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办理了一些聋哑人犯罪的案件,有机会接触聋哑人犯,对他们的特点有了某些粗浅认识。现结合具体案件,从聋哑人的生理缺陷和心理特点,谈谈对聋哑人犯罪的处刑可以轻于正常人甚至免除刑罚的原因,以及处理聋哑人犯罪案件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聋哑人犯罪呈上升趋势,而聋哑人犯罪案件的打击处理率却降低了,这给社会、家庭均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严重地危害了社会治安,本文结合办案实践,提出一些打击处理、预防此类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肖志勇 《法庭内外》2007,(11):49-51
聋哑人的世界,无声的世界。其中,身残志坚的大有人在,同样,因为生理残疾导致心理残疾而致犯罪的人也不少。聋哑人因为与他人无法进行正常的言语沟通,聋哑人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聋哑人社会圈。聋哑人自身心理和生理的缺陷使其容易遭致社会公众的歧视,在心理失衡和物质需求膨胀的双重作用下,他们极易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  相似文献   

4.
聋哑人及盲人的法医学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聋哑人、盲人犯罪时有发生,考虑到这类残疾人的辨认.控制能力比正常人差,我国《刑法》第16条规定对聋哑人、盲人犯罪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这一法定从轻、减轻处罚原则,在司法实践中普遍得到遵守.但如何认定罪犯系聋哑人或盲人,通过什么程序、人法确定等问题缺乏统一认识,造成执法困难.笔者在此就聋哑人、盲人的法医学认定作一浅析,供同道们商讨.是否聋哑、盲目及其程度的确定是法医学认定的中心任务.其诊断标准以套用日前临床诊断标准比较合适.根据司法实践,笔者提出下述意见.符合下述三项条件的应诊断为聋哑症:(!…  相似文献   

5.
高为民 《法制与社会》2010,(36):259-260
我国《刑法》第19条规定聋哑人犯罪可以减免处罚,然而司法实践中的聋哑仅以生物特征为标准,有不尽合理之处。生理器官的障碍不是减轻责任的当然理由,需要考虑行为人的辨认和控制能力,并经过专门机构的鉴定,才能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对聋哑人的处罚。  相似文献   

6.
聋哑青少年犯罪现象越来越多,严重地危害到社会治安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对聋哑青少年犯罪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对其犯罪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提出了预防和减少聋哑人犯罪的措施,希望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广州市区的一些交通堵塞路段,出现了一种新的犯罪形式,即一些聋哑人结成团伙拍车门进行盗窃犯罪。本文就此类案件进行了初探,分析了其形成的有关因素,犯罪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侦防对策。  相似文献   

8.
聋哑人是生活中通俗的称谓,在学术上常称为"喑哑人",我国刑法第十九条将之界定为"又聋又哑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更多的聋哑人开始走向社会,但由于各种原因,聋哑人犯罪也日趋增多.由于法律对"又聋又哑"缺乏相关的司法解释,且刑法未规定"又聋又哑的人"须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而导致聋哑人认定多有争议.实践中较为普遍的做法,是以行为人持有的残疾证作为判断的依据.然而,办残疾证时进行的残疾鉴定,不具备与司法鉴定同等的证明效力.本文作者通过1例聋哑人的司法鉴定,对其鉴定要点,尤其是鉴定程序、鉴定方法、适用标准等进行分析,以其对同类案件的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郭峰 《法学》1982,(11)
事实上的从宽情节是相对于法定从宽情节而言的.法定从宽情节就是刑法明文规定的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节.比如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的人犯罪,聋哑人、盲人犯罪,预备、未遂和中止犯罪以及自首等.对具有法定从宽情节的案件,人民法院在量  相似文献   

10.
试论身份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身份,一般是指人的出身、地位和特定的资格。在刑法理论上,将由于一定身份而成立的犯罪或影响刑罚轻重的犯罪,称之为身份犯。这里的身份既包括自然身份(如男子、聋哑人等),也包括法定身份(如证人、国家工作人员等)。根据身份对刑事责任所起的作用,可以把身份犯分...  相似文献   

11.
解救被拐聋哑人70名公安部A级通缉逃犯杨二都落网 记者近日从公安部获悉,公安部日前指挥安徽、四川、辽宁、湖南、山东、河南等21省区市警方开展集中抓捕解救行动,摧毁61个危害极大的拐骗操纵聋哑人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60名,解救被拐聋哑人70名,公安部A级通缉逃犯杨二都在行动中落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对构成犯罪,可以或应当免诉的情况规定了十个法定条款。其中适用于盗窃罪的共有八个条款。即:1、在境外犯罪的(第7条);2、聋哑人或盲人犯罪的(第16条),3、预备犯(第19条);4、中止犯(第21条);5、从犯(第24条),6、胁从犯、被诱骗犯(第25条),7、自首犯(第63条);8、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第32条)。由于对上述条款的理解不同,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常出现一些免诉不当的情况,导致打击不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逐渐加快,全国各地的盗窃案件日 渐增多。特别是近年来,盗窃犯罪的花样不断翻新;已经从昔日的小偷大盗 演变成目前的团伙作案和特殊群体作案,前者如各种"小偷公司"的悄然出 现,后者如聋哑人作案,艾滋病患者、吸毒人员作案等等,真叫人无可奈何、 防不胜防。这些社会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发生的,如果不加以遏制,必 然会仿效者众,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一大隐患。  相似文献   

14.
群众向民警求助,本是极为寻常之事,上海市公安局城市轨道和公交总队(以下简称轨交总队)的民警却在群众的一次求助中,敏锐地察觉到个中的不寻常,继而循迹追踪,破获了—个专门以拐骗、强迫聋哑人乞讨,以此牟取暴利的聋哑人犯罪团伙。  相似文献   

15.
秦阳 《法律与生活》2010,(22):46-47
20多年前,发生在美国的一起凶杀案有些特别。被杀的女人是聋哑人,案发现场也显得凌乱不堪。被害人的丈夫也是聋哑人,他却幸免于难。调查人员对案发现场进行了详细取证,尸检报告也似乎没有可疑的地方,究竟是谁制造了这起凶杀案?调查是否能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16.
文雨 《检察风云》2014,(5):81-83
天下聋哑人是一家2002年5月13日下午,上海市某学院的聋哑女大学生谢玲、王琴在校门口散步时,一个体型瘦长,染着黄发的男青年急匆匆向她们走来.只见他满脸焦急,双手不停地比划着.原来他也是个聋哑人.谢玲、王琴连忙将他引到路边,同样用哑语告诉他,让他别着急,有什么事可以慢慢地对她们“说”.  相似文献   

17.
法律解读     
聋哑人受审2005年12月6日上午9点,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聋哑人小朱盗窃一案。被告小朱伙同他人盗走总价值3780元挎包,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庭审中,公诉人身旁站着一位聋哑手语翻译,为小朱参与庭审进行翻译。法院经过审理当庭宣判:判决小朱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一千元。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第94条规定:“讯问聋、哑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并且将这种情况记明笔录。”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对于聋哑人来讲,…  相似文献   

18.
当前,办理刑事案件中需要聘请翻译人员的主要有三种情况:当事人是少数民族人员、聋哑人和外国人。鉴于基层检察院对涉外国人案件没有管辖权,本文不予讨论,仅就司法实务中遇到的涉少数民族人员和聋哑人案件进行探讨。由于这两类案件对语言文字具有特殊要求,就需要翻译人员协助检察机关参与刑事诉讼活动,保证完整、真实、准确地翻译相关信息,查清犯罪事实,  相似文献   

19.
丁寰翔 《犯罪研究》2000,(2):16-17,34
本文指出犯罪成因及个体犯罪与群体犯罪的涵义,从犯罪群体的形成与发展、犯罪心理、犯罪动机、犯罪行为特征来分析个体犯罪和群体犯罪在犯罪成因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洗钱罪是由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行为滋生而形成的独立的犯罪。洗钱罪虽然是一种独立的犯罪,但它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派生物,因此,学者们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称为上游犯罪,洗钱罪称为下游犯罪。关于“上游犯罪”的范围的界定,各国立法及国际公约规定不一,我国学者的观点也不一致,鉴于此,笔者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一、各国立法及国际公约对洗钱罪“上游犯罪”的范围界定   ‘综观各国立法和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对洗钱罪“上游犯罪”的范围界定主要有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