从对下位法立法原则剖析角度分析下位法本身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论侵权损害的公平责任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责任应否是我国侵权行为法的一项归责原则,学术界认识不一。持否定观点的同志其理由主要有三点,一是认为根据公平原则解决的侵权损害问题不具有普遍性;二是认为公平责任应属于无过错责任的范畴,将公平作为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会造成三种原则主次不分并易误认为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是不公平的;三是认为将公平责任作为一项原则不符合《民法通则》的立法意图。本文仅就此发表一点  相似文献   

4.
王小龙  李雪 《法制与社会》2010,(22):26-26,31
在承担无过错责任的特殊侵权案件中是否适用过失相抵原则是民法学界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定论。本文认为无过错责任原则与过失相抵原则在理论和实践上并不相抵触,后者在前者中适用更体现公平合理性。但是在适用时,对于过失相抵原则必须有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无过错输血感染是指采用血机构在无过失的情况下,为患者输血而感、染疾病造成的损害。根据现行的法律规定,无过错输血感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及公平责任原则,这使得患者的损害无法救济或者救济不充分,这种规定无法体现法的公正性。笔者认为,无过错输血感染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有利于建立降低输血感染的激励机制,而且能够对患者的损害充分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6.
吴利平 《特区法坛》2006,(3):19-19,24
去年,定安县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土地侵权纠纷案件中,根据该案的特殊性,大胆地突破了当事人“不请不判”的原则,在经过多次耐心调解不成立的情况下,参照和依照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适用公平原则和保护无过错方、惩罚过错方的原则,作出了既合情又合理的判决(已经二审维持了原判)。该案的判决,真正体现了审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维护了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蒋先进 《中国司法》2001,(10):51-51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及民法法理,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通常有三种,即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其中,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大部分民事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部分特殊民事责任,公平责任原则适用于当事人双方均无过错但又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少量民事责任。关于违约责任应适用何种归责原则,《合同法》通过前,学界对此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大多数学者认为违约责任是过错责任;原《经济合同法》规定的违约责任也是过错责任。该法第29条规定:“由于当事人一方的过错,造成经济合同不…  相似文献   

8.
《法制日报》1999年1月24日法律服务专刊第一版每周一案刊登了廖美春同志的《患者较死并非医疗事故,医院无过错也应适当补偿》一文(以下简称廖文)。该文介绍的案情是这样的:患者黄瑞亨因患支气管哮喘在江西省南康市镜坝卫生院连成分院就诊,在第二次使用胎盘组织液时出现过敏反应,经抢救无效死亡,南康市和赣州地区二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均认定此不属医疗事故而属医疗意外。南康市人民法院和赣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两级法院审理此案后均认为医院对黄瑞亨死亡的后果无过错,但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判决医院承担死者的死亡补助费等费用的50%…  相似文献   

9.
也谈假冒健力宝中奖拉环买卖纠纷案的法律适用□辛尚民读罢李莉、向北海同志写的《谈假冒健力宝中奖拉环买卖纠纷案的法律适用》一文,笔者认为,作者对该案的法律分析和适用意见是正确的。但是笔者同时认为,该案在审理中,还应该充分考虑过错原则的适用第一,该案原、被...  相似文献   

10.
某市人民检察院收到一起交通肇事案件,该案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因犯罪嫌疑人在交通肇事致一人重伤后逃逸,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公安机关以犯罪嫌疑人构成交通肇事罪移送审查起诉。对于本案,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11月10日作出了《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认为构成交通肇事罪;一种意见认为本案不符合《解释》的规定,对交通肇事逃逸不能重复评价,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可以看出,本案的争议实质上是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内涵及适用等方面的争论。  相似文献   

11.
赵煜 《中国检察官》2014,(12):46-48
正一、基本案情张某系某市政协副主席。2009年,张某向该市人社局局长打招呼,帮助私营企业主王某之子违规录用为公务员,收受王某所送10万元。2010年,张某任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年其在收受私营企业主李某10万元后,向该市某县公安局局长打招呼,要求对李某妻弟县公安局干警顾某在职级晋升方面予以关照。后该案案发。二、分歧意见本案的核心问题在于,张某作为市政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保护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校园伤害赔偿案件也得到司法实践应有重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对此类案件的处理作出了明确规定,但该条适用过错责任为归责原则不利于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所以笔者认为确定学校责任时应适用过错推定原则,但无过错时不能以公平责任原则让学校担责。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与社会》2008,(1):36-36
问:我的孩子小明和另外两个孩子小强、小景在一起玩耍时起了争执,小强把小明推倒在地,小明头部受伤。我们要求小强的父母赔偿.小强的父母却说是小明自己摔倒的。请问:9岁的小孩可以出庭作证吗?  相似文献   

14.
公平责任原则作为在侵权领域分担责任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我国理论与实践中长期存在争议.公平责任原则在现实中的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当过错原则与无过错原则无法适用于具体案件时,公平原则在此时便能达到平衡各种利益的作用.本文通过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有关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希望更加恰当地被理解公平责任原则与更加正确地将公平原则适用于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15.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归责原则,它仅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能作为一种独立的归责原则,这是由其存在的价值和立法意图所决定的。但无过错责任原则并不是完全倾向保护受害人一方,加害人可以法定的阻却性违法事由而主张免责。文章首先探讨了该原则的概念和法律特征,进而比较无过错原则与其他原则之不同之处,同时又分析了该原则的免责事由,从而加深对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认识,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  相似文献   

16.
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主要包括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以及公平责任原则。在日常生活中,过错、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应用得最多的原则,广为人们接受。而公平责任原则虽然也在《侵权责任法》中明确规定出来,但因其适用条件苛刻,另外给予法官自由裁量的范围过大而为广大法学家们争执不已。然而,一个法律原则的适用决定着其存在的意义。因此,笔者仅就自己的意见谈谈在几种特殊场合下的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  相似文献   

17.
司法信箱     
本案减轻处罚时能否适用管制刑?编辑同志:被告人刘某犯玩忽职守罪,情节一般且有投案自首的情节,按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量刑幅度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法院在处理该案时,对其减轻处罚,请问能否适用管制?江西省分宜县人民法院朱文洪  相似文献   

18.
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一般情况下,民事责任的确定坚持过错原则。但对特殊侵权行为的责任,《民法通则》另有规定。不过,特殊侵权损宫赔偿纠纷往往案情复杂,处理难度大,司法实践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坚持无过错责任、推定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原则。一般侵权行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特殊侵权行为则适用无过错责任、推定过错责任、公平责任三种不同原则。特殊侵权责任案件,无过错责任是主要的,推定过错责任是少数,公平责任原则是个别的,但他们同时并存,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特殊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公平原则与公平责任原则之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平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 ,公平责任原则是民法的具体原则 ,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公平原则支持着公平责任原则 ,但公平原则不能越位替代公平责任原则而适用。公平责任原则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和功能 ,应为与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并列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20.
责任法中它表现为公平责任。它弥补了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不足,但其在理论上尚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本文从公平责任原则的概念、适用条件和具体情况等角度作了阐述,旨在认识公平责任原则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