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2007年开始推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试点,目前面临从改革试点向大胆实施全面改革进行转变的阶段。省直管县财政制度改革的实质,就是降低行政成本,激励县域经济做大做强,充分自治,形成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建立县域经济社会学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为省直管县的行政体制改革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省直管县"和"强县扩权"制度变革的方案孕育与实施准备,是中国地方政府分权改革实践的又一项重要举措。此举是对传统的市县分治地方制度的回归,或是对市县合制和市领导县发展模式的扬弃,以及此项制度安排的意义、机理与作用究竟如何,理论界主流给予了肯定的评判。本文以为,不应将省直管县仅视为地方财政管理制度完善的一项部门性的操作方案,其制度构建的应有之义,必然涉及中国现代化发展中"城市主导"还是"县域主导"的两条道路之争。本文采取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对"省直管县"制度变革进程中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和潜在问题予以概述。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政府展开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诸多困境,如法律制度的缺失、财政分权与行政集权的冲突等等,其根源在于财政权配置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改革进程。文章主要从制度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分析并提出了在改革中优化配置财政权的主要对策,为改革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是进一步明确中央和省级政府责任,发挥省级政府的区域财力调节作用,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进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可以说省管县财政体制为县财政的改革与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本文以福建省为例,对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进行了一些初浅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从体制上恢复了县域经济的完整性和综合性,显著地改善了县域经济的可用财力。极大地增强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切实地促进了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山东省“省直警县”财政体制改革内容入手,分析了改革对国库工作的影响以及目前国库服务模式滞后于改革的表现。对进一步完善国库服务“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省直管县改革的问题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2年始,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在地方试点和研究力量的推动下,省直管县改革逐渐成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和未来发展方向。尽管目前省直管县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仍存在管理机构和人员、管理幅度、管理权限、横向协作、改革标准方面的矛盾或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精兵简政,合理划分各级职权,建立健全横向协作机制,完善改革督察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1986年革新开放以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财政分权改革也不断推进。基于越南64个省市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对越南的省级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越南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滞后,而且2004年越南《国家预算法》生效后的影响更加显著。然而,不同的财政分权测量方式得出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越南省级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大多显著为负,而财政自主性显著为正。同时,研究还发现,越南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财政分权严重不平衡,省级财政投资效益低,但劳动人口素质的提高和适度通货膨胀有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整体上,越南在支出分权上取得了明显进步,而地方收入分权与财政自主性仍有待提高。随着越南国内改革的推进以及国际融入进程的加快,中越两国的合作共赢关系将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8.
在强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再仅仅关注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开始关注经济增长中的环境代价。在此背景下,本文探究了财政分权的环境污染效应问题,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有助于环境的改善,但是政府间竞争会导致政府行为的扭曲。随着政府竞争程度的加剧,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改善作用会被削弱。本文还运用博弈论解读了政府在环境治理问题上的行为选择,旨在找出解决政府间"趋劣竞争"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省直管县改革是政府层级改革的大方向,为了避免政府层级改革重蹈过去政府机构改革的覆辙,从多维视角对省直管县改革的诸多问题进行全面反思与总结,进而提出省直管县改革应在统筹兼顾、渐进分类的基础上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一项重大战略。省直管县改革与乡村振兴间存在高度关联性,能够促使资源和收益向县域和农村集中倾斜,从而使更多的县域居民和农民受益。促进乡村振兴和省直管县改革之间的有效结合,既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未来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落脚点。为此,应确定省直管县改革为农村发展带来的托底功能,完善和深化相关改革。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促进县域城镇化发展。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重构市县良性竞合关系。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撤县设市、县改区、强镇扩权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财政分权与增长竞争对县域发展的经济影响,实证分析了双重激励下县域存在的种种非科学发展行为。研究认为,"十二五"时期县域科学发展,促进包容性增长必须在四个方面有所突破:重塑公共经济理念;建设公共经济治理型政府;改革财政体制,提高县域公共经济治理能力;构建以公共经济指标为主导的新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结构扁平化理论、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是省直管县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而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建立扁平化政府、政府公共管理创新和市场经济发展诉求等构成了省直管县改革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3.
行政层级调整对地方政府运行成本的影响,理论上从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匹配、权责对等、转变政府职能、降低信息传递中的不确定性等角度分析可以得出层级减少带来成本降低的结论。政策上,省直管县改革政策的实施,通过改变资源、改变权力和改变流程这三个渠道,即给予县级政府更多财政和行政资源、给予县级政府更多财政和行政权力以及缩短行政管理流程,促进地方政府运行成本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
“省直管县市”: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管县体制是20世纪80年代旨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选择,当今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深入改革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而实施减少层次、增加幅度的省直管县体制,应该是21世纪初期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深入改革的重要路径,但也存在一些现实困境.本文在理性分析省直管县体制潜在可能性与现实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可行的改革步骤和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分权的典型特点是以政治集权为实施背景,政治经济双重激励下各地方政府针对FDI展开激烈的优惠政策竞争,这些竞争会通过降低流入外资质量或提高外资企业相对竞争力的方式影响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本文利用1995--2006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考察了分税制改革后财政分权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FDI可以显著提高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但财政分权带来的恶性引资竞争会阻碍这种促进作用;分地区回归表明,东部地区地方政府竞争不会阻碍FDI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引资质量较低,FDI会阻碍区内生产率水平提高,并且地方政府竞争会加剧这种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行政学家赫伯特·考夫曼(Herbert Kaufman)充分注意到现代政府管理中代表性、政治上的中立能力与行政的领导能力在有效政府构建中的重要性。为了实现政治代表性与行政领导力的有效平衡,需要改变我们原有的管理思维,对政府管理模式进行有效重组。考夫曼预测两种行政分权的方式:一是允许对公众计划的适当妥协;二是确立地方官员对国家职能部门相关人员适当的权威。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建设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财政分权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中央和地方政府行为产生作用,与城镇化建设密不可分。从公共服务供给视角,探究两者互动关系发现,财政分权度提高对城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公共服务供给的提升却不利,我国城镇化建设总体质量不高。需加快财政分权体制改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此外,还要加快推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政府考核体系等一系列的联动改革,从而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8.
授权是调整政府间权力配置的一种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授权体制在政府间纵向关系上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政治集权和经济分权这样一种制度配置.这种配置使得地方政府受到很强的增长激励,为地方政府创新和竞争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使得政府间纵向关系保持着足够的弹性,能够根据形势需要作出适应性调整.但它也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后果:地方政府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宪法不仅将“两个积极性”条款作为调适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般原则,同时也通过宪法确立的“国家任务”、单一制国家结构以及权力分工等规范,为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确立了规则、界限和方法。宪法确立的“现代化建设”的国家任务要求最大限度释放地方财政,以激发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而中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限定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的限度,要求财政分权必须保证中央对于地方财政的控制和监管。同时,横向分权与纵向财政分权互相牵制,体现为复杂的权力博弈形态。这要求对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进行制度化规制,并最终导向公民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规范和约束了地方政府预算内财政收支行为,地方政府对预算外资金收支拥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权,故而采取扩张预算外收入的策略性行为。同时,由于地方政府对不同属性公共品的不同偏好,预算外收支的扩张加剧了辖区公共品供给的不均衡。本文基于中国财政分权改革后的社会现实.验证了Niskanen修正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官僚机构追求可自由裁量财政资源最大化的偏好是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公共品供给领域,预算外收支的扩张显著地刺激了地方政府基础设施的供给,对教育经费支出影响不显著,对医疗卫生供给起到改善作用。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规模是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扩张和公共品供给领域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