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4年年底,台湾岛内蓝绿两大阵营一场近乎你死我活的“立委”选举大较量,终于在12月11日落幕了。选举结果并不是许多人所预料的蓝败绿胜、绿营过半,而恰恰相反是绿败蓝胜、蓝营过半。这说明了什么以及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笔者试陈管见。  相似文献   

2.
台湾地区第七届立法机构选举1月12日揭晓,结果以“蓝营大胜”、“绿营惨败”而落幕。3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接踵而至,这场选举不仅关系到岛内蓝绿两大阵营诸多政治人物的命运与前程,更关系到弊案缠身、执政无能的陈水扁的身家性命,因此,从现在开始是陈水扁做最后疯狂的机会。一位美国官员将其归结为三句话:绑架“新总统”及台湾选后的“政局”;搅乱政局为其贪腐官司脱困,挑衅大陆害台湾。  相似文献   

3.
台湾南部地区主要指浊水溪以南的县市,包括云林县、嘉义县、嘉义市、屏东县、台南市和高雄市,选民总数约408.3万,占全台湾总选举人数的30.58%。在台湾现行选举制度下,大型选举得票是政党实力最直观的反映。从2012年“二合一”选举结果观察,绿营在南部的政党实力对蓝营保持约15%选票的优势,但绿营快速上升态势有所减缓;蓝营支持者未现明显溃散,未来在南部尚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4.
近来,岛内绿营媒体与绿营势力不断攻击台湾在经济上过度依赖中国大陆及ECFA让台湾经济向大陆倾斜。这一观点看似有一定道理,好像是站在台湾利益的角度看待两岸经贸关系发展问题,其实十分荒谬。这一论调是反对经济区域整合潮流的,是建立在“台独”政治思维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5.
檀江林 《台声》2002,(10):12-14
台湾新当局上台两年多来,治理经济无方,却不断制造事端,加剧两岸政治形势紧张化;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却顽固阻碍两岸直接“三通”,将台湾经济一步步推向沉沦的境地,不仅是台湾、更将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罪人。岛内经济仍在恶化台湾民间投资和消费持续低迷。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由于厂商投资态度趋于保守,今年上半年岛内民间投资衰退11.5%。“主计处”因而大幅向下调整全年民间投资预估值为0.65%,显示全年将毫无增长。这是台湾去年民间投资衰退二成九以后,经济增长仍呈“停滞状态”。今年上半年台湾民…  相似文献   

6.
朱磊 《两岸关系》2008,(4):31-33
刚刚过去的“322大选”,最令人瞩目的特点就是蓝营主打“经济牌”,而绿营继续打“统独牌”,而“经济牌”成为马英九此次“大选”获胜的关键因素:与过去两次“大选”相比,经济议题的重要性在此次选举的过程中得到明显提升。选前民调显示,超过86%的台湾选民希望候选人多谈民生经济政策。对台湾前5000大企业的经理人调查中,高达72%的受访者希望候选人提出有效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7.
2022年台湾地区基层公职人员“九合一”选举以国民党大胜、民进党惨败落幕,反映出台湾地区政治社会的深刻变化。在政治生态上,此次选举反映出绿营实力有限受损、蓝营衰退态势减缓和第三势力发展空间有限的政治格局,民进党仍然是台湾地区最具政治实力的政党。在社会民意上,选举结果反映了台湾民众政治参与冷漠化,政党认同影响力下降,以及渴望和平与交流的社会心态,集中展现了对民进党执政不力的不满。在这样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民意下,“九合一”选后的岛内政治斗争将更加激烈,社会撕裂会再度加剧。对于台海局势而言,则挑战与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8.
<正>台湾"太阳花学运"爆发一周年之际,岛内多个学运、社运团体再度聚集台"立法院"外举办活动,提出"宪改"等系列诉求。鉴于"太阳花学运"对岛内政局的巨大冲击和深远影响,蓝营党政系统均对公平分配、世代正义等议题作出积极回应;绿营则抓住时机继续狠批马英九当局、打击国民党。岛内主流舆论对"太阳花学运"的看法则从追捧与热情中消褪,逐渐浮现出反思运动负面效果的理性声音。可以预见,台湾社会很难走出"太阳花学运"的阴影,  相似文献   

9.
吴薇 《两岸关系》2013,(10):20-21
今年以来,两岸举行了多场研讨会,参加学者不仅有来自大陆和台湾蓝营的,也有一些具有台湾绿色政治势力背景。前不久,记者采访了“北京会谈”发起人、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张亚中先生,他对岛内统“独”势力现状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0.
台湾地区2020年大选已经揭底,蔡英文以817万票(51%)远超韩国瑜当选新一届台湾地区领导人,民进党在立法机构继续取得多数席位,"坚定的台独工作者"成为下一届执政当局和立法机构的掌控者。绿营一片雀跃,蓝营消沉低落,海外侨胞却是另一番冷静旁观分析。对"台独"势力在岛内横行、两岸形势趋向更加严峻表示忧虑之际,更不乏对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稳健,有条不紊持续推动中国和平统一进程抱有殷切期待和坚强信心。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上半年是两岸经济合作协议谈判协商的半年,也是台湾经济一扫阴霾的半年。在亚太经济特别是大陆经济的畅旺带动下,岛内经济呈现出强劲上升的好局面。  相似文献   

12.
苏红  何溢诚 《台声》2013,(6):45-45
住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在此情形下,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呼之欲出,本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现两岸互利共赢的好事,讵料岛内某些人士又故伎重演唱起反凋,并声称“台湾赔了夫人又折兵”。这种“逢中必反”的言行实在令人生厌。  相似文献   

13.
陈星 《台声》2014,(11):38-39
<正>11月29日,台湾将举行岛内选举史上第一次地方公职全额改选,即"九合一"选举。选举将产生台北市等6个"院辖市长"与市议员、16个县市长与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与乡镇市民代表、村里长以及"院辖市"的少数民族选区行政首长与民意代表,共11130名公职人员,堪称岛内选举史上规模最大的选举。目前对此次选举的评论甚多,有人认为蓝营气势明显不如绿营,也有人认为岛内蓝绿政治版图不会发生太大的变  相似文献   

14.
李平 《两岸关系》2023,(1):43-45
<正>2022年是台湾地区选举年,岛内政局主要围绕2022年底的“九合一”地方选举发生激烈斗争和复杂变化。民进党当局执政陷入困境,丑闻弊案频发,该党试图在地方选举中打“抗中保台”牌,但未能奏效,岛内“讨厌民进党”的民意情绪持续累积,最终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遭遇惨败。岛内政治格局呈现蓝营“地方包围中央”之势,国民党士气大增,但未来仍面临诸多挑战。2023年,岛内外各方势力将围绕2024年“大选”展开激烈博弈,台湾政局将更趋动荡。  相似文献   

15.
过去一年中,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全球主要经济体保持循序渐进的发展步伐,中国大陆经济亦持续快速增长,国际经济基本面维持温和扩张趋势。受惠于国际大厂订单的大量释出,台湾对外贸易和制造业生产稳定成长,民间投资在高科技企业持续扩充产能以及提高技术层次带动下有所发展,岛内消费在“双卡”风波逐渐平息下温和回升,但仍存在成长动力不足、经济结构有待调整、通货膨胀压力日增等问题。2008年,台湾经济增长预计会有所放缓,物价上涨趋势不会扭转。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特别是美欧经济稳步复苏的带动下,台湾经济出现近几年罕见的向好态势。上半年台湾当局致力于经济结构调整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包括推动自由经济示范区、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以及核电政策等等,都因朝野恶斗而裹足不前。在此背景下,难以期待台湾经济增长动力有本质提升。今年全年台湾经济增长虽有望"保3",但岛内民众对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房价高涨的不满,青年世代对就业难、薪资低的不满,依  相似文献   

17.
早在去年,就听到台湾岛内一些朋友说:如今台湾岛已经是“一岛两国”了。最近又接到岛内一位朋友来信说:“蒋经国逝世后,台湾已被美国和平演变,而形成‘一岛两国’——‘中华民国’与‘台湾共和国’的‘国旗’同时飘扬于台北街头。”接信后,我陷入久久的沉思之中。虽然事态实际上并不象岛内一些人士和朋友所估  相似文献   

18.
常俊 《两岸关系》2002,(6):32-33
近年来,台湾岛内经济景气持续低迷,百业萧条,但有一项交易依然保持昌旺,那就是满大街随处可见、有“地下经济”之称的盗版光碟。据业界估计,岛内盗版光碟已占市场的一半。这种情况不仅对业者利益影响甚大,也引起对台贸易大户美国的强烈不满。在台湾加入WTO后,在业界声势浩大的示威声中,尤其在美国准备再度祭出“三○一法案”的威吓之下,台湾  相似文献   

19.
最近,台湾“行政院长”张俊雄召集紧急记者会,以“不建核四不会缺电”等 6项理由,宣布停建核四电厂,此举在岛内掀起轩然大波。台湾朝野各党派间的矛盾更为尖锐,政治、经济形势动荡加剧。一场新的政治风暴席卷台湾。 “核四事件”引发台湾岛内严重的政治风暴   “核四”,即兴建核能第四厂计划,是台湾在经历了 1979年石油危机的背景下,其能源多元化政策的组成部分。该计划于 1992年 2月经台湾“行政院”核准, 1994年由“立法院”通过预算案。但民进党表示坚决反对,该党还将“废核”写进其党纲。   台湾新领导人上台后,“核四…  相似文献   

20.
陈咏江 《两岸关系》2011,(10):58-60
近日,民进党2012年“大选”“副总统”参选人苏嘉全丑闻不断,尤其是将农合私建豪宅一案愈演愈烈。蓝营趁势全力“打苏”,绿营招架不力,难以“护苏”,舆论则是同声挞伐。苏因自身弱点而引发政治危机,不仅影响蔡英文形象,更波及民进党选情,可能成为影响2012年“大选”绿营选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