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学是最早提出边疆治理概念并深耕边疆治理研究领域的学科。目前中国的边疆治理研究,仍面临着创新研究方法、开拓研究领域和激发新的知识增长点等问题。比较研究方法是政治学的经典研究方法之一,将这一方法引入边疆治理研究而形成的研究领域即“比较边疆治理”。但要使“比较边疆治理”成为较具活力和贡献力的领域,不仅需厘清比较的基本逻辑,把握研究的主要论域,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比较研究的维度。而在全球化时代,国家要有效谋划好边疆和边疆治理,更应重视和加强边疆治理的国别比较。其中,大国的边疆统合、强国的边疆战略、邻国的边疆政策及小国的边疆经营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正>核心提示: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和脱贫攻坚,始终像抓经济建设一样全心全意抓民生保障,统筹推进脱贫攻坚、民族团结和巩固边疆工作,高度重视抓好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不断巩固发展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现场】"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新春贺词时动情地讲道:‘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从总书记的话里透露出,现在中央对于  相似文献   

3.
黄明勇 《创造》2024,(1):74-77
<正>“西畴精神”是在党的领导下以西畴县为代表的云南边疆各族人民为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在推动生态治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山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时代精神,是激励边疆党员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担当使命,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边疆治理是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中央决定实施全面的对外开放战略,提出要扩大沿边开发开放、培育沿边开放新支点、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广大边疆地区,尤其是内陆边疆地区,开始由之前的主要被动承接开放向现在的主动对外开放转变。许多内陆和沿海边疆省区,都根据国家全面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确定了本省区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这奠定了中国边疆地区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在国家全面对外开放战略下,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未来中国边疆治理需要处理好边疆开放与边疆安全、边疆开放与内地开放衔接、边疆开放与周边国家关系这三对重大关系,这不仅关乎未来中国边疆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也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城市民族工作、民族关系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原因,一些影响城市民族关系的问题依然存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城市民族工作呈现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边疆学是21世纪一门方兴未艾的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加强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位一体建设,既是民族学一级学科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国家边疆安全、边疆建设和边疆发展的重大课题,更是新时代赋予边疆学人的重要历史使命。中国边疆学研究具有优良深厚的学术传统,边疆学学科体系建设已迈过它幼年的起步阶段,进入了青壮年厚积薄发的发展阶段。边疆民族地区是边疆和边疆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和核心区域,对边疆历史与现实问题的研究,已突破传统边疆史地研究的范畴。其中边政学研究是边疆学研究的前奏曲,三大体系研究是边疆学最主要的内容,研究成果服务于边疆治理是边疆学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的价值目标。中国边疆学研究属于多学科综合性研究,现实边疆是对历史边疆的延续,对边疆现实问题的研究离不开对边疆历史的解读。中国边疆学隶属于民族学学科体系,是一门专门研究中国边疆的科学,已构成独立的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具有建成独立学科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今日民族》2011,(8):51-52
百年树人费艰辛,春风化雨始育成。 三千弟子声华震,好为边疆作长城。 ——王均、林美清(退休教师)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的利益边疆已经大大超越了国家传统的领土边疆,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利益边疆具有超越性、建构性和融合性等特点;利益边疆是一个有着多层次复杂结构的整体系统,它体现为高边疆、深边疆、信息边疆等等;为了捍卫国家的利益边疆,我们应该把传统的领土边疆防御观转换到利益边疆防御观,积极建构国家利益边疆的防御能力体系,探索利益边疆防御能力体系的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我国边疆治理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将满足边疆各族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边疆治理的价值定位;拓展边疆治理的对象,明确边疆治理的重要意义,擘画边疆治理的“路线图”,强调边疆治理的领导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善发展了党的边疆治理理论;积极构建边疆发展的大格局,坚持海陆统筹,建设海洋强国,不断巩固边疆稳定的深层次基础,全方位保障边疆的安全,加强边疆基层党的建设,开拓了党治理边疆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边疆政策和当代边界问题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开展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的研究,有助于对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规律的进一步认识;而面对动荡多变的当今世界,中国边疆史地工作者更应该直面当代中国边界的诸多问题,通力合作,进行创造性、超前性研究。并提出在研究中必须注意处理好研究客体与从属的关系;研究与决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边疆治理是高度理性化的国家行动,必须在其顶层设计中首先设定正确而明确的价值理念,以此作为行动的指南和依据。科学合理的价值理念将大大减少边疆治理的非理性行为,从而提高治理的有效性。根据我国陆地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我国陆地边疆治理的价值追求应该是富裕边疆、法治边疆、文明边疆、和谐边疆、平安边疆和美丽边疆。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继承党的历代领导人边疆治理方略基础上,因应边疆治理实践需要,聚焦边疆治理的重大战略问题和突出难点问题,对新时代我国边疆治理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包括治国必治边、协同推进陆地和海洋边疆治理、统筹传统形态和新形态边疆治理等边疆观和边疆治理观,以及新时代边疆治理的主要任务和战略举措等主要内容。习近平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清晰地彰显出政治地理空间思维、整体性治理思维、内外联动思维和精准治理思维等国家治理思维,是新时代我国边疆治理的顶层设计,是深化边疆治理理论研究和推进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南和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3.
软性边疆产生并凸显于全球化快速推进进程中。在全球化进程中,硬性边疆的充分发展、科技革命的影响、全球公共问题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以及争霸全球化的推动等5方面因素催生了软性边疆,使得战略边疆、利益边疆、信息边疆、文化边疆、经济边疆等软性边疆纷纷出现。产生于全球化快速推进进程中的软性边疆反过来又产生了全球性影响,推动软硬结合的复合型边疆观念的形成,导致国家利益观发生深刻变化,倒逼主权国家安全观念的升级,对国家主权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使得国家之间的边疆争夺更为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边疆学理论研究风起云涌之后,学者们并没有从思潮澎湃的海洋寻找到登上陆地的通路,无论是官方的学科目录还是教育专业设置,都还没有给中国边疆学一个正式的名分,每个研究团队或者个人都是依附在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管理学、国际关系学甚至文化传播学下开展边疆学理论研究。这种状况说明,中国边疆学理论研究本身出了问题,或者说研究的出发点需要重新认识。以中国边疆理论的“元”问题为核心,努力解构边疆观,是重构中国边疆学的逻辑起点。解构边疆观,就是从学理上批判目前流行的边疆概念和观点,指出这些流行观点对边疆学创新的阻碍,在此基础上探讨新的边疆学建构的出路,以期实现重构边疆学。  相似文献   

15.
在边疆对于国家发展意义日渐凸显的背景下,我国的边疆研究在持续升温。然而,边疆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却未被聚焦,其中的一些认识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现实。为了边疆研究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其中的一些问题给予澄清。一是在如何看待中国边疆的问题上,须在揭示边疆本质的基础上明确边疆的构建性质,将边疆界定为疆域的边缘区域,确定边疆的变易性;二是在边疆治理的定位问题上,须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看待边疆治理,明确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三是在陆地边疆治理结构的调整问题上,须在调整治理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重新确定其目标和任务;四是在海洋边疆治理问题上,须依据国家治理和发展的大局来确定治理目标,促成中国由陆权国家向海陆复合型大国转变;五是要以理性的态度来看待新形态边疆,明确中国边疆的多样性和立体性;六是要看到边疆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并促成了“边缘—核心”双向互动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边疆是国家疆域边缘部分具有特殊性的,国家采取特殊措施对该特定区域进行治理的基础上界定的。生活于边疆这个特殊的政治地理环境的人们,组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边疆社会。在这个特定社会环境中形成和运行的政治,与国家核心区的政治具有明显区别,因而可以界定为"边疆政治"。随着人们对边疆政治的特殊性和意义的逐渐自觉,边疆政治研究也逐渐形成,历史上的边政研究就是其典型。在近年来中国逐渐崛起的过程中,边疆及其治理的地位和意义日渐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边疆政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进而也凸显了边疆政治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为了促进边疆政治研究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边疆政治研究本身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证,进而明确边疆政治研究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并厘定中国边疆政治研究的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地域的不同,可以把国家治理划分为腹地治理和边疆治理。在边疆治理中与腹地治理相同或相似的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构成边疆治理的一般客体;而边疆省区面临的特别迫切或特殊的公共事务构成边疆治理的特殊客体,包括边疆开发和发展问题、民族问题、国家安全问题、政治认同问题等。区分边疆治理的一般客体和特殊客体是为了凸显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格局中确实具有特殊性,对特殊客体的治理彰显了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格局中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清 《今日民族》2012,(1):54-57
云南是全国世居民族最多、特有少数民族最多、民族文化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将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并把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作为桥头堡建设的战略定位,标志着云南民族地区进入一个划时代的发展阶段,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在此背景下,处理好民族地区节庆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边疆治理:族际主义还是区域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平 《思想战线》2008,34(3):25-30
中国的边疆同时也是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因此.边疆治理就面临着是以处理族际关系为主还是以处理边疆的区域性问题为主的选择.以处理族际关系为主的治理是族际主义取向的治理,以处理边疆区域性问题为主的治理则是区域主义取向的治理.秦统一中国到18世纪中叶的边疆治理,基本上是族际主义的治理.18世纪中叶以后,区域主义的边疆治理避步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边疆治理,则主要采取了族际主义的方式.今天,随着边疆形势的变化和边疆问题的转型,边疆治理应该构建一种区域主义的治理模式,增强自身的效能.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15,(6)
晚清以来,尤其是19世纪70年后,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边疆危机。陈虬高度关注边疆危机,他痛陈列强威胁中国边疆安全的事实,理性分析中国边疆危机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自己治理边疆的方略。陈虬对边疆危机的高度关注与思考,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的共同心声,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