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雨  卢海颖  袁清华 《传承》2011,(25):52-53
经济结构调整一直以来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难点问题,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大意义。要调整经济结构,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当前正在实施的节能减排正符合了这种需要,通过以节能减排为抓手的财政政策激励,加快发展低碳经济,从而带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此,通过从法律政策、节能减排技术、财政金融税收等节能减排政策方针分析了当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石化产业是云南省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和骨干产业。云南省是石化和能源大省,资源禀赋决定了云南重化工的产业结构和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经过多年的开发,云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资源利用程度低、抵抗风险能力弱等产业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加快云南省石化产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石化产业低碳、集约、多元化循环发展。经济转型离不开金融支持。充分发挥金融对石化产业低碳发展的支持功能,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资源型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通过对金融支持云南石化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云南实际提出发展石化低碳经济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面临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其在湖北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和深层障碍。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转变升级,增加政策与制度供给,建立低碳技术支撑体系,重视消费文明建设,提高碳汇能力,是推进湖北低碳经济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行动方略。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低碳经济背景下财税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顺敖 《前沿》2010,(16):67-70
新能源、低排放、可持续发展为显著特征的"低碳经济"开始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力量,成为各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成为众多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大国,能源和环境问题将制约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要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分析低碳经济的内涵及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以更好地服务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雾霾等生态环境问题促使我国政府更加注重通过公共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其发展成为化解生态危机的必然路径。文章论述了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对当前我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健全完善能源法律体系、税收优惠措施等公共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科学发展和加快"经济强省"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战略任务。目前福建正在编制生态省建设五年规划,若不能站在战略高度更有前瞻性地谋划运作,将失去发展先机,因此,发展福建低碳经济时不我待。笔者就如何推动福建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重点是发展,关键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标是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大力开发、推广低碳技术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发展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及能源危机的到来,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同时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本文探讨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金融问题,并从商业银行融资、建立碳交易市场、政府宏观政策调控等方面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对策。  相似文献   

9.
吴明华  董喆 《人民论坛》2013,(12):90-92
当前,国内外形势迫切要求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政府重视城市休闲经济发展城市休闲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正在逐步扩大,有利于促进国内消费、调整经济结构、形成创新型社会环境和我国低碳经济增长.在此背景下,文章探讨了城市休闲经济相关概念及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城市休闲经济发展的数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和碳减排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很多国家都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主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同时也是对地球生态环境保护负责任的国家,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降低经济发展过程的碳排放,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本文对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包括: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低碳城市"建设、优化贸易结构、促进低碳技术创新、转变消费方式,以及其它方面的政策,如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11.
"低碳+"战略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建设发展存在问题的有效路径。通过大力实施"低碳+"战略,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能源消耗,控制碳排放,更好促进经济和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低碳建筑引领低碳经济 促进武汉跨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建筑是大量低碳产品和低碳技术的集中应用与展示。低碳建筑的普及程度和质量优劣直接反映着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高低。武汉市应该大力发展低碳建筑,以低碳建筑引导低碳经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壮大,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武汉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跨越式发展,开拓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意义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玉梅 《前沿》2011,(22):87-89
低碳概念源于西方。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能源结构等不同,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与发达国家的低碳发展有本质的区别。从目前的国际趋势、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以及要实现的发展目标看,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压力的有效途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提升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和战略选择。实现中国的低碳发展必须创新低碳发展政策体系,构建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引导产业结构向低碳化转型,培育居民低碳消费的行为模式,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和低效益为特征的高碳经济模式,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税收政策作为公共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大优势,要借鉴发达国家低碳税收政策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经验,通过建立和完善低碳税收政策,特别是建立以环境税为核心的绿色税收体系,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低碳城市建设的先行城市——武汉进行实证调查研究发现,武汉低碳城市建设和管理在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公众对低碳城市建设的认知和观念、积极参与低碳城市建设的意识和行动尚存在不足、有待提高。为此,政府应进一步转换观念、坚定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采取有效激励措施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低碳城市建设的全过程,重视教育宣传作用,依托单位、社区、非政府组织等力量加快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从而为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发展低碳能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也是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低碳能源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受到各国高度重视,成为新的国际竞争焦点。在我市全面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关键时期,现就低碳  相似文献   

17.
粮食主产区农业低碳转型困境与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素玲 《求索》2015,(2):32-36
低碳农业是新型农业发展形态,其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之协调。低碳农业在我国刚刚起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但经济效益不高,示范效应不强。粮食主产区农业增长方式低碳化转型对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关系重大。在没有更好的粮食增产技术替代的情况下,依赖化肥、农药增产的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农民似乎陷入了"施用化肥——土地贫化——施用更多化肥——土地更加贫化"的恶性循环。现在低碳农业发展依赖于低碳技术创新,而低碳农业技术多属新兴技术,创新前景不确定,风险性依然较高。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多数会选择比较稳定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未来推动农业持续发展,一定要自觉践行粮食安全的新战略,紧抓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制定有效的发展规划尽快实现农业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8.
后危机时代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巧 《前沿》2012,(3):98-100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适应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是在后危机时代创造发展新优势的必然选择,对于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对后危机时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李忠伟 《前沿》2012,(7):91-92
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存在能源结构欠佳、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产业层次较低,工业结构重型化等方面的障碍,因此,调整能源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培育创新能力,是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我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超前谋划、抢先发展碳金融,是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市金融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突破点。一、发展碳金融面临着难得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