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德怀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元帅,是家喻户晓的战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爱书的儒帅。  相似文献   

2.
最近读了崔兴芳的小说《失明的镜子》(华文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深受触动。这篇小说所反映的问题,给读者提供了很大的思考空间,发人深思。小说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镇上,一个年轻教师,一天早上洗漱完毕照镜子时,发现镜子中自己的形象模糊了,看不清了。他的妻子看了说,镜子正常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那些“另类”、“美女”、“武侠”和“戏说”类的小说充斥书店书摊,离文学作品教育人娱乐人的宗旨差之十万八千里。最近有幸看到宗安、宗勇两位作者合作的长篇小说《良心的呼唤》,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看完之后,感到这是一本真正的严肃小说,是启迪人、教化人的好作品。我说这是一部好小说,主要理由是小说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一个大问题,这就是“良心”。小说的提法和写法不寻常。按传统规范,小说创作应当情节离奇、寓意深藏,让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良心的呼唤》却一反传统,它不仅保持了动人的故事情节,又能直宣主题,令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4.
张家康 《党史文汇》2002,(11):23-27
瞿秋白罹难已经60多年了,他在就义前给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最后遗言———《多余的话》。这份带有自传体性质的历史文献,将他自己涉身人世、投身革命的经历、感受,毫无保留地直抒出来。瞿秋白将其称之为“最后的谈天的机会”。他要“说一说内心的话,彻底暴露内心的真相”。然而,正是这些“内心的话”,给后人留下了永久的历史困惑和话题。但是,只要我们置身于产生《多余的话》的历史场景中,就会对作者的生命苦旅有些真切的体味,就会对《多余的话》的迷疑有一个正确的解。我离开了“自己的家”瞿秋白出生在一个文化气息浓郁的官宦…  相似文献   

5.
吴继平 《前线》2012,(1):60-61
《曲折发展的岁月》一书,乃丛进教授的得意之作,是他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查阅大量第一手珍贵史料,精心撰写而成。该书披露史实较多,触及实质问题较广,对问题秉笔直叙阐述颇深。  相似文献   

6.
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于1955年出版发行后,国内一些出版社多次再版,仅汉文版就累计印刷发行500多万册,创下了我国文学作品发行量之最。其中《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章节编人中小学课本,教育了几代人。然而,当年高玉宝创作小说《高玉宝》的故事却鲜为人知。不久前,老作家高玉宝接受笔者采访时,讲述了其中的许多轶闻趣事。  相似文献   

7.
吴作明 《新长征》2006,(8):62-63
你说这人也真怪,好日子让人难以忘怀,苦日子也让人难以忘却。如今生活好了,可我却对过去那段忍饥挨饿吃野菜的岁月忘不了、抹不掉。好像在我的记忆里扎下了根。每到春暖花开,我都要到地里采些野菜吃,慢慢咀嚼品尝那段艰苦的岁月。  相似文献   

8.
难忘的岁月     
每当军列呼啸而过,我的心便飞向当年那硝烟弥漫的战场……38年前,我和战友们一道,为执行党中央援越抗美的伟大任务,英勇开赴邻国越南,与当时发动侵越的战争狂人——美帝国主义展开浴血奋战和帮助越南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9.
躯体修辞学是九十年代文学批评中一个出现频繁的术语。本文运用躯体修辞学,从林道静、余永泽等人物对十七年的红色经典《青春之歌》进行再解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时期的文学,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不知道文学史家们是如何划分的,以普通读者的感觉讲,似乎经历了伤痕文学、知青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闲适文学期。从形式上讲,有短篇小说兴盛期,长篇小说繁荣期,报告文学鼎盛期,散文杂文昌盛期。现今的世界,是多元的世界,内涵丰富的世界,瞬息万变的世界,缺少轰动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金海之歌     
田培良 《实践》2013,(11):43-45
历尽病痛的折磨,却依然笑对人生;面对生命的挑战,毅然选择了拼搏与奉献;他以超人的毅力创造了生命和事业的奇迹,展现了新时代知识分子的崇高境界。他就是草原保尔——金海。  相似文献   

12.
13.
禹建湘 《学习导报》2012,(15):63-63
徐特立(1877年-1968年),中国革命家、教育家。出生贫寒却勤奋好学,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1907年因不满清政府的对外妥协而“断指血书”,自此以进步思想蜚声湖湘大地。此后,更积极响应和参与国民革命事业,1927年以51岁的年龄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是毛泽东、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我的生活》是儿媳徐乾根据徐特立晚年口述整理而成的传记性文章,生动再现了徐特立奋斗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历史研究非常重要,可“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党史研究更是如此。石仲泉同志是我国党史研究的资深学者。他勤于思索,笔耕不辍,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前不久,他的一部新作———《我观党史》(济南出版社2001年7月版)问世。这部90多万字的著作,既非通史、断代史,亦非专题史,而是以其崭新的视角、独具匠心的框架设计、恢宏的内涵和气势,成为又一部党史研究领域的抗鼎之作。该书收入了石仲泉同志多年来关于党史研究的90多篇文章,按照类别分为六编。第一编是总论,一部分是学习邓小平关于中共党史论述的一些认识,另一部分是学…  相似文献   

15.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这是《金锁记》的开头。  相似文献   

16.
马吉福 《共产党人》2004,(20):52-52
为了展望美好的明天,我们总是孜孜追寻逝去的岁月。  相似文献   

17.
丁金栋 《党史纵横》2009,(2):48-48,52
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于1955年出版发行后,国内一些出版社多次再版,仅中文版累计印刷发行S00多万册,创下了我国文学作品发行量之最、其中,小说中的《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章节还被编入中小学课本,教育了几代人。然而,当年高玉宝创作该部小说的故事却鲜为人知。不久前,高老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讲述了许多这方面的逸间趣事。  相似文献   

18.
一个战士们喜欢的英雄 金敬迈,1930年生,南京人。1949年6月,他在武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金敬迈长得机灵,记性又好,被挑进了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  相似文献   

19.
王农 《党员文摘》2006,(12):45-45
《党员文摘》今年第八期“社会缩影”刊登的小说缩写《老范》,是一篇反映现实生活、针砭时弊的力作。小说紧贴生活.反映现实。作品所讲的故事真实.人物形象鲜明,思想性强。文中的那些人和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所折射出的道理,令人信服.发人深思,读后让人久久难忘。  相似文献   

20.
44年前,为响应党和政府支援大西北建设新宁夏的号召,上海、浙江等地的2000多名知识青年千里迢迢来到宁夏的吴忠县(现吴忠市利通区境内)。他们在这里住牛棚、地窝,吃粗粮、喝咸水,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开荒运动,将数千亩不毛之地改造成米粮川,创造了支援边疆建设的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