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鸭疫李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冯加明韦婷黄夏李华明(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防疫检疫站南宁530001鸭疫李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此病在30年代国外就有报道,国内在80年代先后证实北京、广东也有此病。19...  相似文献   

2.
近二十年来,我区不断有猪水肿病发生,据统计1982年发病3803头,部分地区仔猪(50斤以下,下同)发病率达1.5%左右,致死率在80%以上。为了摸清猪水肿病的病因,做好此病的防制工作,我们在1982年对本区猪水肿病发病较多的泰县、江都和发病较少的宝应、邗江等县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实验室诊断,证明硒和维生素E缺乏是我区猪水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3.
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近年来,世界各地尤其是北美和西欧均发现经食品感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菌病患者呈增加趋势。国内食品中李氏菌的污染也相当严重,直接影响着人民的健康。食品中单核细胞的检测,一直采用分离培养法,从采样到获得结果需要几周时间。Datta等(1988)、Bessesen等(1990)和Deneer等(1991)分别应用同位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省有些地方的猪只发生疑似猪传染性胃肠炎。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均和国外报道的猪传染性胃肠炎(TGE)一致。1978年春我院用四平地区某猪场自然感染此病猪的小肠悬液接种2~4日龄的健康仔猪。接种后24~48小时,内均发典型“TGE症状”。取其小肠经电镜观察只见冠状病毒,据此最后确诊我省近几年来所流行的猪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所引起的猪传染性胃肠炎(TGE)。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腔上囊病、传染性腔上囊炎、甘博罗病,由病毒所引起,主要侵害幼雏和中雏。目前,此病已广泛传播于世界养禽业发达的国家。日本从1965年开始发生,现已蔓延到全国。我国亦有不少地区发现此病。近两年来,已引起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和养禽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仔猪先天性震颤综合征的调查和分析张家峥,童战江,孟连枝,牛林山,牛桂玲(河南省许昌市畜牧兽医站461000)仔猪先天性震颤综合征。又称为仔猪先天性肌阵挛或仔猪先天性震颤,1854年德国Scholler报告了此病以来,世界各地陆续报道了此病。据称在美国...  相似文献   

7.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传染性极强 ,发病率高 ,但死亡率低。本病通过病猪或带菌猪的鼻液、飞沫直接或间接传播 ,各年龄段的猪均易感染本病。病猪表现代谢障碍 ,生长发育迟缓 ,甚至停滞 ,给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 0 0 2年 2月末 ,长春市绿园区某个体猪场发生本病。1 发病情况2 0 0 2年 2月 ,长春市绿园区某个体猪场从附近一种猪场购进 5 0~ 5 5日龄断奶仔猪 42头 ,其中长白猪 10头 ,大约克猪 3 2头 ,隔离饲养。 7d后个别仔猪出现打喷嚏、咳嗽等症状 ,当地兽医诊断为感冒。采取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1982年秋末发现了一次断奶仔猪的暴发性伪狂犬病,现将有关流行病学、临床、剖解及病原分离与鉴定等资料报道于后。 (一)流行概况 四川省某农场饲养的3头母猪及33头架子猪,饲养管理条件比较良好,每年定期对所有猪只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及猪链球菌病预防注射两次。两头5岁母猪于1982年8月中旬产仔,共22头,断奶时存活16头。仔猪发育正常、体况中等、平均体重断奶时8~15公斤。10月23日突然死亡1头,同时发现有4头体温升高(41~41.4℃)及气喘,立即用大剂量青、链霉素按时治疗,其它猪只也用青、链霉素预防注射。10月24日对全群仔猪立即用猪瘟及猪丹毒二联弱毒苗进行紧急预防注射。鉴于病猪呼吸道症  相似文献   

9.
蛋用鸡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特征症状是病鸡头部发绀、腹泻、单核细胞增多 ,同时发生肝坏死和痛风。 192 9196 0年本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 ,196 0年后报道该病的资料减少 ,目前已较为少见。 1999年 7月 ,沈阳市于洪区某养鸡场 180日龄产蛋鸡发生该病 ,并致 18%的鸡死亡。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鸡舍闷热 ,鸡突然发病和死亡 ,日死亡鸡 10 2 0只 ,产蛋量下降 30 %左右 ,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 ;病鸡精神萎顿 ,无食欲 ,腹泻 ,粪便中有多量呈白绿色尿酸盐 ,鸡冠呈蓝紫色 ,眼窝下陷、干涩 ,爪部皮肤干燥、粗糙呈脱水状 ,多于隔离后 37d死亡。病理变化 …  相似文献   

10.
猪的蓝耳病(Blue EarDisease)是由一种病毒(L-elystad Virus)引起猪的一种传染病。1987年美国农业部首次报道了此病,并定名为“猪生殖道及呼吸道症(SRRS)。此病传入欧洲后,又称为“蓝色流产病(BAD)”或“神秘生殖道症候群”(MRS)或“母猪神秘疾病(MSD)”等病名。此病最早由北美洲流行,后来传入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国,目前正在西班牙、法国、英国等国家流行,造成母猪流产和死亡增加7%~10%,断奶前后的仔猪死亡率高达60%~80%的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1998年在湖南省娄底、益阳、长沙等地的部分猪场先后发生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此病在湖南省尚未见报道,笔者对长沙某外贸出口猪场发病猪群进行了系统诊断。1 发病情况该猪场有母猪240余头,仔猪1000余头,生长肥育猪700余头。4月15~16日开始发病,先后有10余头母猪、100余头仔猪、20余头生长发育猪发病,总发病率在8%左右,总病死率达72%。2 临床症状急性病例多突然死亡,有些表现体温升高(41℃左右),呼吸急促,犬坐式呼吸,治疗不及时常于2d内窒息死亡。慢性病例体温稍有升高,咳嗽,腹式呼…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国内许多单位对猪传染性胃肠炎开展了研究,在该病的诊断、治疗及其病原分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用人工哺乳仔猪的方法多次地进行过感染试验,发现用人工哺乳仔猪做传染性胃肠炎感染试验,往往会受到饮食性腹泻的干扰。所以,后来改用母猪自然哺乳的仔猪做感染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和初步结果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自从1981年赛鸽感染鸡新城疫病原禽副粘病毒1型(A/PMV-1)以来,此病先后发生于意大利(1982)、西德(1983)、英国、法国(1984)及葡萄牙、瑞士、瑞典、匈牙利和荷兰(1984),颇有横扫欧洲之势。非洲的苏丹和日本,亦有发病报道。近年,我国海关也从香港进口的鸽群中检出此病,已引起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14.
用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抗体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抗体张净夏谦高晓燕王巧全韩国珍(上海动植物检疫局200032)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是引起仔猪肠道疾病的冠状病毒,仔猪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呕吐、水样腹泻乃至脱水,2周龄仔猪感染后死...  相似文献   

15.
《兽医科技杂志》1982年第12期刊登的《母仔猪半去势育肥试验》一文,阅后感到有几个问题有必要与李双武同志商榷: (一)所谓半去势母仔猪,实质上是体态与母猪一样,而性生理功能活动不完全的、不能妊娠的母猪。原文未讲清母仔猪半去势的生长优势机理。切除子宫角,保留卵巢,无非是让性激素持续存在以刺激机体。那么,全去势的母仔猪,行人工性激素刺激,也可能有同样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生仔猪低血糖病的报道和资料所见甚少。1978年3~4月我场一队猪场发生 此病,在新生仔猪中造成大批死亡,发病率几乎100%。 (一)一般情况 该队1978年春季基本母猪40头,怀孕母猪31头,其中流产3窝,占怀孕母猪的9.7%;实产28窝,占90.3%,活产仔猪184头(28窝中死胎、木乃伊较多),平均每窝活产仔6.6头;因低血糖病死亡113头仔猪。  相似文献   

17.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当初生1~3天龄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疾病。以拉黄痢、昏迷、很快死亡为特征。剖检见小肠有卡他性炎或无明显病变。 我们种猪场有土种大花白母猪121头与外来种母猪72头,共193头。1982年3月开始发生流行仔猪黄痢。初时用防治仔猪白痢的方法,收效甚微,发病仔猪多归死亡,死亡率高达90%左右。即使耐过,生长发育也严重受阻。后改用链霉素葡萄糖合疗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简称AILT)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疾病。最早在1925年由May和Tittsler报道在美国发现。后来,加拿大等一些国家也报道有此病流行。我国1966年曾报道发现此病,近一、二年来,有报道说明北京、广州等地也有此病流行。 AILT在家禽高度集中地区对鸡是一种严重疾病。可造成鸡产蛋量下降、死亡等损失。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于1980年3月至1982年8月在人畜地方性氟中毒的重病区,对猪氟中毒进行了诊断与治疗试验,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 (一)发病情况 主要见于产后母猪和新生成窝仔猪。三年中在2524头猪中有95头发病,占3.8%;其中母猪46头,占母猪总数195头的23.6%,仔猪49头,占仔猪总数985头的5%。95头病猪中,治前致死率母猪为2.2%,仔猪为48.9%。发病率伴随胎次增加而有升高趋势,1胎次发病头数占发病母猪数的6.5%,2胎  相似文献   

20.
幼驹棒状杆菌病又称传染性支气管肺炎。临床特征是喘鸣、高温稽留、双目失明。多危害2月龄以下幼驹,治疗效果不佳。其病理变化以肺脏化脓为典型病变。病原是马棒状杆菌(Corynbacterium equi)。 我场于1972年首次发现本病,间隔四年后于1977年再次发生,延续到1982年。六年来,共产驹156匹,发病47匹,死亡29匹,康复18匹。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