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0 毫秒
1.
《党的建设》2014,(4):43-43
战国时期秦文“隶变”过程中的潦草化倾向促进了隶书、草书的分途发展。秦汉早期,一种书写简易快捷的隶草书体己经初具规模。许慎所言“汉兴有草书”即此。东汉赵壹《非草书》一文曾对当时盛行的“草书热”加以批评。文中生动描述了时人学习章草的盛况,却对“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的现象感到困惑不解。从书法艺术发展进程来看,章草是衔接隶书和今草、行书的重要环节,也是以其独特魅力引发书法艺术全面自觉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隔山 《党课》2010,(23):108-109
苏东坡是北宋大文豪,又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首。伊秉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他自幼聪敏好学,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进士,曾任刑部郎中,惠州、扬州知府等职。伊秉绶虽然终身为官且清正廉明,但他为官的声名却远不如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影响大,他所作隶书风格独特,举世称绝。  相似文献   

3.
《党建》2012,(3):65-F0003
卜晓瑞,1947年生,号中原布衣,南阳人,现居郑州。其书法诸体皆善。尤以草书、隶书成就突出。其书法作品先后荣获中马建交三十九周年暨第九届世界和平书画展名家书画金奖、第四届中国艺术“华表奖”创作大赛华表奖金奖等多项奖,首届中国文人楹联书法艺术大赛金奖,被誉为“中原布衣草圣”。其文人素质、人格魅力深受社会各界赞誉。  相似文献   

4.
书法艺术是书家精神气质和抒发情感的具体表现和自然流露,行草更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书体,正如清人刘熙载所说:“观人书法莫如行草”李力生先生对行草有较深的研究和彻悟,他的作品充分的反映了他的才情睿智。作品主要吸收了宋米芾“流畅、多变、沉着、痛快”的艺术特点,并深得米书用笔之精髓。李力生先生作书多采用长锋羊毫,以笔柔韧而易于起伏的特点,使点、画、线条极富运动感和节奏感。为了增强书法的艺术效果,在用墨上又进行了一番大胆尝  相似文献   

5.
学书感悟     
于书法,我不敢妄称自己为“家”,但确实有些爱好。在忙碌的政务之余,研墨展纸,提笔凝神,在一点一画中寻找愉悦,于潜心书艺时悟出一点学书之法,写来与初学书者共勉。循序渐进是一种有效的学书方法。其一般顺序是:先学楷书,后习行草或隶书;先临大楷,后写小楷和榜书;先专研一体,后博学诸家。楷书结构严谨,间架有明显规律;点画也较规格化,所以是习书基本功最适宜的书体。再由于书艺的各种用笔方法均在楷书中有所体现,且运笔和结构的基本法规也适用于行草书。行书较楷书流动感强,其点画变化极其丰富,结构又是简化、省略繁复之…  相似文献   

6.
永远的丰碑     
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部冷湖工行委所在地冷湖镇东南约9公里的半山坡上,有一座用汉白玉大理石砌成的高大纪念碑巍然屹立,纪念碑四方基座高约3米,整个碑身高约8米,碑上镌刻着“英雄地中四美名天下扬”十个金光闪闪的隶书大字,碑文的两侧一副行草对联“东风浩荡时油龙逐浪飞”更具气魄。正前方的一台抽油机昂首挺立默默注视着远方,机下这口油井便是闻名天下的“地中四井”。  相似文献   

7.
李茂江 《理论与当代》2009,(2):I0002-I0002
李茂江,1982年9月出生,贵州三穗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民族学院人文学院书法专业教师作品在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全国第二届隶书展八层:“冼夫人奖”全国书法艺术大赛入选;全国大学生艺术展书法二等奖;贵州省第九届书法临帖展二等奖、第十届三等奖;  相似文献   

8.
正刘佐秀先生,退休前任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学报主编。自幼热爱书法,几十年来勤学不辍,主攻隶书,兼习行草,师从黄绮、夏湘平等书法名家,书风正大雄强。虽然已经80多岁,但精神矍铄,电脑、IPAD、微信,都用得熟练。健谈而逻辑严密,有细节而始终抓住重点,时间似乎不曾对他的记忆力和思考力构成任何损害。因为女儿去法国学习、工作定居,所以刘老先生退休后每年都会在法国住一段时间,并  相似文献   

9.
正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庆祝国庆佳节来临,9月28日,由省景熙丰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的迎国庆《翰墨丹青》大型书画展在西宁举办。此次活动展出了国内和省内书画爱好者的300多幅作品,写意花鸟、泼墨山水、工笔人物、楷书、隶书、行书等书画作品,寄托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情怀。活动现场,前来参观的市民人头攒动,他们一边观看一边讨论,感受文化享受艺术。活动还展出盆景、奇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书法艺术赏析李建中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艺术家。他在任期的书法艺术实践中,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学习古人又超越古人,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书法艺术特色。一、...  相似文献   

11.
张灵霞 《先锋队》2012,(25):54-55
南朝书法家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此论是说凡书法佳作,必形神兼备,神更重于形。近日,有幸拜观书法家张元海的大作,觉其行草笔墨酣畅,舒逸遒健,气度磅礴,潇洒练达,一笔一画都表现出书家的稳重修养和厚实品德。张元海,1962年10月出生,山西夏县人。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协会员、山西省国税系统书画协会理事。曾在山西省林业技术学院、太原市河西区委工作,现在太原市国税局工作。他出生于卫夫人、司马光故里,深厚的河东文化底蕴滋养了他的才气,使他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2.
刘贵军 《湘潮》2011,(6):9-12
陈云从小学开始练写毛笔字,整整练了10年,兴趣越来越浓厚。在革命战争年代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工作繁忙,他很少专门练书法了,但他还是把写好字作为做好工作的得力工具。晚年的陈云重操翰墨,  相似文献   

13.
《党史纵览》2009,(11):F0002-F0002
桐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桐城,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古称桐国,秦到唐代中叶相继为舒县、枞阳县、阴安县和同安县,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易称桐城县。桐城人杰地灵,翰墨飘香,是清代“桐城派”的发源地.现代著名黄梅戏表演家严凤英的家乡。由近代教育家吴汝纶先生创办于1902年的桐城中学,闻名遐迩,享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14.
翻开《西中文书法艺术》一书,油墨的余香沁人心脾,那映入眼帘的一幅幅书法艺术作品,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观者领略了书法艺术的率真之韵与和谐之美。全书共收录40幅书法作品,其中小楷书法就占25%。西中文笔下的小楷,无论是方斗、横幅、中堂,还是圆形、扇面,均布局合理,章法有度,结构巧妙,熠熠生气贯其间。  相似文献   

15.
谢世祥,山东聊城人,1946年生,1965年入伍。幼承家训,酷爱文学艺术,从戎后拜师学艺,诗联书画齐修,翰墨文章同攀,几经磨砺,他的作品独具风格。1993年成功地举办了诗意书画展览,并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书名出版了《展览选集》。  相似文献   

16.
<正>《书谱》,唐代孙过庭作,纸本,纵26.5厘米,横900.8厘米,全文3700余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孙过庭(646—691年),名虔礼,唐代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文学家。他出身寒微,于志学之年胸怀大志,留心翰墨,研习书法,专精极虑达二十年,终于成才。  相似文献   

17.
《军队党的生活》2010,(8):55-55
林中阳,1957年生于甘肃民勤。历任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理事长,《收藏界》杂志副理事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是中国著名书法家。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演进,与其早期在书法技能上的基础性训练密不可分。对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取法对象与摩习路径进行考察,可以分析归纳出影响其日后书法风格的基本原因与内在理路,以及他在书法实践上的方向选择与审美追求。1921年之前毛泽东的文稿手迹,大致有六类:结体规整、用笔精良的小楷;纵向取势、楷法入笔的行楷书;字形横拓、用笔圆转的行楷书;字势连带、笔锋外拓的行书;结体雍容、行笔内敛的行书;造型典雅、运笔灵动的行草书。通过爬梳对比毛泽东的文稿手迹,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第一,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书法实践,遵循了"小楷—行书—草书"的路径;第二,毛泽东在早期书法研习上表现出十分明显的主动性、针对性与包容性;第三,这一时期毛泽东的书法呈现出继承重于创新、传统重于个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流亡儿童的慈母赵君陶王明友1939年春,在周恩来多次过问下在成都找到了赵君陶母子三人,并把她们接到陪都重庆,经邓颖超介绍,赵君陶担任了直属第三保育院院长。院址设于交通不便的重庆市北碚土主镇周家祠堂。建院初,除了一块冯玉祥将军亲笔书写的隶书“战时儿童保...  相似文献   

20.
《党史文苑》2008,(7):F0004-F0004
石毅,1930年生。山西省翼城县人,中共党员,离休干部。著名书法篆刻家,诗词楹联家.棋艺理论家,社会活动家。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6岁习书,初学颜体.兼攻欧柳诸体及隶书曹全碑.12岁习篆刻。60年代初曾师从老一辈革命家书法家赵品三、李予昂。80年代以来曾多次参加全国性书法大赛并获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