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庭口译是翻译服务在我国司法领域的精细化和专门化实践,是横跨翻译和法律两大领域的职业活动。法庭口译职业资格的设定应兼顾翻译职业和法律职业的双重特征,既涵盖它们的共性,也吸纳它们的个性。我国法庭口译在准入门槛方面存在着立法空白、认定标准不一致、培训认证与工作内容缺乏衔接等问题,需要通过立法确立和制度细化加以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桥梁,口译则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但口译中的文化障碍是影响口译活动流利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口译中的隐喻翻译。在口译的源语与译入语中,译者必须理解这两种语言的隐喻文化性,正确的传递和理解这两种语言的隐喻文化内涵。本文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解读与其对应的文化障碍,探究英汉口译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邓正君 《求索》2013,(9):269-269,62
由张梅岗教授等合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近十年,至今仍为业界所传崇效法。该著设十二章,分列为:翻译的基本理论;名词的翻译;名词化结构与翻译;因果句的表达与翻译;因果动词与因果链结构的翻译;SVO句的译法;陈述功能的翻译;描述功能的翻译;分类功能与翻译;长句的功能分类及翻译;语段比较与翻译;发展中的功能翻译理论等。近日研习,倍觉受用进而引发新思考。  相似文献   

4.
吴莹 《今日中国论坛》2013,(Z1):181+212
随着社会的发展,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纽带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很多的国际大型会议中为了节约时间,口译的应用也变的越来越普及。语言学界对图式理论的运用大多停留在外语教学尤其是阅读理解和听力上,而将图式理论运用到翻译中的成果较少。而早期的翻译界也更多的把图式研究放在了笔译中,本文试从口译的角度来阐释图式理论在口译的文化伴随意义中的应用问题,试图分析口译过程中译员的认知图式过程对文化伴随意义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刘瑾玉 《前沿》2007,(1):86-88
中国的口译研究近十年来已有很大发展,研究角度不断扩大,研究方法愈加科学。本文对我国翻译(口译)专业资格考试与认证体系进行了介绍,通过借鉴其在该领域较为完善的操作方法,结合我国口译职业培训现状,希望在口译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完善教学培训资源、教学方法与实战演练等。  相似文献   

6.
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翻译界颇具争议的问题.不同历史时期、社会背景、流派的学者对翻译标准提出了不同观点.西方译者重"对等",中国译者重"信",在本质上都是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文或原作者.某种翻译理论的提出都是基于学者特定的翻译实践对象,只有在特定文本类型中才具有典型意义.文本类型理论根据文本功能将文本划分为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和操作型文本三种,强调译文本在译语文化中的功能.分析了法律文本的类型、特征,认为不同文本类型应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7.
法庭口译是涉外诉讼中实现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重要手段。在这一领域中,我国香港地区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借鉴这些经验,对于内地法庭口译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俐 《协商论坛》2007,(5):56-56
元首翻译当导游由于是中国新闻界高级代表团到访,古巴配给我们的翻译曾经做过卡斯特罗的翻译,他的中文名字叫陆海天,曾在北  相似文献   

9.
徐建国 《思想战线》2008,34(1):133-134
现代口译的教学、研究和职业化起源于20世纪的欧洲.1919年的"巴黎和会"被口译界广泛认为是现代口译的起始里程碑.口译从此从随机性--随便在周围找个懂点外语的人来充当翻译,转变到职业性--以掌握专门口译技能的人为国际组织和事务服务.①随着口译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的确立,在教育界也以一种专业的形式出现了.欧洲诞生了专门从事口译专业教学的院系和学校.到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纽伦堡审判和紧接着成立的联合国最终确立了口译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的国际地位.在欧洲以及全球很多发达国家中,口译教学也在20世纪的50年代逐渐确立了独立学科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已越来越频繁而又广泛地参与到与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沟通和交流中。在中国与其它国际和地区的交流中,口译在帮助交流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任务。译者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演讲者和目的语听众之间的桥梁的角色参与到整个交流活动中来。本文以法国著名翻译家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创立的释意派翻译理论为基础,结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的口译稿,来探讨一下释意派理论对口译技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翻译史研究是主体对客观翻译史的系统认识,覆盖了翻译史实践、翻译史学实践(翻译史论)和翻译史学理论三个研究层次。译史实践是对翻译活动与翻译思想的历史描述;史学实践指以理论为指导对翻译史资料的系统分析,以及由此形成的历史认识;史学理论则以前二者为对象,对翻译史论和翻译史研究自身问题进行理论探索。这三个研究层次循序发展,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反思与提升。文章详析了翻译史各研究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自负责的具体内容,并指出中西方的翻译史研究在这三个层次上都呈现不均衡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德国功能主义翻译流派不是一个严格的流派。它是以目的论(Skopostheory)为核心的强调文本和翻译的功能的一种翻译流派。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流派出现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流派内部分支较多。作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倡导者,德国马格德堡理工大学应用语言学和翻译学教授的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于1997年出版了《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一书。该书将看似纷繁复杂的功能翻译理论各流派用浅显的语言全面地归纳和串联起来,并对其中最核心的概念如“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翻译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transl…  相似文献   

13.
俄语口译教学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译课是根据社会需要而开设 的一门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目前,我国俄语界在口译教学方面还 很薄弱,还处在无系统、非专业化的阶 段。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完善口译理 论,提高对口译课的认识,特别是要强 化口译教学实践,以推动口译教学水 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角度出发,从语境、语言结构、语言选择的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四个方面入手,论述顺应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认为顺应理论对口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口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活动,是译员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冉秀 《前沿》2012,(18):137-138
文学作品中的对话语言,主要用于刻画人物个性,使作品内容更生动形象.在文学作品的对话中,常常会根据人物的话语特性和特征,而是用很多表达个人感情的感叹词,在口译时由于可以即时地运用相应的语气和表情,因而能够比较正确地将话语者的感情传达到译入语中.但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对话中使用的感叹词,我们怎么才能以书面的形式准确地表达话语者的心情和语气,著名翻译家奈达提出的动态翻译理论,笔者认为对文学作品中对话语料的翻译很适用.本文拟以林少华翻译版《挪威的森林》中的感叹词的翻译为例,以奈达的动态翻译理论来剖析作品中‘まあ’的动态翻译对应.  相似文献   

16.
功能目的论对翻译活动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本文在功能目的论的指导下,从目的语中国观众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了增译法、减译法、直译法、意译法多种翻译方法策略,对电影《阿凡达》的中文字幕进行研究,探讨功能目的论对字幕翻译的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曾祥宏 《前沿》2012,(4):154-155
作为口译研究历史上的主流理论之一的“释意理论”认为,意义是口译理解的核心。本文介绍了释意理论的主要观点,主要从意义的产生阶段即脱离语言外壳、有关意义的理解——认知补充以及记忆与意义的储存及转换的关系来探讨口译中如何获得完整而准确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的渗透给传统翻译理论和实践观念翻译理论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洛丽.张伯伦是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先锋人物之一,本文试图在介绍其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基础之上,针对性别与隐喻,探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内涵、意义及局限性。希望能为女性主义译论研究提供资料并助于商榷。  相似文献   

19.
中国留学生教育翻译活动兴起于清末甲午战败之后,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漫长而艰难的旅途中,教育翻译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教育翻译,就不会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如果没有教育翻译,就不会有西方教学内容在中国的引入和传承,就不会有西方教育制度在中国的导入与借鉴,就不会有西方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就不会有西方教学方法在中国的借入与实践,就不会有中国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实践。从翻译目的论视角来研究近代中国留学生教育翻译的动机模式及演变、翻译内容的选择、翻译方式的选择与演变对中外教育交流史以及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生活世界中的一种人类交往实践,翻译研究亦不能脱离生活世界.然而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译学研究范式都遗忘了生活世界,背离了翻译活动的实践性和翻译活动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各自所选择的作为语言学基础的理论割离了语言与人类实践的关系.回归生活世界,必须诉诸理论的途径.马克思主义实践语言观符合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以它为理论指导将能引导翻译研究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