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邹丽丽 《学理论》2008,(18):18-19
本文从英美法中过失概念的历史、过失的法律性质、过失概念的几个重要因素等方面阐释了作为英美侵权法重要内容的过失概念的精髓,并试图就我国侵权行为立法中关于过失方面的规定提出几点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侵权责任法是一部专门性、技术性及思辩性都很强的民事立法。基于其调整对象的复杂性、特殊性和重要性,在多元利益的复杂权衡和多种价值取向的艰难博弈中,侵权责任法吸纳当今中外最新立法、司法经验智慧和学理研究成果并努力将现代立法技术发挥到极致。侵权责任法犹如一座法律富矿,在立法考量、立法理念、立法价值、立法关切、立法逻辑、立法传承等方面浸润着极其深邃的人文气度和极富理性的规则取向,充分展示了颇为独到的立法特质。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12)
学校承担民事责任的基础是其安全注意义务。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分为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我国的《侵权责任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及关于学校的补充赔偿责任方面的法律法规等,对学生伤害事故的侵权责任规定仍存在较大的缺陷。要从立法方面、司法方面和制度方面完善学生伤害事故中侵权责任的认定。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种侵犯个人信息权利的案例时有发生。网络个人信息的保护迫在眉睫,加之我国立法方面的缺失,使个人信息侵权保护变得更加艰难。因此,在侵权法保护方面,完善侵权行为的责任承担内容和方式,为网络个人信息侵权提供司法救济。以期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冶进海  马慧茹 《学理论》2010,(11):119-120
面对不可避免的"新闻官司"的现实挑战,新闻媒体该如何做到坚持真理、出于公心、实施社会所赋予的媒体自身的舆论监督职能呢?本文从舆论监督中常见的新闻侵权现象出发,分析造成新闻侵权的几大构成要件,指出常见新闻侵权的主要过错在于新闻行为人的过失,由此阐明新闻行为人在舆论监督中需要注意的几方面要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和粗放型经济发展之间矛盾愈演愈烈,环境侵权作为一种特殊侵权,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环境侵权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潮。虽然在当前的理论研究与立法建议中,学者们对侵权责任法的制定还有许多不同观点与分歧,然而绝大多数学者都认同应当全面规定侵权行为类型,可以说在这个层面上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因为只有类型化,才能够使侵权责任法便于理解,才能增强其可操作性。文章主要从类型化的不同标准入手,对侵权责任类型化进行分类,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类型化环境特殊侵权责任,以期为环境侵权救济的立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首先必须明确三个问题:国家侵权是否会产生精神损害,国家侵权造成的精神损害依现行国家赔偿法能否得到赔偿,国家赔偿法是否应规定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关于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有关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应明确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标准和计算方式,并做好具体的条文设计。  相似文献   

8.
安全保障义务在我国立法上的确立具有重大意义,不仅是对传统侵权法只重视积极侵权行为而轻视不作为的侵权行为偏颇的纠正,更是重视人权的体现。但是其中关于安全保障义务合理限度范围的立法规定仍然存在不足。因此,笔者从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认定标准和承担责任的范围着重论述了如何合理规定安全保障义务的限度范围。  相似文献   

9.
张健 《各界》2009,18(11)
目前我国涉及ICP的法律纠纷愈来愈多,笔者从针对搜索服务的侵权诉讼,虚拟财产保护中ICP的法律责任、恶意程序传播中ICP责任界定三方面,扼要分析了ICP如何承担法律责任,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29)
对检索出的近几年有关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Internet Trade Platform Provider,简称ITPP,本文所研究的是ITPP中的C2C类型)商标间接侵权的国内案例进行分析后得出我国司法对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商标间接侵权这一问题的处理所存在的问题(防止重复侵权、初步侵权证据)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对策:一是当IPP按照侵权投诉通知的要求删除侵权信息后,应当采取措施防止该侵权卖家再次实施侵权行为;二是初步证据只要能够证明相关商品信息有侵权的嫌疑即可。  相似文献   

11.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故相应的救济途径也有别于传统民事侵权救济。通过分析现行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救济途径及其实现的困难,对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救济途径中的非诉程序、原则等方面进行重构,以期能使公众更好地采取维权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2.
陈力 《学理论》2010,(2):95-96
在我国理论学术界,对专利直接侵权行为的研究较多,对专利间接侵权行为的探讨甚少。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其专利法中写入了有关专利间接侵权的规定,而我国专利法并没有关于专利间接侵权行为的明文规定。人们总以最高人民法院的民法通则意见第148条:"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共同侵权人,应当承担连带民事责任。"为依据来判定专利间接侵权行为和追究间接侵权人的侵权责任的。本文先从专利间接侵权的概念及其行为的表现形式入手,进而比较其与专利直接侵权的关系,并着重分析专利间接侵权的构成要件和其归责原则,从而达到对专利间接侵权行为准确判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试论网络侵权中主观过错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玲 《学理论》2014,(5):98-100
网络侵权不同于传统侵权不仅在于实施的手段方式等外在表现,更在于法律规制上的特殊性,这是一个大的法律课题,主观过错的法律认定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网络侵权行为相关法律规范过于原则化和笼统化,在实务中遇到很多操作性难题,还有待相关的司法解释予以完善,对网络侵权的规制提几点建议:进行网络专门立法;运用相关司法解释进行补充说明;增强网络服务商的行业自律。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对和谐社会建设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侵权责任法"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触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与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是一脉相承的。侵权责任法体现的发展趋势,顺应时代特征和人民需求,与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完全吻合的。侵权责任法彰显了民法精神,作为其核心内容的"保障私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5.
解艳丽 《学理论》2012,(3):63-64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规模展开,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环境侵权现象日益严重。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产生的环境侵权与民事救济将成为今后中国一大社会问题。我国目前尚缺乏对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全面深入的研究,同时,由于环境侵权不同于传统的民事侵权行为,其法律救济存在着诉讼困难、救济不足、索赔困难等不少问题。立足中国国情,分析我国现行环境侵权法律救济制度的现状,并提出了完善环境侵权法律救济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我国环境法律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7)
"反向混淆"并非是商标侵权领域的传统概念。我国的商标法虽然并未规定反向混淆,但是司法实践中也陆续出现了多起反向混淆案件。此次的金阿欢诉江苏电视台"非诚勿扰"商标侵权案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反向混淆的构成、认定标准等与传统商标侵权存在着差异。本文拟从"非诚勿扰"商标侵权案出发,对反向混淆的认定及案件的判决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苏国平 《学理论》2013,(13):114-115
根据传统的民事理论,民事侵权一般被认为是以直接作为的方式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大多是作为侵权责任。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权利意识逐步提高,以不作为方式侵权的情形越来越多。从法律上进行完善,明确不作为侵权行为人的责任类型、细化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对于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35)
专利是对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保护方式。自1985年我国开始实施专利法以来,已公开的中药专利达三万件以上。但是我国中药业者缺乏相关经验,导致制度不是很完善。由于中药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国内中药专利的申请和保护存在许多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我国现行的专利法和有关中药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不够完善,在中药专利保护方面没有针对性。从我国中药专利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些看法及建议如下:完善我国中药专利保护制度的法律规范;制定中药专利侵权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9.
网络的发展开启了著作权保护的新篇章。在网络著作权保护立法不断完善的同时,各种侵权案例也在不断涌现,其烦琐和复杂显现出了法律条文的不足。特别是普通网络用户这一网络著作权的可能侵权主体对自身行为性质缺乏认识。对此,通过对普通网络用户对网络著作权常见侵权行为进行分类分析,确定其不同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可以明晰其侵犯网络著作权的行为类型。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并于2010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法律秉持着平衡医患关系、和谐解决医患纠纷的理念对于举证责任分配进行了专章规定.拟从医疗侵权纠纷举证责任分配的立法过程出发,探寻导致立法内容产生和变化的价值内因和社会外因,并提出建立医疗损害保险制度,以期能够完善立法、更好地维护人民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