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家禽痛风的诊治家禽痛风是由于鸡体内蛋白质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临床较多见,因无传染性而不为人们所重视。临床症状病禽食欲不振,冠色苍白,羽毛松乱,精神萎顿,全身消瘦,脚趾及腿部关节肿胀,产蛋减少或停止,常见排白色半液状稀粪,死亡率较高。剖检变化分内脏痛...  相似文献   

2.
鸽源禽毛滴虫的体外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体外培养的禽毛滴虫对8种市面上常用药物进行了体外抗禽毛滴虫药敏试验。在发育繁殖稳定的禽毛滴虫的培养管中,分别加入不同种类及其不同浓度的受试药物,37℃作用2和6 h后,计算各管活虫数;并与不加药物的培养管中的活虫数比较,计算活虫率,以此为指标评价不同药物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二甲硝唑、替硝唑具有显著的杀毛滴虫作用,制霉菌素、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唑仅有部分抑制作用而不能将滴虫完全杀灭,泰乐菌素、复方甘草、盐酸小檗碱杀虫作用不明显。试验结果为临床选用抗禽毛滴虫药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四川某鸡场近年来肉鸡每年夏季均发生以腹部、腿部皮肤出现丘疹与痂皮为特征性病变的疫病病因,根据送检病鸡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疾病流行特点进行初步诊断,并采用常规实验室诊断方法和PCR技术进行寄生虫检查、细菌分离鉴定、鉴别诊断和治疗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从病鸡体表检查到的禽刺螨为柏氏禽刺螨,PCR扩增其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1(CO 1)基因的576 bp大小靶片段与柏氏禽刺螨OB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同时从丘疹病变组织中分离到1株阿尼蒂斯葡萄球菌,该葡萄球菌分离株不致死昆明小鼠,耐受青霉素、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和强力霉素等13种受试药物;确定此疫病由鸡柏氏禽刺螨感染引起,灭鼠、杀螨和敏感药物抗菌措施具有良好防治效果。这是国内鸡发生柏氏禽刺螨感染的首次报道,为鸡禽刺螨感染的防控及相关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组织滴虫病是由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Histomonasmeleagridis)寄生于禽的盲肠和肝引起的,对火鸡的危害尤为严重。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组织滴虫病在一些养殖场暴发流行,用常用药物已难以控制。为此,我们选用迪美唑进行了预防和治疗试...  相似文献   

5.
禽蠕净与驱虫谷对鸡消化道蠕虫的驱除效果比较李景双史开才谭军生(湖南省慈利县畜牧水产局427200)为验证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新驱虫剂禽蠕净的驱除效果,进行了本试验。1药物1.1驱虫谷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P-20型,批号900312。1.2...  相似文献   

6.
应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司帕沙星对大肠埃希氏菌、沙门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禽败血霉形体等病原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和最小杀菌浓度 (MBC) ,并与 4种氟喹诺酮药物及 3种其他抗菌药物相比较。结果表明 ,司帕沙星对大肠埃希氏菌、沙门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禽败血霉形体均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优于其他对照药物  相似文献   

7.
禽腺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黄庚明辛朝安孔德迎(华南农业大学广州510642)禽腺病毒(FAV)是双股DNA病毒,根据群特异性抗原的不同,可分成三群〔1〕。Ⅰ群为常规禽腺病毒,包括禽7型腺病毒(FAV7)、禽10型腺病毒(FAV10)、鸡胚致死性孤儿...  相似文献   

8.
高钙饲料引起鸡痛风近年来鸡痛风时有发生,但由高钙饲料引起的鸡痛风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发病情况周某购进雏鸡500羽,饲养至30日龄后,将原配方中磷酸氢钙的含量由1%提高到3%,饲喂30天后陆续发病死亡,死亡率为10%。养鸡户孙某饲养500羽雏鸡,在1...  相似文献   

9.
第十一届世界禽病国际会议已开过一年多了,这次会议所展现的禽病研究发展方向,对我国的禽病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1禽病诊断和疫苗研制已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以单克隆抗体、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RFA)以及基因表达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相似文献   

10.
禽肾炎病毒和禽肾炎凌育(广东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广州510430)禽肾脏疾病虽不似肝脏疾病那样常见,危害那么严重,但在各类禽群中也累见不鲜,同时也给养禽业带来颇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早在50年代初,Spector ̄(1)就对禽肾炎作过较为全面的阐述。据有关文...  相似文献   

11.
笼养蛋鸡痛风的诊治笼养蛋鸡痛风是当前较为普遍的一种常见病,发病原因是鸡体内的尿酸增多,形成的尿酸盐无法排出体外而积聚在肾脏、关节、肠系膜等处引起的一种疼痛性疾病。症状病鸡精神不振,消瘦,冠发白,排白色稀粪,腿、翅关节肿大,站立困难。剖检死鸡可见肾脏肿...  相似文献   

12.
山西榆次市食品公司繁殖场养京白鸡1528只,于1984年12月25日至1985年2月28日爆发疫病,死亡262只,死亡率达17%。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原分离与鉴定、动物接种试验确诊为禽霍乱。 (一)药物治疗 疫情发生后曾用磺胺嘧啶每只鸡每天喂1片(0.5克),连续喂药4天,不能控制疫情,继续发生死亡;相隔12天,第二次再用磺胺嘧啶进行治疗,连续喂药6  相似文献   

13.
肉用种公鸡痛风症的病因分析宁康健,包梅莉,吕锦芳(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凤阳233100)痛风是由于鸡体内尿酸代谢障碍,血液中尿酸浓度升高,大量的尿酸经肾脏排泄,各种原因的肾损害及肾机能减退,进一步引起尿酸排泄受阻,形成尿酸中毒。引起疾病的主要因素有:...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禽沙门菌临床分禽株出现多重耐药的原因,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对61株禽沙门菌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筛选,通过PCR方法检测59株多重耐药沙门菌的Ⅰ类整合子的5’-CS端、3’-CS端和可变区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分离的禽沙门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利福平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达到了100%,但对美福仙、诺氟沙星、阿米卡星、卡那霉素、氯霉素、氟苯尼考相对敏感;96.72%沙门菌能耐受6种及其以上抗菌药物,说明沙门菌的多重耐药性比例高。通过PCR及测序发现,5株禽沙门菌(8.5%)中检测到Ⅰ类整合子基因盒,包括4株雏沙门菌和1株肠炎沙门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Ⅰ类整合子基因盒的核苷酸同源性达到100%;通过NCBI的BLAST分析发现,Ⅰ类整合子基因盒内含有dfr17和aad A5基因。因此,尽管禽沙门菌分离株的多重耐药性比例高,但是仅有少数菌株的耐药性与Ⅰ类整合子相关。  相似文献   

15.
禽病宁对雏鸡白痢的防治效果刘群杨晓农邓一科(西南民族学院成都610041)作者根据中兽医学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研制出纯中草药散剂禽病宁,经临床反复试验证明,该散剂对防治雏鸡白痢和促进雏鸡生长具有明显效果。1材料与方法1.1药品禽病宁:系作者研制的纯中...  相似文献   

16.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匡宝晓徐福南(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10095)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是由反转录病毒科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引起的鸡、鸭、火鸡和其他禽类的一组综合征,包括致死性网状细胞瘤、矮小综合征以及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的慢...  相似文献   

17.
鸭亚利桑那菌病的诊治贾文孝李海英侯京莉(陕西省畜牧兽医总站西安710014)禽亚利桑那菌病,也称副大肠杆菌病,是危害养鸭业较严重的疾病之一。1936年Lewis等首次从病鸡中分离到此菌,1976年美国禽病学会将其列为重要禽病之一。1996年6月,西安...  相似文献   

18.
选用十几味中草药组成复方,研制成每1mL含主生药0.5g的注射和口服兼用型防治禽霍乱中药制剂复方止霍液。该药对禽霍乱C48-1强毒株体外抑菌圈直径为19.5mm;对人工感染禽的保护率接近100%;对禽霍乱鸡、鸭、鹅自然病例的治愈率分别达95.5%、96.1%和92.4%,显著高于青霉素、土霉素的治愈率(P<0.05);对人工感染和自然条件下的鸡霍乱具有1个月的短期预防效果,预防保护率分别达90.0%和81.5%。  相似文献   

19.
用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强毒株接种1日龄雏公鸡,制取肌肉脏器菌液,与C48-1肉汤培养菌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成禽霍乱氢氧化铝胶灭活苗。攻毒试验表明,该苗对异型菌株P1059及从皖中西部地区分离的禽巴氏杆菌强毒株均有100%保护力。  相似文献   

20.
禽弧菌性肝炎是由禽弧菌引起的仔鸡和成年鸡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高发病率和低死亡率为特征。该病由Delapla-ne等(1955)称作肝炎,Sevoian等(1958)和Hofstad等(1958)称为禽传染性肝炎,Peck-ham(1958)则用禽弧菌性肝炎,以区别于来自其他的弧菌感染或肝脏疾病。1989年3月初在湖北某地鸡场暴发禽弧菌性肝炎,一批17周龄的罗斯鸡最先发生,5000只鸡群中约有20%的鸡发病,21天中每天有4~11只死亡,共死亡167只,死亡率为3.34%。(一)发病情况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