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杂人"人性假设认为,人是复杂的,其需求的多样性、独特性与差异性构成了复杂人的基本特征.复杂人追求的利益目标是一个多元的需求函数,并根据其自身的需求函数比较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对"复杂人"进行需求函数分析,为人们分析NGO志愿精神的持久性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研究成果多,质量高.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中,有人认为马克思所说的"人"是个体人,也有人认为是群体类人;对于人的发展的内容大致从劳动、能力、关系、需要、潜能、个性、道德、素质等方面进行阐述;对于发展的类型有学者从和谐、自由、平等、充分等角度进行界定.作者力图从"人"、"全面"、"发展"三个角度对20多年来的主要观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马恩创立的唯物史观,呈现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双线结构".本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澄清误解,重申它,发展它,形成较成熟的"执政哲学",意义巨大.从"双线结构"也可以导出,在唯物史观中,"人的本质"不仅仅具有社会侧面,同时也具有个性侧面,它构成"人的发展"的一个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四有"新人,实质上就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人是现代化建设的直接承担者,各项现代化都要靠人来实现,如果没有人的现代化,没有具备现代化思想观念和知识技术的人,其它一切都会落空.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现代化"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刻指出了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的讲话中明确地提出高等教育"必须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教育是定位在文化领域中的.教育就是要以"文"化人.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基因".大自然创造了人类,人类创造了文明、文化.人类以大自然作为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条件与基础,以文明、文化作为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方式与方法.胡锦涛同志2006年11月在全国作协、文联代表大会上精辟指出了文化的重要作用:"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人类社会、人类文明靠文化的传承而延续,又靠文化的创新而发展.可以认为,文化本质上就是"人"化;人因文而化,从动物人发展到社会人,从野蛮人进步成文明人.从普通人升华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纯粹的人、大写的"人".总之,"人"化就是人之所以为人最本质的因素即人的素质的提高与升华.  相似文献   

6.
"人是什么"是康德全部哲学思想的最高问题,康德思想的各个方面始终贯穿着"人"的主体性.康德哲学实现了神学的人学化,使人为自身立法,并开了人本主义美学的先河.从宗教、道德和审美三个维度重新解读康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确理解和对待以人为本中的“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中的"人"指多数的人,有主体性的人、有差别的人、有成长规律的人.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增强阵地意识,注重挖掘人的主体性,注重区分人、了解人,遵循人的成长规律.  相似文献   

8.
杜威以道德伦理价值为基础,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同体"的社会政治哲学思想."民主共同体"的社会形态观念体现了杜威对人的价值和人的本质的新认识.其提出"民主共同体"思想的目的是使人类达到"实现每一个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社会理想状态.这是杜威"民主共同体"思想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建立在深厚的人学基础上的,这一重要理论逻辑和史实却往往为后人所忽视.忽视"人"的经济学教学研究和经济发展都存在许多弊端.因此,应当根据马克思的"自由人"发展理论来确定经济基础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原则.首先要贯彻人的主体性思想原则,其次要科学认识人的全面发展的层次性,最后要坚持克服片面理解和灌输"经济人"思想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对欠发达地区发展具有特殊重大现实指导意义.欠发达地区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人本身发展程度太低.因此,欠发达地区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中心地位,以人的发展为切入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为人"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相协调的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博弈要达到均衡,必须倡导"人为为人"文化,完善配套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管理理论或方法均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基础和逻辑起点.教学管理活动的特殊性使普通管理学的人性假设不适宜于此,应将教学管理的主客体定位于"能动生存人"这一逻辑起点上,以满足教学管理的特殊要求.将"能动生存人"作为教学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就应该从对人的生命的深刻体悟出发、从人的生存性出发、从人的能动性出发来实施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新人",教育活动是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必要对人性有一个较科学而系统的认识.本文论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教育思想家夸美纽斯独特的人性和谐观:秩序性以及和谐统一性;以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14.
儒家文化被汉以后历代统治者奉为正统的文化,影响中国几千年.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文化所提倡的"孝"、"忠恕"的仁爱精神、重义轻利思想、节俭思想、对人价值评价的重德精神、以及明"礼"守"礼"的思想,指导着中国人的行为处世方式,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5.
人以三种形式存在个体的人、群体的人和类的人,即"人"、"从"和"众".因此诠释人的本质就应该从这三个角度全面理解而非从某个角度单一的去理解,本文旨在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研究方面有所尝试,愿与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含着丰富的人学内涵.从"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来看,它着眼于社会和人的变化,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变化,可以说,人是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逻辑起点;从"三个代表"思想的内涵来看,它蕴涵着"人民本位"、"人民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德育范畴与智育和美育范畴既相互交叉又相互区别.德育主要解决"信"与"不信"和"行"与"不行"的矛盾,智育主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着以智育模式解决德育问题的弊端,重道德认知,忽视道德实践.德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意识、理性层面,着眼于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美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性、情感层面,着眼于保持个体自身的精神平衡、和谐与健康.高校德育中存在着把德育范畴界定得过宽、视美育为德育的一部分和把美育范畴界定得过宽、视德育为美育的一部分两种偏向.应明确德育与智育、美育的区别,确定阶级价值、"信"与"行"为德育的基本范畴,以利加强和改善高校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致人而不致于人"是<孙子兵法>十三篇贯穿始终的谋略思想."致人"就是支配、调动、制约敌方,即紧握主动权"不致于人"即不被敌人所调动,所控制.将此思想运用于警察格斗中,能够更好地打击制服罪犯和控制犯罪,减少或避免民警在执法战斗中的伤亡.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之所以是科学的,关键在于实现了一场人学范式革命从抽象人学转向了现实人学.这场范式革命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在逻辑起点上,从传统人学的"抽象的人"转向了"现实的人";在理论基础上,从传统人学的"唯心史观"转向了"唯物史观";在人的价值上,从传统人学的"人是目的"转向了"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在人的本质上,从传统人学的"抽象本质"转向了"现实本质";在目标取向上,从传统人学的抽象发展观转向了自由全面的现实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气节"一直是我们评价一个人道德品格的重要标准.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道德的时代性.元好问和钱谦益在易代时的政治选择有不同之处,可他们都有政治上的"污点".后人,尤其是清代人在评价他们的时候,元被视为"完节"而钱却被视为"失节",这其中固然有不同人格的差异,更有时代的影响.对两人行为及获得评价的分析,可以看出所谓"气节"并非亘古不变的为人准则,而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