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区矫正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职能、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自2003年试行社区矫正工作以来,人民法院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面临着立法依据不足、非监禁刑适用率较低、与相关部门工作衔接不够紧密等困难和问题.要更好地推进人民法院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应当出台专门的<社区矫正法>,同时加强时法院参与社区矫正的立...  相似文献   

2.
田立会  程增亮  赵梅  于跃东 《民主与法制》2013,(13):F0002-F0002
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人民法院必须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近年来,山东省诸城市人民法院探索构建了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的诉讼诚信体系,全面收集诉讼当事人的失信信息,建立征信数据库,并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了数据库接口,向社会提供查询,借助全社会力量限制和挤压失信者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社会治理理论的集中体现,也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根本遵循。社会治理是党领导下的系统工程,有赖于人民法院的积极推动。理论层面,能动司法理论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理论依据;实践层面,世界各国社会治理的“司法转向”和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历史传统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基础。司法建议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功能主要有保障个案诉讼的顺利进行和以案为鉴、通过个案查堵社会治理漏洞两方面。当前,通过司法建议创新社会治理主要存在文本、程序和效果三方面的困境。在文本层面,规范依据缺失,既有规范效力等级偏低;在程序层面,归口管理机制缺位;在效果层面,司法建议的刚性不足、反馈率低。如何改善司法建议在社会治理中“量少质低”的尴尬境地,更好地发挥司法建议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功能,需要从立法跟进、程序规范和协调联动三方面优化。  相似文献   

4.
韩经荣 《人大研究》2005,(10):53-54
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但这并不是说和谐社会是一个没有矛盾与冲突的社会,而是说和谐社会是一个能够有效地化解冲突的社会,是一个拥有化解矛盾冲突机制的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人民法院在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安定有序中承担着重要职能。对人民法院而言,尤其是基层法院是扎根于基层人民群众的“根须”。人民法院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基层,因为,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80%在基层,80%的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在基层,人民群众认识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主…  相似文献   

5.
2006年3月,泉州市丰泽区成为福建省首批3个社区矫正试点地区之一。2007年,鲤城、洛江、泉港、晋江、石狮等区(市)成为试点单位。人民法院参与社区矫正,不仅有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提高司法的公信度,增强社会稳定,而且还可以促使社会力量对矫正对象的关心与支持,自觉营造一种参与管理、文明向上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6.
张宝山 《中国人大》2011,(24):26-27
基层工作是人民法院全部工作的根基。化解社会矛盾,重点在基层;推进社会管理,难点在基层;确保公正廉洁执法,关键在基层。"面对新形势,人民法院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  相似文献   

7.
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是落实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实现新时期人民法院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人民法院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工作指导思想,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落实从严治院、公信立院、科技强院工作方针的必然要求。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既是重要司法理念问题,也是重要司法实践问题,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充分认识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是落实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实现新时期人民法院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人民法院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工作指导思想,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落实“从严治院、公信立院、科技强院”工作方针的必然要求。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既是重要司法理念问题,也是重要司法实践问题,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审判旁听制度是审判公开制度的具体体现之一,在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中,社会群众、新闻媒体和特定群体参与旁听,不但可以加强司法监督,规范审判人员的审判行为,提高司法公正的质量,而且能够起到具体生动的普法教育的作用。为确保审判旁听制度功能的充分实现,人民法院应不断加强旁听场所建设和拓展庭审事项信息公开渠道。  相似文献   

10.
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采琴 《求索》2012,(1):73-75
公众参与是社会管理的基础,高效的社会管理离不开公众参与。但目前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在中国还处于初始阶段,是一种非制度化的参与。公众参与社会管理面临着重重的困境:公众参与因缺少系统联系而呈碎片化;公众参与因缺少社会生态环境支撑而显低效化;公众参与因缺少内在动力而凸现孱弱化。要突破困境,则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1.
国家要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其中社会协同,是社会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必须从理顺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社会管理的职责及重点出发,激励社会主体有序参与社会管理活动。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体有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府、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2.
正民乐县人大常委会检查县人民法院失信惩戒机制运行情况甘肃省民乐县人大常委会对县人民法院失信惩戒机制运行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组听取了县人民法院失信惩戒机制运行情况工作汇报,并先后深入县法院执行案件调处现场和部分乡村,就失信惩戒机制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检查组就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一是凝聚合力惩戒失信。政府职能部门和全社会应当共同参与,形成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整体  相似文献   

13.
司法是国家管理社会的一种基本形式,司法公正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是人民法院工作的生命线.应当肯定,总体来说我国司法是公正的,但是,司法不公的问题也确实存在.人民法院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在司法公正上狠下工夫.  相似文献   

14.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政法工作的重要任务。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中,人民法院作为国家政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治理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多元主体参与社会管理这种治理机制目前在公众意识、政府理念和制度三个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公众应树立参与意识、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管理,政府应树立多元参与理念、开放多元参与,健全多元参与制度、拓宽多元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16.
龚俊  杨廷文 《人民论坛》2011,(11):172-173
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治理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多元主体参与社会管理这种治理机制目前在公众意识、政府理念和制度三个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公众应树立参与意识、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管理,政府应树立多元参与理念、开放多元参与,健全多元参与制度、拓宽多元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17.
<正>自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之后,"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就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协同,是指发挥人民团体、基层自治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推进社会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和法制化;"公众参与"是指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培养公民意识,履行公民义务,实现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经济体制转型而引起的司法转型期,而经济体制变革所导致的诸多社会矛盾的凸显,对法院的司法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运用系统论的基本原理,结合人民法院的管理实践,设计了人民法院系统管理工程体系。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该院院长姚继周。记者:您主张把系统论运用到人民法院的管理之中,请问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姚继周:当前,法院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管理环境不理想。比如,司法地方化、司法管理体制行政化,造成法官队伍人员流失、后备不足、人员断层,不能充分调动司法人员的积极性。二是…  相似文献   

19.
村民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工作,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实现形式,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目前,村民参与农村社会管理的主体、方式、内容和效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增强村民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村民参与农村社会管理的权利,真正实现村民持续而有效地参与农村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治理中,司法调解作为人民法院参与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一直较受重视。人民法院只有在应用司法调解的具体过程中坚持法治化原则,坚守其法律底线,依靠司法技术和法学方法来重塑调解的制度气质,将法治贯彻到调解制度的精神内核之中,才有可能使司法调解在转型期发挥最大功效,实现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