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乡创业     
时间:现代 (舞台布置:一栋楼房屋模型,几样简单家具,几把椅子) 主要人物: 李志强——男,26岁,某团场回乡创业大学生(简称李) 王莲花——女,24岁,李的女朋友(简称王) 张翠花——女,56岁,某团场连队退休职工,李志强母亲(简称张) (幕启,张东张西望地上) 张:(满脸喜悦)昨天儿子打电话来告诉我,今天他要带女朋友回来,这是件大喜事,好令我高兴呀!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市已找到工作,听说待遇还不错,年薪1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2.
<正>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丈夫尹国栋,34岁,中共党员,农六师一0三团教师;妻子涂明艳,31岁,团子校教师。女儿尹雅静,学龄前儿童;岳父,64岁,农机公司退休工人。岳母,60岁,农机公司退休工人。因为他们夫妻俩有着共同的理想——忠诚人民教育事业,而走到一起。他们互相鼓励、支持,一起自费参加本科函授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先后获得了本  相似文献   

3.
送礼(小品)     
人物:连长--兵团某团八连连长。 狗剩--丈夫,河南来疆拾花民工。 翠花--妻子,河南来疆拾花民工。 场景:连长家内、外。 灯光起,狗剩夫妻手拎礼盒上。 狗剩:千里迢迢来拾花。 翠花:落脚兵团一三一团。 狗剩:干难万苦吃不怕。 翠花:就怕白条拿回家。 狗剩:孩他娘,咱俩你一答我一句哩,都成赛 诗会啦。  相似文献   

4.
正作者:热依汗时间:现代地点:社区居民家人物:居民:张奶奶60岁汉十一连退休职工丈夫:马木提40岁维社区居民妻子:阿依古丽38岁维社区居民道具:沙发一个、茶几一个、茶壶一个、碗两个幕启:天幕上的画面呈现在开发  相似文献   

5.
<正>人物甲:王通理(63岁)人物乙:王新安(社区干部,王通理的女儿)人物丙:张建设(拆迁办干部)画外音:(以退休工人席守纪响应团场号召主动拆迁的典型事例,采用新安广播电视站采编评论)场景:王老汉家中,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剧情介绍:在团场建设如火如荼进行中,有个别平房拆迁户不响应团场整体规划的拆迁工作,以至于团场建设不能整体有序进行。本剧中  相似文献   

6.
<正>在农七师一三一团三连,退休工人张秀珍老人每每提起儿媳妇库尔扎汗时,就像打开了的话匣子,禁不住滔滔不绝连声夸奖儿媳妇如何好,如何孝顺……2000年,张大妈在市场上做牛羊肉生意的24岁的儿子童云海,带回来一位身材高挑,白皙漂亮的哈萨克族女孩——库尔扎汗,小名古丽。  相似文献   

7.
相亲     
时间:2001年隆冬的一天中午12点 地点:一二九团某连技术员王叔家 人物 王叔:53岁,七十年代甘肃支边青年,连技术员。 阿斌:甘肃籍退伍军人,一二九团青年连一排排长,24岁。 翠花:23岁,甘肃农业大学毕业生,一个月前来到兵团。 道具:电话机、桌、凳、手表、暖水瓶、茶杯、女式精美挎包各一件。 王叔:(身穿灰色西服,白衬衫打领结,  相似文献   

8.
几个月来,物价上涨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相关调查显示,受影响最大的是低收入者或中低收入者。退休工人:一周改吃一次肉67岁的彭大爷夫妇生活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都是退休工人。老两口以往每周吃两三次肉,有时红烧,有时做馅,现在改成一周一  相似文献   

9.
7月26日,新疆石河子一四三团水管三站68岁的退休工人张永跃收到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毛泽东诗词全国书画大赛评委会颁发的牌匾:他书写的草书  相似文献   

10.
回乡记     
正时间:现代人物:王阿娣,女,60多岁,退休上海支青(简称王)李阿根,70岁,男,退休回上海支青(简称李)张塔河,男,45岁,某团干部舞台布置:一栋楼房模型和树木张:(东张西望上)今天,王阿姨和李叔叔从上海回团场探亲,我开车来接他们。他们退休回上海十多年了,团场变化太大了,我不来接他们,他们肯定找不到路。(幕后广播声响:各位旅客,请注  相似文献   

11.
原州区:以文化活动形式宣传十八大张大娘:"喂,宝贵妈,翠花姐,各位姐妹们,报告你们一个好消息,党建室里正在播放十八大呢,快走看去!"众姐妹:"哦,那得看看去,看看十八大能给咱带来啥好政策呢!"这是11月12日在固原市原州区北塬街道办事处什里社区王永红文化大院里正在演出的眉户剧《看戏路上》的一段台词。  相似文献   

12.
改歌词     
人物:父亲(32岁),母亲(30岁) 女儿小红(7岁 小学二年级学生)。 地点:客厅。 时间:某天中午(“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 道具:一张写字台、二张椅子,写字台上放着一杯水。  相似文献   

13.
过秤(小品)     
时间:秋末的一天正午。 地点:某农场棉花地头。 人物:老钱,55岁,60代河南支边青年,家庭农场主。 钱妻,49岁。 张爱疆,25岁,新疆农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团大学生拾花突击队员。  相似文献   

14.
《党员文摘》2008,(12):F0002-F0002
1980年9月30日,北京东城区翠花胡同里突然排起了长队,北京第一家个体餐馆——“悦宾”开张了。《北京晚报》当天登出一篇巴掌大的文章,标题是《中国第一家个体饭店开张》。刚开业时的悦宾饭店仅有一间窄房、四张桌子。不到一年时间,“悦宾”就盈利上万元,饭店主人刘桂仙成为改革开放后率先富起来的人之一。  相似文献   

15.
55岁的湘潭机电厂退休工人王少华走在湘潭的大街上,不少人都认识他,不停有人跟他打招呼:“老王.又在帮哪个讨钱,讨到了没有?”  相似文献   

16.
雨川 《廉政瞭望》2012,(11):62-63
四川泸州的罗汉镇临港社区内有家盲人按摩店,简陋并不起眼,但在十里八乡却颇有名声。只因店门上贴着一张显著的字条:"本店每个星期天上午8点到12点,专给60岁以上的老人按摩,义务不收费"。  相似文献   

17.
近日,农八师一四三团传出一件新鲜事:一位八旬老翁设独生子女奖被传为佳话。 这位老翁名叫王秉礼,今年82岁,是该团一中学校的退休工人,祖籍甘肃人,老伴已去世多年,现只有一个儿子在内地生  相似文献   

18.
庄安正 《唯实》2014,(12):86-87
人生几十年中,总有某些对于他一生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英雄一生,自不必说;一介草民,也会有一段闪光的岁月(哪怕微光闪烁)。著名状元实业家张謇41岁时,恰逢1894年,即农历甲午年。按照60年轮回的干支年份排序,张謇73岁寿终前,只遇过一次甲午年,60年前没有张謇,60年后张謇又归尘土。但事实上60个干支年份中的大部分,张謇一生都仅遇过一回,故甲午年之于张謇,或张謇之于甲午年,并没有什么特殊关联。但张謇与甲午年,确实碰出了火花。  相似文献   

19.
买牛卖牛     
时间:2004年10月某日下午2:30地点:某师某团十八连连部人物:赵大妈,农场退休工人,家住团部,老伴亡,耳朵聋,大狗与二拘的母亲赵大狗,28岁,十八连连长,负责团牛场养殖澳牛工作赵二狗,大狗的孪生弟弟,从河南来疆才3年。“叮呤呤、叮呤呤-”连部电话响个不停。赵大狗夹住老板包(后简称大狗)上场:“这刚下飞机就转班车,下了班车又上了出租车,路过团部  相似文献   

20.
时间:2004年10月某日下午2:30 地点:某师某团十八连连部 人物:赵大妈,农场退休工人,家住团部,老伴亡,耳朵聋,大狗与二拘的母亲 赵大狗,28岁,十八连连长,负责团牛场养殖澳牛工作 赵二狗,大狗的孪生弟弟,从河南来疆才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