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国家与社会的分离已经成为事实,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反映了新型的经济体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因此,新一轮以政府机构改革为重点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宏观目标,应该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国家与社会相分离的政府机...  相似文献   

2.
浅议改革政府机构的八大好处李国书参政议政⊙改革政府机构是国家行政体制的一场革命,是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结构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仅就这项改革的好处,谈些肤浅的看法。1.改革政府机构是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和成功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3.
高轩 《桂海论丛》2021,37(2):39-44
政府机构改革是我国长期以来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对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机构改革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历次政府机构改革蕴含了协同学思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坚持系统整体性原理,不断增强政府机构改革的整体性;坚持系统协同性原理,不断增加政府机构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协调性;坚持系统非平衡性原理,持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坚持系统自组织和涨落原理,自觉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坚持系统开放性原理,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边界,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协同学的理念与方法对我国今后政府机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 20多年来,政府体制改革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宏观环境的限制,我国的政府管理体制仍与市场经济体制有不相适应之处。因此,加快政府体制改革,对于加快实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场体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   政府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妥善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它的基本职能,应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服务上。   第一,发挥政治服务职能,加快民主政治建设。江总书记多次强调,讲政治的核心就是要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  相似文献   

5.
政府改革既关系经济体制改革,又联系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处于改革的中心环节。建设现代政府,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是政府改革的目标,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政府改革是推进现代政府建设的关键政府改革和自身建设是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现代化政府建设的关键。政府改革,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创新公共行政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提高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实现一个带有根本性的突破,这是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为了适应这一转变,城市政府的职能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转变,其机构设置、运转机制也必然进行相应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不改革,势必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五大和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机构改革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提出了机构改革的历史任务和方针政策。机构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新世纪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必须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廉洁高效的政府。为此,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推进机构改革的历史任务和方针政策。然而官本位思想却严重阻碍了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一、官本位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根源1、特权的诱惑传统社会里,当官...  相似文献   

8.
全方位深化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的唯一出路谢庆奎第一,政府机构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其它一切改革的基础,它与社会的经济基础紧密相连;而政府机构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因此,二者必须在改革的过程中保持适当的配套和平衡。第二,政府机构改革与政治...  相似文献   

9.
加快机构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梁湖清马春骐政府机构改革,是今年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件大事。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就是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从而实现新的利益关系。一、政企不分———利益错位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关系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0.
抓紧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是今年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必须抓紧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结合部。政府对经济生活的管理,是行政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市场...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决定》是我们今后各项工作加快改革和发展的行动指南。加强研究和探索社会团体作为社会的中介组织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充分发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积极作用,对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团体的自身建设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一、当前社团发展面临的机*与挑战(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为社团的发展带来机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进行,“小政府、大社会’体制将逐步形成。理顺政府、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使各类组织在社会…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高度重视机构改革工作。在党的十二大,他把机构改革列为本世纪末以前的20年内要抓紧四件工作的头一件、纳入中国整体改革,作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提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并在长期的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创造性地开展了机构改革工作,先后多次发表过一系列精辟而又深刻的论述,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机构改革思想。学习和研究这一思想,对于进一步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推进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机构改革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一、邓小平提出,机构改革的…  相似文献   

13.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五大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形成并践行的。从当前行政技术和理念层面考虑,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提供了必要的技术理论前提。从文化伦理角度考虑,当前我国文化和伦理的变迁,是我国政府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软性”基础。基于我国经济利益关系考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成并在不断完善,这一经济体制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根本动力。此外,我国政治的民主化、法律的完善和社会转型的风险预期,都成为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期,界定政府的概念、明确政府的行为、规范政府的选择是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我国政府职能改革的基本内容,也是我国构建政治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理论总结,而且还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更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向度,通过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向度分析来为经济转型时期政府的经济职能的改革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政治市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调整要同外部环境的变化相适应,求得机构设置与环境的平衡。此次中国机构改革就是要调整现有的机构序列,转变政府职能,使之同变化了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相适应,促进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建立。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在于政府职能改变,难点在于人员分流,特别是县乡人员分流,又是难中之难,其成功与否将影响到整个地方机构改革的成败。一、县乡机构改革及人员分流难点剖析机构是职能的载体,机构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最直接的途径。机构的合并、裁减都应为政府的职能转变服务,而政府职能的转变又是由社…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是政治、经济和行政长期一体化的结果,是在中国传统土壤中产生的,政府管理是以权力为中心的权力行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尤其是党的十五大确立市场经济以后,我国的公共行政管理由以权力为中心的权力行政转变为权力、引导、服务的混合模式,即转型期的政府管理模式。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加强,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正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一个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政府即服务型政府正在建设和完善之中。一、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的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17.
张秀虹 《阵地与熔炉》2000,(3):28-28,34
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管理机构,承担着国家各级政府各项政治、经济、社会和发展的重大任务。一个乡镇都有数十号乡镇干部,他们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党的群众路线的实现,关系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成败。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乡镇改革已成为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一个重点。在改革中基层政府的职能将逐步转向“引导和服务”,这就要求乡镇干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更好地发挥“引导和服务”的职能。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乡镇干部,至少应树立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市场经济概念的提出,意味着我们的社会机制将要发生一次深刻的变革,即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上,我们不再通过社会公共权威的政治手段,而由市场通过经济的规律来进行。尽管我们没有也不能排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共权威的责任和作用,但是,社会公共权威与经济运行的基本关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毕竟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实现社会公共权威之职能的转变,是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建立并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在我们国家,充当社会公共权威角色的既包括政府的机构,也包括执政党的机构。因而在我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中国,走向开放的经济和社会与相对封闭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进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其它领域的改革很难获得较好的效果。从一定意义上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我们所有的改革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机构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李鹏同志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方案》,明确了这次机构改革是“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  相似文献   

20.
一、政府机构改革的沿革建国以来,我国共进行过八次大的政府机构改革。前三次改革分别在1952年、1956年和1961年,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推进的,依赖的基础是政府命令的方式指挥经济、配置资源。改革的目标是解决机构臃肿,行政管理环节过多,效率低下等问题。改革的内容是中央向地方放权或收权。因此,改革的结果必然不可能脱离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即计划经济体制,机构改革使机构越改越膨胀,企业仍然是政府的附属物,这是因为收权和放权均未触及根本的经济关系、产权关系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后五次机构改革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