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景峰 《外交评论》2004,(3):99-104
在“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的框架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正在加快,首先是中韩两国开始努力实现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目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韩两国推进经贸合作既有潜力又有机遇,已经为双方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提供了可靠保障;中韩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发展前景广阔,已经为双方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确立了现实依据。然而,中韩两国经贸合作中尚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应当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以便为双方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目标打开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2.
梁瑞骅 《外交评论》2000,(Z1):49-52
近年来,中国和埃及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全面推进,进展显著,双方在拓展经贸合作的领域、方式和途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经验。去年4月,穆巴拉克总统访华,两国正式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为两国悠久的友好合作关系增添了新的战略性合作内容和活力,有力地把两国关系推向新的高度。世纪之交,通过双方共同努力,不断深化各个领域的合作,我们满怀信心地携手将双方生机勃勃的经贸合作关系带入21世纪。一早在1956年两国正式建交之前,双方就于1955年8月签订了政府间第一个贸易协定。得益于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双方的经贸合作发展顺利,特别是…  相似文献   

3.
何宁 《外交评论》2008,(1):33-34
一、中美经贸合作的特点 第一,中美经贸相互依存度逐步提高.在两国领导人高度关注和双方共同努力下,双边经贸合作增长迅猛,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从早期单一贸易领域逐渐发展到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近十五年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迅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近十五年来,在中国与东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的各领域合作中,经贸合作无疑起了带来经济利益的实质性推动作用。尤其是近五年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组建,对中国与东盟合作全面提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6年是中国-东盟友好年,同时也是中国与东盟及其国家经贸合作更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新起点,预示着相互间的合作将呈现更加广阔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印尼建交60年来,尤其是1990年复交以来,双边贸易连创新高,相互投资不断增长,两国在旅游业、金融以及民航、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取得了富有成效的进展。除了国家级的交流合作之外,双方地方政府交流趋于活跃,缔结了多对友好省际关系或友好城市。尽管仍存在许多困难与障碍,但由于两国政府重视,加上互补性较强,中国与印尼之间的经济关系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美建交后,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渐趋扩大,而政治关系则不时出现反复。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方在“低政治”领域比较倾向于绝对获益,而在“高政治”领域更加关注相对获益。随着双方在“低政治”领域相互依赖程度的不断加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议题之间的联系战略,减少美国对“高政治”领域相对获益的担忧而导致的对我国内部事务的干涉,以更加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7.
韩国产业研究院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谈中韩经贸合作现状及问题张琏瑰1995年7月27日,笔者应邀参加北京大学举办的“黄渤海地区国家经济文化合作”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韩国产业研究院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高正植发言时,谈到他对中韩经贸合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看法。现...  相似文献   

8.
<正>2022年是中泰建交47周年,也是中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泰国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多年来也一直是泰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1年,双边贸易总额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高达33%,彰显两国经贸合作的韧性与活力。随着中国与东南亚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升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实施,对于中泰双边经贸合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RCEP框架下,中泰双方经贸合作必将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俄经贸合作迅猛发展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两国边境地区的跨国犯罪问题日渐突出。为了维护国家和边境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切实保护双方公民合法权益,中俄两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合作法律基础和合作机制,并在中央层面和地区层面都建立了警务合作关系,在协助办案、协缉遣返、公民保护、大型活动安保等方面开展合作,有效预防和打击了跨国犯罪。  相似文献   

10.
王利平 《外交评论》2000,(Z1):73-75
中国和埃及于1956年建交以来,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均建立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关系,成为国家间关系的典范。两国在国际政治领域一贯相互支持,在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看法。1996年,中埃建交40周年之际,江泽民主席对埃及进行了重要国事访问。1999年4月穆巴拉克总统第7次访华,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埃关于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联合公报》,就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合作关系达成共识。中埃良好的政治关系有力地推动了经贸关系的发展。40多年来,两国先后签署多项经贸合作协定,经贸合作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两国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印自由贸易区是中印两国经济相互依存、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建立对两国经济以及亚洲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国际地位提升、经济改革与开放政策的对接、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国际机制的推动等几方面看,两国建设自由贸易区是可行的。针对印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印频繁的贸易摩擦、市场准入机会不等以及利益分配不均等建立过程中的障碍问题,中国应努力争取印度早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积极解决两国贸易摩擦、充分阐释建立自由贸易区给两国人民带来的福利、在双边贸易谈判中掌握主动。  相似文献   

12.
中英经贸关系历史久远,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香港回归以来,中英双边经贸关系进入了健康发展的新阶段。英国已成为中国在欧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也已是英国第十大商品进口国。中英两国间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中英两国经济上明显的互补性及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的顺利运行均为两国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然而,目前中英双边经贸关系中还存在着双边贸易额占各自外贸总额的比例过小,英对华投资绝对金额不大等问题。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英平等互利的双边经贸关系必将会有新的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透过中国-东盟的贸易现状,分析出双边贸易的主要特性是:共存与互利的要求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在比较优势是双方经贸发展基础的同时,全球产业转移是双边经贸活动的助推剂。由此得出,双方的贸易发展仍将是可持续与长期的。  相似文献   

14.
双边主义是由两个国家(或地区)参加并协商解决问题的一种理论和主张。自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后,随着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丧失,美国已不能从GATT/WTO规则中获取更多的优惠,转而谋求一种更为直接、快捷、有效的贸易体制来扩大进出口,发展经济。双边协定,特别是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满足了这种要求,但也对GATT/WTO多边贸易规则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日本战略走向与中日关系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新世纪,伴随日本政治的右倾化,日本对外战略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005年以来小泉内阁加紧推行“右倾化大国路线”,造成日本同中国等亚洲邻国关系更趋恶化。中日关系的改善还需两国付出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中法经贸关系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社 《外交评论》2004,(1):45-48
中法经贸关系是两国全面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目前为中国在欧盟的第4大贸易伙伴、第2大技术引进国和欧盟第3大对华投资国,但仍潜藏着一些制约中法双边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文章认为从发展眼光看,中法两国经贸合作都极具潜力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论中日经济关系发展的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双方互为最重要的经贸伙伴,双边经济关系在双方对外经济关系与经济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通过对中日经济关系的全面考察和深入分析似可初步判定,目前的中日经济关系正在进入一个引人注目的新阶段,这一新阶段的主要标志包括:增长优势对比显现新态势,相互依存关系发生新变化,双边贸易发展形成新趋向,双边资金合作走向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多边贸易谈判进程举步维艰,使各国对双边自由贸易区谈判和建设更加重视。新近,区域和双边贸易安排也已成为中国促进贸易发展的新平台,中国正着力构建自身的自贸区世界版图。在区域自由化进程中,一方面中国积极开展与亚太国家的自贸区谈判;另一方面,中国并没有忽视与欧洲国家的经贸联系。2013年《中国-冰岛自贸区协定》、《中国-瑞士自贸区协定》相继签署。基于对上述自贸区协定的考察,不难发现中国自贸区建设正呈现出关注海外投资企业、注重协定实际效果、友好解决贸易摩擦、不断推进新领域的开放和合作等特征。中国在欧自由贸易区建设有助于保护中国的海外投资企业,深化与欧洲其他国家的贸易交往;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的话语权,防止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19.
中缅两国建交多年以来 ,双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共同维护边境安全 ,增进了双方的胞波情谊 ,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然而 ,由于与我云南接壤段缅方地方民族武装势力的存在 ,给双方的边境安全、出入境管理和边境地区治安管理等增加了复杂性和特殊性。加强与缅方地方民族武装势力在边境管理中的双边警务合作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非常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0.
Since the Sino-Australia Free Trade Agreement came into force, the possibility of applying safeguard measures is also increasing along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their bilateral trade. There are different approaches of applying bilateral and global safeguard measures in the FTAs, in addition to the WTO-compatibility requirements, under the 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 GATT Article 24 neither entitles nor forbids applying the bilateral safeguard measures in the FTA context straightforwardly. However, requirements by the Safeguards Agreement as well as the ‘parallelism principle’ as established in dispute settlements must be complied with when a party excluding its FTA partner from its application of global safeguards, otherwise its WTO-compatibility will be challeng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