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在家庭和社会中屈尊于男性,但是作为个体的女性,例如妻在家庭中的地位,却不能笼统地以"男尊女卑"视之。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律例出发,分析了妻在夫家中与舅姑、夫、兄弟姊妹、子女、妾和奴婢之间的权利、义务以及他们之间的犯罪,以探讨女性作为妻在中国古代家庭中相对平衡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中古时期良贱身份制的研究中,20世纪50年代日本学者仁井田陞在其<中国身份法>的<部曲奴婢法>一章,曾将唐律中的奴婢与罗马法中的奴隶作过简要的比较.[1]虽然仁井田陞氏的比较是粗线条的,总共只有二百多字,难以全面了解唐代奴婢与罗马奴隶在法律规定上的异同,但这种方法却给了我们良好的启示.近年来,随着罗马法原文被大量的译为汉文,进一步将唐律与罗马法中关于奴婢、奴隶的律文进行全面、深入的比较研究,对于认识中国中古奴婢的身份、地位,认识中国中古时期良贱制度的特点,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2]  相似文献   

3.
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在家庭和社会中屈尊于男性,但是作为个体的女性,例如妻在家庭中的地位,却不能笼统地以"男尊女卑"视之.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律例出发,分析了妻在夫家中与舅姑、夫、兄弟姊妹、子女、妾和奴婢之间的权利、义务以及他们之间的犯罪,以探讨女性作为妻在中国古代家庭中相对平衡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庞朝骥 《政府法制》2012,(12):47-47
在中国古代社会,法律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贵贱等级之分,对主奴之间相害规定了不同的处罚。对于奴婢杀伤主者,处罚相当严重,而主人杀伤奴婢的,仅处以很轻的刑罚,甚至不予处罚。房孺复妻杀婢案就反映了唐律中对此原则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是一个十分矛盾的历史人物。本来,他在仕途上已经相当可以了,但却心血来潮地跑到湖南老家去办团练,募湘军,以剿灭太平天国为职责,成了清朝统治阶级镇压民众的忠实鹰  相似文献   

6.
<正> 一有些同志告诉我们:只要肯定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就不能再说某些法同耐也可能反映其他阶级的意志,有的甚至可能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我们不怀疑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在主观上是为了维护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法的阶级性的纯洁。正因为这种善良动机有吸引力而使这些观点能够流行于法学界,并经常占统治地位。但在我们看来,这些同志恰恰是忘记了考虑社会各阶级之间的斗争这个因素,才会形成上述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法归结为统治阶级意志时,似乎惟恐有人把它腾架于虚无缥渺云端,接着立即强调指出,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从物质生活条件的土壤到开出统治阶级意志的花朵来,不是一个平滑的、无冲突的简单过程。其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在论证社会意识的阶级实质时提到"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为了证实这一理论,本文通过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从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角度上对此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证明了它的客观真理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在论证社会意识的阶级实质时提到"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为了证实这一理论,本文通过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从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角度上对此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证明了它的客观真理性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说 :“奴婢就是替富人做家务和供他们奢侈生活用的奴隶”〔1〕。由于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在一些制度方面的相似性和延续性 ,作为奴隶制残余的奴婢制度一直存在于整个封建社会中。清代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奴婢制度本来应该进入它的崩溃阶段 ,但是 ,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区内 ,清代的奴婢制度反而得到了加强而更趋严格。清代奴婢制度的严格既与历代封建王朝的奴婢制度有关 ,同时又和其本身的社会发展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满洲贵族在建立全国性的统一政权之后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保存着浓厚的奴隶制残余色彩 ,他们企图把关外的主奴…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自产生犯罪现象以来,统治阶级就没有停止同这种反社会现象作斗争。其中是维护属于统治地位的统治关系和秩序。统治阶级在同犯罪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本阶级的代  相似文献   

11.
《律师世界》2001,(4):1-1
研究道德的历史发展,我们就会发现:人类社会之所以制定道德原则,就是为了人类整体的发展,约束群体间的行为,减少群体间的过分的、破坏性的行为,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情感,增加人们和谐共处的可能性,以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法律则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准则。由于统治阶级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使得法律的制定,必然要吸收必要的道德原则。而且统治阶级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和巩固统治的需要,对某些道德原则规定了极高的法律地位,对某些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采取了极为严…  相似文献   

12.
家族法由家法、族规两部分组成。家法约束的对象为尚未分家的同一家庭的成员,有时还包括隶属于这一家庭的奴婢等人。族规主要约束同一宗族的族人,通常不涉及族中各家庭分别占有的奴婢人等。由于家长可任意处罚奴婢,因而成文的家族法中所规定的惩罚办法主要适用于本家庭或本宗族的成员。至于家长对奴婢的恣意惩处,诸如《红楼梦》中酒后胡言的奴仆所受的马粪塞嘴之罚,尚不属于家族法惩罚办法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正>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实现阶级专政的最有效的法律武器。因此,掌握国家统治权的统治阶级总是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措施去维护体现其阶级意志的宪法,使之得到认真的遵守和执行。其中加强宪法的法律保障就是一个重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封建社会十分重视惩治官吏赃罪的立法。并逐步形成一整套司法原则。那么,我国古代惩治官吏赃罪的司法实践究竟收效如何?不能根治官吏赃罪的原因又在哪里呢?这是本文探讨的问题。惩治官吏赃罪是统治阶级加强立法、司法,加强吏治的重要内容。古代惩治官吏赃罪司法实践的收效,难以一概而论。在政治比较清明,统治阶级上层领导核心较有朝气,所谓“英主”、“贤相”统治时期,他们往往采取一些自我调节措施,把阶级的、民族的矛盾维持在相对“平稳”的范围内,力求不使矛盾激化,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剥削和比较稳定的统治。为此,他们就要充分利用法律调节统治阶级内部以及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  相似文献   

15.
法律是调整民族关系和民族事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历来为统治阶级所关注。对清朝统治者用法律手段处理回族事务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很少有人触及。本文仅就雍正、乾隆两朝处理回族事务的法律原则略陈管见。不当之处,敬请前辈同仁指教。一、“因俗而治”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中国当代民族的分布格局已基本奠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和发展。回族人口众多,“大分散、小聚居”,在清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有效地统治回族人民,雍、乾两朝针对回族崇信伊斯兰教、善于经商等特点,提出了“因俗而治”的法律原则。(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法学界就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对于理论研究的深入是大有裨益的。对此,我们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大家一起探讨。一法的阶级性说明法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镇压的工具。原始社会也有习惯、族规、宗教戒律等行为规范,有些原始氏族、部落中甚至还有某种行使调解职能的组织。但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搞活社会主义经济,满足人民生活的多种需要,国家大力恢复和发展了城镇个体工商业,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本文将初步探讨城镇个体工商业劳动者的法律地位问题,目的在于明确城镇个体工商业劳动者应有的法定权利和义务,明确合法与违法经营的基本界限,以促进对城镇个体工商业保护和监督的立法工作。一、城镇个体工商业劳动者法律地位产生的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而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该阶级生存的物质条件亦即经济基础决定的。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把  相似文献   

18.
(一)法律和道德都属于上层建筑,在本质上、作用上是一致的,有着共同的经济基础,为同一经济基础服务。但二者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方式及对经济基础的依存关系等方面,又各有不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从本阶级的利益出发,用法律形式规定人们必须做的和禁止做的,从而形成调整人与人之间各种  相似文献   

19.
限于篇幅,本文无法对曹思源的《修改宪法的再思考》(以下简称《再思考》)进行全面的评论,而只能对其核心部分——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加以剖析,供同志们研究。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阶级本质的准确反映 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都是规定有利于统治阶级的国家制度的。特别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一阶级手中,谁是统治阶级,谁是被统治阶级,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各阶级间的关系怎样,这些体现国家阶级本质的根本性问题,在一国宪法中占有重要地位。资本主义宪法反映着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贯彻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原则,社会主义宪法反映着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20.
一、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社会关系的约定规范和强制手段,它的基本含义是为谁服务、作用的对象是谁和要达到什么目的。按照上述理解,我们就法律的本质属性、功能和特征等还可以作如下进一步的认识。第一,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工具。法律并不是为统治阶级产生的,但统治阶级无疑都会需要法律。人类在原始自然状态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